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约式德育:给每个孩子一个美丽约定

2017-07-19秦选强

中小学德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童心师生关系德育

秦选强

摘 要

协约式德育指通过师生签订道德发展协约,让学生自主确定德育目标,自主选择德育内容,自我规划道德成长方案的创新德育实践。学生围绕协约规定,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努力达成德育目标,获取协约赋予的相应奖励;教师按照协约规定,引领学生主动发展。在签约、履约、促约、评约、奖约、展约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道德品质的自我建构。

关 键 词

协约式德育;自主教育;师生关系;道德引领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7-00-04

早在18世纪,卢梭就首倡将契约精神引入教育领域:“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平等的契约式关系,提倡尽可能多地给儿童以自由活动的机会,让儿童能以自己所特有的方法去看、去想、去感觉一切事物。”[1]师生之间建立契约式关系,不仅有助于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可以发挥契约的多元功能,加强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引领,提高学生道德成长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增强学生发展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协约式德育正是这一思索下的实践创新。

实践中,我们改“契约”为国际通用且语义较为温和的“协约”。所谓协约式德育,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确定德育目标,自主选择德育内容,自我规划道德成长方案,并与教师签订道德发展协约的创新德育实践。学生围绕协约规定,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努力达成德育目标,获取协约赋予的相应奖励;教师按照协约的规定,主动引领学生发展。协约式德育以创设氛围,引领学生主动签约为发端,在学生履约实践中通过促约、评约等途径激励学生不断发展。

一、签约:帮助学生找准德育目标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其核心要义是引领每一个学生根据各自的个性特点,找准各自适合的发展目标,并围绕目标,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站在实践操作层面观照协约式德育,它恰到好处地让这一教育理念“落地生根”。学生签约是个性化行为,教师指导学生签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个性化地签好适合自己发展的“约”。为此,学校重新建构了学生协约发展的总体目标,力图让每一位学生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标”。

(一)重构发展总目标:让协约式德育强本位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应着力于夯实孩子后续发展的“底子”,为其一生发展奠基。根据实际,学校以“五个底子”的培育作为学生协约发展的总目标,即:健康阳光的身体底子;乐学善进的精神底气;持续厚实的发展底蕴;悦礼守正的习惯底样;悦己达人的生命底色。

(二)解构年段分目标:让协约式德育接地气

确立学生发展总体目标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成长规律,学校进一步制定分年段发展目标,使之形成序列、螺旋上升。鉴于一二年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全面推进“330习惯培养战略”,将学生习惯分为学习、生活、品行三大板块,再细化为30条习惯细目,配上朗朗上口的三字谣,方便学生诵记。中年段注重学生十大品行的综合培养,细化各品行的道德行为检测指标,着力推进学生品行的综合养成。高年段积极开展学生小学阶段核心素养形成性综合评价改革,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阶段性培育。

(三)精构协约小目标:让协约式德育增魅力

为进一步推进学生各年段德育重点目标的落实,学校将各分项的德育目标再细化为若干个小目标,并允许各班级在组织学生签约时,可以根据自身的现实基础及个性特点,分别设置基础性目标和挑战性目标,使小目标更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

二、履约:提供学生多元发展平台

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焦点,其主旨是以增加课程的丰富性和选择性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协约式德育的必要支撑,学校立足校本实际,全面研发多元拓展性课程,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围绕各自的协约目标,找到相应的拓展性课程,从而更好地履约发展。

(一)系统推进“学乐哲商6S协约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以“我与现代哲商有个美丽约定”为主题,开掘并整合学校德育资源,全面建设“学乐哲商6S协约德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学科提效型(Subject Efficiency)、专题探究型(Special Topic Study)、超市自选型(Supermarket Self-selection)、综合社团型(Synthesized Communiey)、校历活动型(School Calendar)、环境浸润型(Surrounding Immersion)等六种类型的校本德育课程。

(二)重点开发超市自选型(Supermarket Self-selection)德育课程系列

为贯彻浙江省教育厅“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文件精神,学校重点加强“学乐哲商6S”协约德育课程中超市自选型(Supermarket Self-selection)德育课程的研发。每周二下午,学校提供协约德育课程菜单,供孩子们自主选择。孩子们快乐协约,走班选课,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三)创意打造童心协约城

