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对腹外伤合并休克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2017-07-19欧宝仪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4期
关键词:预见性外伤休克

欧宝仪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佛山 528500)

预见性护理对腹外伤合并休克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欧宝仪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佛山 52850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腹外伤合并休克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腹外伤合并休克患者86例,按抽签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开始时间及抢救时间、观察指标及抢救成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开始手术时间、抢救时间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腹胀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腹外伤合并休克患者预见性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开始手术时间、抢救时间及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预见性护理;腹外伤合并休克;救治效果

创伤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腹外伤并发症,如果不能及时纠正休克,将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有关研究表明[2],伤后1~2 h内是腹外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死亡高峰期,高达30%~70%。因此,及时有效的抢救休克是挽救腹外伤合并休克患者生命的关键。常规急救护理措施中,护理人员缺乏对休克发展的预见意识,无法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延误最佳抢救时间[3]。本研究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腹外伤合并休克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外伤合并休克患者86例纳入研究。按抽签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7~60岁,平均年龄(43.2±3.1)岁;致伤原因:重物砸伤7例,高处坠落8例,交通事故伤23例,其他5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1~114m in,平均(65.3±12.6)m in。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42.9±2.8)岁;致伤原因:重物砸伤6例,高处坠落7例,交通事故伤25例,其他5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3~120 m in,平均(65.9±13.1)m in。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吸氧、建立静脉通道、伤口清创处理、心电监护等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1)入院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休克体位,适当抬高头部、躯体和下肢,呈中凹卧位,将头向一侧偏,确保呼吸通畅。(2)检查患者病情,并通过呼吸频率、呼吸幅度、收缩压、毛细血管充盈、昏迷分级等情况,准确评估患者创伤情况,对于创伤严重患者,进行重点关注。(3)立即将患者鼻腔及口腔内的分泌物、血块及呕吐物清除,确保患者呼吸通畅;将意识淡漠或昏迷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为避免舌后坠堵塞呼吸道,选用拉舌钳将舌头夹住并牵拉;为预防呼吸道窘迫综合,实施面罩吸氧,6~10 L/m in的氧流量,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治疗期间对患者呼吸状况、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出现呼吸机心跳停止,及时实施心肺复苏。(4)在医生未到的情况下,可在上肢肘正中静脉、颈外静脉或前臂静脉预见性建立静脉通道≥2条,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采集血标本为手术及输血做好准备。对于重度休克或穿刺困难患者,迅速给予中心静脉会静脉切开穿刺置管,静脉通道建立后,输注生理盐水2 000m l,且要在30m in内输注完毕,为避免发生心力衰竭或肺水肿,在输液期间密切关注患者咳嗽、咳痰,是否出现血性泡沫样情况。(5)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方式优先处理致命伤,双手对肢体近端大血管及出血口实施压迫,在迅速包扎伤口的同时,检查是否其他部位有出血发生,并注意保暖。(6)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护,有效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并检测患者呼吸频率,及时处理突发情况。(7)及时导尿,留置导尿管,对尿液的性质及颜色进行观察,并根据患者每小时尿量及24 h出入量对血容量进行调整。

1.3 评价指标记录开始手术时间、抢救时间及症状改善时间,通过本院自制腹胀评分表,评估患者腹胀程度,得分越高腹胀越严重;并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或例数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观察指标两组患者首次腹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开始手术时间、抢救时间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缩短,治疗后腹胀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观察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临床观察指标对比(±s)

治疗后腹胀评分(分)对照组观察组组别n开始手术时间(m in)抢救时间(m in)症状改善时间(h)首次腹胀评分(分)43 43 t P 7.3±1.3 3.2±0.9 17.004<0.05 78.5±11.4 51.1±10.2 11.746<0.05 95.6±7.1 63.6±6.3 22.107<0.05 5.4±0.6 5.6±0.4 1.819>0.05 2.4±0.3 1.2±0.3 18.547<0.05

2.2 成功率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7%(42/43),较对照组79.1%(34/43)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2,P<0.05)。

3 讨论

腹外伤合并休克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等特点,具有较高的死亡率[4]。常规急救过程中,因预见休克发生和发展的意识不足,将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增加死亡率。随着护理模式不断发展,急救护理经验的总结,预见性护理在腹外伤合并休克的抢救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取得较好的效果[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开始手术时间及抢救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证实预见性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开始手术及抢救时间,改善患者预后。预见性护理对入院后患者病情进行有效评估,有效判断患者创伤程度,并对创伤严重的患者进行着重护理,判断其休克加重的可能性,同时在医生到达前实施主动的预防措施。护理人员及时清理口腔、鼻腔分泌物、呕吐物及血块等,维持患者呼吸通畅;同时预见性护理由护理人员进行早期静脉通道建立,可于最佳时期进行穿刺,促进穿刺成功率提高,而早期吸氧及静脉补液可促进血容量尽快补充,提高循环血量的有效性,促进组织缺氧改善,进而有效控制休克的发展[6~7],为后期手术及抢救工作奠定基础。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后腹胀评分明显减少,表明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腹胀程度。预见性护理人员帮助患者选择休克体位,可增加静脉回心血量,确保重要器官的血氧供应,及时将缺氧状态纠正;同时及时对患者腹部外伤进行处理,有效止血,降低失血性休克发生率;此外,无尿和少尿是血容量不足导致休克发生的一个临床表现,可对休克程度直接反映[8],而早期导尿可减轻患者休克程度,预防因血容量不足引发休克;在抢救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有助于正确评估患者情况,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腹胀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达97.7%,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可缩短腹外伤合并休克患者开始手术时间及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1]王阿凤,陆关珍.胸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3):45-47

[2]张洪科,阴继凯,董瑞,等.外伤性腰椎骨折合并腹膜后间隙内疝一例[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2):184

[3]张战波,王力军,范立斌,等.血液稀释对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脑氧代谢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14,27(10):100-102

[4]曾景,严远森.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胸腹外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7):30-31

[5]王静.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2):1648-1649

[6]杨凤华,李增梅.循证护理在腹外伤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3):219-220

[7]赵丽君.15例骨折合并严重复合伤的临床护理体会[J].浙江医学, 2014,36(12):1119-1121

[8]马丽梅.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腹外伤合并休克患者急救的临床价值[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8):41-42

R473.6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4.086

2017-02-07)

猜你喜欢

预见性外伤休克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