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专师范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途径
2017-07-19殷挺凯
殷挺凯
[摘要]高专师范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根据时代要求和师范性特点,高专学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应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为重要目标,通过建章立制;构建创新创业“双导师”团队;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途径扎实、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高专师范;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教学质量
一、高专师范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创新思维也称创造性思维,广义上指创造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切思维活动形式的总称。狭义上讲,指人类应对自然与社会变化挑战时,开创性地认识新领域、新局面、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是开动脑筋,想出新点子,创造新事物,发现新路子,形成新观念,是思维活动中最有价值和最积极的形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创业教育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广泛关注,高专师范类院校作为基础教育的摇篮,多数毕业生将成为教师,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质量,使毕业生能用创新的理念、发展的眼光对待教师这一职业,培养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已成为高专师范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必然选择。
因此,高专师范院校应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推进,坚持以问题导向,丰富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形成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特别要突出专业特色,合理设置课程,培育具有创新品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提升学生就业服务质量。
二、高专师范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由于受师范特点的影响,多数高专师范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投入不足,与理工科和综合院校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联系不够紧密,领域较为狭窄,形式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缺少信息资源,以至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有余而内力不足,使创新创业工作延误。因此,高专师范院校应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校情,把研究成果及时运用到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之中。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以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对高专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建章立制,统一规划
在组织建设上,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中心由学校校长任主任,副校长任副主任,教务处、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等部门的负责人任常务副主任,各系部主任为委员。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学校层面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组织管理、学生创新立项组织和创新创业基地的管理,引导和带动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好一个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提升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水平层次。在制度建设上,制订《创业奖励金申领暂行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规定和制度,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
(二)构建创新创业“双导师”团队
着力培养师资,构建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团队。团队成员要注重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教研、集体备课、听课、发表创新创业相关论文等途径,引导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创业计划、创业实践等创新创业活动,建成一支素质全面、能力较强的创新创业理论导师。同时,注重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实践导师。实施“双导师”制度,理论导师为学生建立培养计划档案、个人学习档案袋;承担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实践导师参与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的设计与修订,参与实践性课程讲授,指导学生教育见习和实习。以构建“五个对接”的学生联合培养机制。即“培养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接、课程体系与职业要求对接、学习过程与工作内容对接、校内训练与校外实践对接、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对接”。同时,建立“五个互动”的学校和幼儿园合作模式。即“师生互派互访、教师互聘互用、资源共建共享、教研共同合作、教师协同发展”的互动双赢模式,把各种资源纳入教师教育的各个环节,共同开展人才培养。
(三)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专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我校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积极强化“技能+特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全过程,确保创新创业必修课的学时学分,并设置灵活多样的创新创业选修课程,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意识类、创新创业知识类、创新创业品德类、创新创业技能类、创新创业教法类等五类课程模块,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学习和模拟实践相统一的教学平台。逐步建立多层次、立体化、多学科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必修课、选修课和培育课程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课程群,并积极培育创新创业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在课程实践的基础上,依托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计划——儿童美术研究中心、幼儿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作为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之一,对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实践实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项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知识和技巧的传授为重点,以调整创业心态为主线,集实践性、专业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团队成员将对学校的创业教育进行系统的研究,尤其是教学研究中心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规划出创业教育过程、教学方式、教学对象、教育目标,从而形成有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教育模式。儿童美术研究中心将与鸿蒙思维绘画合作,设立“鸿蒙思维绘画”冠名班,开设鸿蒙就业指导课程,设立鸿蒙创业基金,使学生早日和市场对接,为学生就业创业找出路;与大河美术合作,开展“美誉中原”系列活动,参与大河美术教师培训计划。幼儿戏剧教育研究中心坚持“服务社会,开放办学”的服务宗旨,做好儿童剧公益演出工作,儿童剧表演融人和整合学前教育课程、艺术教育课程元素,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良好契机,也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大胆创新和有益嘗试。同时,让幼儿戏剧教育更广泛的推广与普及,使更多的幼儿教师及幼儿受益。
(四)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依据人才计划培养标准,遵循教师职业的综合与创新特征,以强化教学实践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掌握学前教育知识、技能,具有教育信念、创新精神、反思能力、能够适应和引领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利用学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教育信息平台,包括理论平台、实践平台、影像平台等平台。理论平台主要是将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研究等最新成果进行及时发布、交流与学习;实践平台主要是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实践教学管理进行建设,包括基地建设、目标要求、评价标准等有关实践教学管理等内容,同时包括幼儿园课程资源案例的建设;影像平台主要是鼓励教师与学生将精品课程、幼儿园优秀案例、等制作成微课,进行共享和交流。
同时,在学科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创新创业思想,课堂教学中大力推行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和项目化教学方法,引导教师把学术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经验融人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与动力,积极推进在线网络课程建设,丰富网络课程资源,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并以讲座、论坛、各类就业创业大赛、社会调查等实践探索培训为补充。鼓励学生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实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使学生形成理论学习一学科渗透一技能训练一实践体验的“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五)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以创新创业活动赛事为载体,学校积极组织开展河南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师范生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专业教学竞赛等活动,使创新活动竞赛平台丰富,参与人数广泛,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专业技能的提升起着积极影响。为使创新比赛系统化、系列化,学校每年会举办一届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形成创新创业计划书,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形成“全校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课外活动是学校第二课堂的核心环节,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也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有效教育形式。学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实现学生能力发展的最大化,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由学生自主组织,自主制定社团计划、自定活动内容、自主组织社团活动,自主开展的社团活动,自主的管理,帮助学生积累了创新创业团队的管理经验。锻炼学生的各项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能力,促进了学生身份向社会身份的适时转化。
引进资源,校企结合,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积极与企业共建大学生创业基地,促进校企之间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打造知识、能力、实践“三位一体”的真实环境,为其创业就业打下基础。学校建立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为主体的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积极探索校一企、校一园、校一校等协同育人新机制,吸引社会各界资源和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合作办学,積极探索实习实训、科研合作、创新竞赛、创业孵化等协同育人模式,合力助推人才培养。
(责任编辑:章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