2016年1月,学校以尊重孩子天性,放飞童年梦想,建构幸福校园为旨归,全力打造童心协约城,让学生在童心协约城中快乐践约,幸福成长。

1.绘城——创想我心目中的童心协约城

学校组织开展以“我心目中的梦想校园”为主题的学生创意征文及绘画大赛,引导学生放飞想象,大胆创作,描绘心目中的梦想校园,表达对美好校园生活的向往。以此广泛聆听来自同学们最真切的童心童声,关注学生的积极诉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童心协约城的创意设计。

2.建城——精心打造童心协约城

为切实培育学生以“五能”(即:遇错能担责、遇挫能不馁、遇弱能关爱、遇贤能思齐、遇约能进取)和“五力”(即:学习力、管理力、习惯力、审美力、交往力)为重点的核心素养,在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学校开辟九大活动平台,创编活动口号,为学生营造了充盈梦想与童趣的校园生活。九大活动平台彰显童心协约城的九大乐:好课选不尽,好书淘不完,點赞送不停,影视看不止,才艺展不断,改错奖不罚,果木养不歇,困难帮不休,童星名不拘,从而让全体学生快乐履约,和谐成长。

三、促约:顺应学生特点的个性引领

协约框架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以促约的方式加强学生道德发展历程的对话和引领,个性化地指导学生,增强学生主体道德实践的责任心和义务感,促使学生个性道德品质的形成。

(一)建构理念,让教师促约目中有人

良好师生关系是德育的基础和关键。“不是师生关系决定教育活动,恰恰相反,是教育活动决定着师生关系,如果我们想改变师生关系的不尽人意之处,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应该从反思和改造我们自身当下的教育活动及其方式开始。”[2]为此,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了以“聚焦核心素养,推进立德树人”为主题的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促使广大教师准确定位角色,从学科教学转变为学科教育,注重以教育方式的改革来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以充满人格魅力的行为去感召学生、引领学生,以智慧开启智慧,以情感激发情感,以心灵碰撞心灵,让教育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

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正确看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把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作为即时教育契机,巧妙地加以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引领学生发展。要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学生的眼睛、情感和心理去看待学生,与学生建立同体观,与学生处在同一立场,从学生的利益出发。教师在与学生对话交往时,要多一些鼓励和赞许,多一些倾听和宽容,要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向善的,教育只要拨动心灵的情弦,就能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要信任学生,坚信学生“即使一千次跌倒,也会一千零一次地爬起来”。通过实践,教师真正实现了与学生同构共生,互动发展。

(二)制造方略:让教师促约手中有法

1.走在学生前面。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生的协约动态是教师促约的基础。教师的智慧在于对每个学生协约行动的整体把握,对学生协约进展的充分预见与巧妙引领。

2.站在学生身后。教师是学生协约行动进程中最有力的支持者。一要为学生搭建更深广、更多元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更加充分地历练发展;二是当学生行动遇到困难时,要积极为学生的履约助推,为学生的道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导在学生心里。在协约进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睿智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根据学生的特点巧妙拨动学生的心弦,随机有效地促约。实践中,学校提炼并梳理形成因势利导法、反弹琵琶法等36种有效促约策略。

四、评约:推进学生品行主动建构

评价改革首先是评价思想和理念的改革,然后才是评价方式方法的改革。学校在协约评价时,更多地对学生兴趣、习惯、能力等核心素养等进行关注与评价,以期推进学生品行素养的全面建构。

(一)评价维度多元

学校从协约的过程性和形成性两个维度共15项指标对学生协约达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协约式德育评约活动表

学生姓名 协约目标

协约时间 协约奖励 协约见证人

评价指向 评价项目 多元评价

自评 互评 教师评 家长评 社会评

1.动机性

2.兴趣性

3.自主性

4.坚持度

5.合作度

6.责任度

7.每周提升度

8.道德认知与理解力

9.道德思辨力

10.道德践行力

11.道德抗干扰与自控力

12.品行习惯养成度

13.目标达成度

评 14.评约结论

15.后续表现

(二)评价主体多元

学校改变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立了由学生、家长、社会、学校和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1.个体自评。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对自己进行评价。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提高自主意识、反思能力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加有效地获得发展。2.同伴互评。引导学生不仅关注同伴缺点,更关注同伴优点。让学生慢慢地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3.教师导评。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个性特点给予肯定、合理的评价,使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找到自信与快乐。4.家长品评。让家长对孩子在家的生活等进行综合评价,不仅有助于更加全面、系统地评价学生,而且有助于增强亲子之间的浓浓亲情。5.社会助评。努力发挥社区文化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三)评价形式多元

