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管理下的城市文化

2017-07-18王雪飞

魅力中国 2016年46期
关键词:城市文化治理

王雪飞

摘 要: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它的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打造独特的城市名片,浓厚的城市文化对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市民凝聚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具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文化是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保障。受内外环境以及历史传统的影响,我国对城市文化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对于相对滞后的城市文化建设,各级公共管理职能部门,仍需在原有的基础之上,给予扶持和管理。

关键词:城市文化 治理 城市文化治理

序言

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怎样将一个城市的文化发扬光大,使得城市文化的底蕴充分体现,保护、塑造、开发已有的城市文化,是城市问题理论研究热点,是当前城市发展的实际要求。推进城市文化的治理工作进展,是当前城市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第一章、城市文化存在的问题

重视城市文化、发展城市文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之所重,重视城市文化已是大势所趋。一座城市,是不是拥有自身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关系到这座城市的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等诸多领域的开拓与发展。对于城市文化的规范和治理,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文化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新的城市文化建设理念,对新的城市文化治理方式的探究与摸索,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得以实现,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在政府公共管理的有效监督下,已经初见成效,城市公共文化设施数量日益增加,市民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图书室,文化站,体育娱乐综合一体,逐步形成一种文化氛围。这些进步是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城市文化范围内,依然存在不和谐因素。当前,就我国城市文化治理状况有喜有忧,既有值得欣慰之处,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在看到城市文化治理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城市文化治理的不足之处。在治理理念、和方式上治理依然存在很多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当今国际社会,同样对于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给于很高的重视和关注,已经引起学术界和公共管理学者的追寻和探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有了一定影响力,社会各个方面的综合力量得到壮大。然而,在城市文化治理方面,依旧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城市公共管理机构,对于城市文化方面的综合治理,缺乏多元化参与意识。其他治理主体参与微弱,治理效果缓慢。社会组织和公众都是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文化需要打造“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势,多元参与城市文化治理,是城市文化提高的重要方式。

我国城市文化治理方式,缺乏民主理念和服务精神。政府管理方法趋于专制型,多数的政府工作人员存在脱离群众现象,不能够很好的到群众中去,“纸上谈兵”现象降低了城市文化治理效率。政府的专制型管理模式,使得政府只注重统一性,忽略了个性发展,有千篇一律现象,强制型的行政方法,阻滞了人们的个性,他们的积极性无法发挥,使行政工作单调缺乏灵动,工作效率缓慢不前。

法治社会,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必须做到有法可依。当前我国城市文化治理的法制建设仍显。滞后,治理工作出现法律依据不足,公众对政府行为不理解,产生各类矛盾。先进的信息技术没有能够充分的运用,也是降低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的原因。城市文化建设治理资金投入不足,传统的城市文化管理领域对城市文化治理,在资金投入方面存在方式单一、投资效益低导致城市文化治理资金不能很好到位。

总结问题所在:政治类城市文化治理:政府专制型问题存在,致使宣传推广不畅,效果不佳。经济类城市文化治理:没有形成完整的公共管理体系,经济文化缺乏科学完善。教育类城市文化治理:单一的政府经费支出,缺乏广泛性。生活类城市文化治理:缺乏个性的文化设施,不能充分满足市民文化生活需求。

二、第二章、我国城市文化治理的对策建议

积极引导市场参与,把以政府对城市文化治理的单一问题,拓展开来,实现市场经济组织与政府对城市文化的协同治理。让市场在资源起到应有的作用。在经济类城市文化和生活类城市文化的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大众组织的积极能动性,让社会力量发挥更亲近民众的优势,政府需要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自身接近民众渴望变革,追求创新的优势。充分发挥公众的作用,让公众真正参与并要赋予公众一定的权利,让城市文化的治理,出现多方共建,公众治理,全民参与的良好势头。

公众参与城市文化治理,需要政府制定政策上的扶持,利用信息畅通方便的优势,通过网络渠道倾听市民建议,举行市民听证会,制定现时有效的共建策略。也需要公众提高自身素养,树立主人翁观念,增强城市主人翁意识,提升参与城市文化治理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对于更新城市文化治理设施和设备。提高城市文化治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设施设备的配备是创新文化城市的有力保障,先进的设施设备,智能化、科技化的工作方式,是高效率完成城市文化建设的必备条件。

创新城市文化治理体制,创新城市文化治理建立多种投资渠道、多种投入主体。转变政府传统的“全能型政府”的角色,合理解决政府的“越位”和“缺位”问题。开拓市场、社会组织以及公众的参与,加强社会力量投资环境;政府积极鼓励吸引社會资金,转变单的政府一财政拨款形式,畅通社会资金渠道,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最后,制定相关法律政策,为科学的城市文化治理投资机制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参考文献

[1]连玉明.中国城市年度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274.

[2]玉琳.新趋势:文化城市的确立与发展模式[J].南方论丛,2005(2).

[3]马彦琳,孙春霞,刘建平.现代城市管理学[M].科学出版社,2013:113. 作者:应天勇

猜你喜欢

城市文化治理
保定市高校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及提升方法研究
城市文化口碑对景点品牌价值的交互式嵌入研究
论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关于治理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的思考
新时期博物馆的城市功能拓展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小议衡阳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文化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