6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研究
2017-07-19曾辉平陈建慧李金程孙志刚
曾辉平,陈建慧,李金程,孙志刚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西抚州344000)
6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研究
曾辉平,陈建慧,李金程,孙志刚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西抚州344000)
目的探究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本院从2014年8月~2016年2月接诊的60例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根据患者档案的纳入顺序和患者的意愿,随机的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以常规药物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患者进行持续72 h的盐酸替罗非班药物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计数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休克、心源性猝死和急性心肌梗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患者在治疗后有较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盐酸替罗非班;临床疗效
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临床重症疾病,冠状动脉的不完全闭塞是该疾病的主要的临床表现[1],而不稳定的斑块在冠状动脉内发生破裂现象,使得内皮下胶原暴露,进一步引发血小板的激活,最后在冠状动脉内黏附和聚集而形成血小板血栓,因此众多学者认为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就是抗血小板的治疗[2]。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类新型的具有可逆性的非蛋白类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的受体拮抗剂[3],可有效地阻止患者体内血小板的形成过程。本研究针对60例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本院从2014年8月~2016年2月接诊的60例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根据患者档案的纳入顺序和患者的意愿,随机的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7.78±6.32)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26±5.97)岁。患者的入选标准[4]:(1)经我院明确诊断,患者患有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2)患者的发病时间在24 h以下;(3)患者胸痛的时间在20 min以上。患者的排除标准[5]:(1)患者为哺乳期和妊娠期的妇女;(2)患者伴有严重的心力衰竭;(3)患者伴有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4)患者伴有血管外栓塞、肺栓塞等疾病;(5)患者伴有出血性疾病或者恶性肿瘤等。本研究是在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与批准下、患者知情并自愿签署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进行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的患者给以常规药物的治疗,包括抗凝药物、调脂药物和抗血小板的药物的治疗,实验组在与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患者盐酸替罗非班药物的治疗,在刚开始的半小时内,用微量注射泵以0.4μg/(kg·min)的速率向患者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药物,然后再以0.1μg/(kg·min)的速率向患者持续72 h进行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药物。
1.3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24 h,抽取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液并离心处理,利用浓度为5μmol/L的ADP溶液作为诱导剂对患者进行血小板集聚率的测定,所使用的测试仪是由北京赛科希德科技公司提供的型号为SC-2000的血小板集聚测量仪。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1个月内出现休克、心源性猝死和急性心肌梗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本实验所得到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计数的比较情况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计数的比较情况(x±s)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1个月内,仅有1例患者出现休克现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1个月内,有2例患者出现休克现象,1例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2例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67%(5/ 30),实验组患者的心源性猝死、休克和急性心肌梗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3 讨论
根据国内外大量的医学人员的研究发现[6],导致患者出现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稳定的斑块在冠状动脉内发生破裂,从而使患者出现血小板激活、黏附和聚集现象,形成血栓最终导致患者的血管管道被堵塞。而根据临床研究发现[7],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脂质代谢过程的紊乱和血管内皮的受损俊辉导致冠状动脉中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因此临床上对于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类新型的具有可逆性的非蛋白类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的受体拮抗剂,对生物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并且在生物体内的半衰期较短,同时患者在使用该药物后的不良反应较低等优点,故临床上将其作为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治疗药物[8]。盐酸替罗非班主要通过和生物体内的Ⅱb/Ⅲa受体进行结合,从而有效的将血小板的通路阻断,从根本上对血栓和血小板的形成过程进行阻断。
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接诊的60例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进行研究发现,患者在治疗前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的差异,但在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计数均比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并且进行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患者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进行常规治疗的患者,同时患者在治疗后的1个月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的患者。
综上所述,盐酸替罗非班是临床上治疗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疾病的安全有效的药物,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计数,减少患者在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和休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1]刘慧,李海剑,高传玉,等.红细胞分布宽度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意义[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24(2):182-186.
[2]李守凯,张爱萍,段玉柱,等.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 (21):4783-4784.
[3]王任民.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13):128-129.
[4]李岳.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15(16):1572-1574.
[5]雷力成,彭建军,杨诺,等.小剂量替罗非班在伴肾功能不全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4,23(9):1479-1481.
[6]刘华,关韶峰,倪幼方,等.依诺肝素和普通肝素对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外源性凝血系统和血小板活性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5(4):559-562,567.
[7]肖艳,招煦杰.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围术期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 1576-1578.
[8]刘艳军,李海涛,刁增利,等.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后再次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一例报道[J].中国全科医学,2014,22(15):1784-178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