学生是否达成协约目标,不仅通过物化成果进行检测,更要对学生的习惯、能力、品行等进行对比式的评价。主要评价形式有:

1.观察法。对履约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比照过去的行为,分析其发展状况;2.咨询法。对履约学生身边的人进行咨询,包括同桌同学,平时来往密切的同学、课任教师、家长等,以更全面地掌握其综合情况。3.对话法。与履约学生进行互动对话交流,在对话中体察履约学生的行为表现。4.隐性测试法。设置隐性测试情境,检测学生的品行发展。5.个性考评法。根据协约内容,有针对性地实施考评。6.综合分析法。将履约学生的日常表现情况综合起来,客观综合地评价履约学生。

五、奖约:激励学生自主持续发展

协约评价奖励机制的研究主要经历两个阶段。前期主要进行基于内容多元的创新奖励研究,而到了后期,为深化协约评价的实施,学校成立了红领巾协约银行,推行以协约币为内容的协约评价改革,激励学生在争获协约币进程中不断主动发展。

(一)协约银行的组织管理

学校大队部成立协约银行,各中队设分行,负责对本中队协约币的考核与管理。协约币分纸币和电子币两种形式,班級以纸币形式进行流通,学生获得一定量的纸币可到协约银行兑换成电子币,用电子币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

(二)协约币的奖励办法

1.每学期按照生均50点赞协约币的标准发放到班级,再由各班制定奖励标准进行考核发放;2.被评为上周“文明班级”的,奖给班级一定量的协约币;3.每周各校级单项检查成绩优秀的,视情况奖励一定量的协约币;4.开展全校性的协约行动,成绩优秀的,视情况奖励一定量的协约币;5.积极参与学校童心协约城相關活动,按规定奖励相应协约币;6.每月开展大队干部履职考核,视情况奖励一定量的协约币;7.学生在校级及以上各项比赛中获奖,视成绩奖励协约币;8.学生在校园内外言行文明、乐于助人等为学校增光添彩的,视情况奖励一定量的协约币;9.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表现,学校确定相应奖励内容。

(三)协约币的流通渠道

1.定期举办红领巾协约书市,通过协约币进行各种交易;2.用协约币认养百果园的果木;3.用协约币购买自己喜欢的拓展性课程;4.达到一定量的协约币,可申请协约示范生、光荣护旗手等荣誉称号;5.可申请参加童心协约城的相关活动;6.可入驻“校园星光大道”;7.用协约币申请免家庭作业、免测试等;8.可申请进入童心协约城,参与童心协约城管理;9.购买电影票进入哲现影城定期观看电影;10.由学生提出并商定的相应奖励活动。

六、展约:增强学生自信成功体验

学生达成协约目标后,学校搭建多元展示平台,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促使学生将暂时性的达标行为逐步内化为良好的个性品质。并顺水推舟,及时鼓励学生继续与教师签订下一个发展协约,以协约的递增,推进学生发展的良性循环。

展示内容既可以是学生达标过程的成长故事,让学生讲述自己通过积极努力,最终达成协约目标的动人故事,不仅给展约学生以很大的鼓励,更对其他同学产生莫大的鼓舞。展示内容可以是学生达标后的良好个性品质,以此树立来自于学生中间的发展标杆,引领全校同学见贤思齐,主动发展。

展约的舞台不仅可以搭在校园里,搭在师生、生生之间,还可以搭在家庭和社区里,搭到更加广阔的社会舞台上。

总之,协约式德育真正体现了德育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生命的尊重。以协约的方式引领学生道德成长,教育形式新颖,充满童趣、童乐,学生从心理上能积极地响应。实践中,广大学生自觉主动地与教师签订道德发展协约,习惯、品行、责任等核心素养得以有效建构,以民主合作、平等对话、自觉遵守等为内涵的契约意识初步形成。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360.

[2]徐继存.面向现实教学活动的师生关系建设[J].教育研究,2005(1):59.

(作者单位:临海市哲商现代实验小学

浙江台州 317000)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童心师生关系德育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童心绘天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