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探索

2017-07-18孟翔

现代交际 2017年13期
关键词:提高水平心理健康高校

孟翔

摘要:高校的体育教学旨在让大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保持身体健康,更好地学习和生活。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已经有了新的含义,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大学生是一个即将迈入社会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对将来的工作、生活都有着莫大的影响,所以各大高校在体育教学方面任重道远。本文主要分析探索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育教学 提高水平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編号:1009-5349(2017)13-0101-01

一、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通过体育运动,不仅可以直接增强身体素质,还可以让人适当宣泄负面情绪,提高自信,改善焦虑,得到身心放松的快感。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这一代人多为独生子女,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极为特殊,没有兄弟姐妹、升学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负担加重,导致很多大学生变得孤僻、焦虑不安、缺乏自信,随之而来的是抑郁症、强迫症等各种心理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父母们把过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孩子身上,并寄予很高的期望,比如成绩方面,文化水平低的父母盼着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文化水平高的父母盼着孩子继续走“知识就是力量”的道路。反观生活方面,多数父母并不注重,甚至忽略了生活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二)学校因素

升到大学的人都是挤过了一道名为“高考”的独木桥,由于学校长期的封闭环境且不重视心理疏导,导致他们缺少人际沟通,心理承受能力差,在学校以成绩为本的教育宗旨下变得麻木,思维方式单一,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三)社会因素

信息时代提倡言论自由,导致网络中有很多偏激片面的言论,很容易误导那些尚在校园的大学生,很容易改变他们原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的心理出现问题,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严重者甚至走上歧途。

四、体育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

(一)要充分注重理论课教育

很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过程都直接忽略了这一点,认为理论对于“体育运动”这个实践来说根本毫无重要意义可言,可以算得上是整个过程的“鸡肋”,然而实际上它于整个体育教学本身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一个完整的体育教学系统很有必要在开设室外活动课之前先请专业的老师讲解正确、健康的运动方式和一些简单的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让学生基本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常见的心理疾病的成因及负面影响,在生活中学会自己调节简单的心理问题,并有效预防一些心理疾病的发生。

(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前十几年的应试教育对体育教育的创新度远远不够,导致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课的理解是“室内课上完之后放放风的室外课”,他们对运动本身并无兴趣,教育者应改变这种现状,尽量设置有新意、有吸引力的体育教育项目,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无条件、自发地全身心参与进来,而不带有一丝一毫被强迫的感觉。因为主观意识对一个人心理的暗示作用很强烈影响很大,如果能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并且取得一些小成就,更大的激发后续兴趣,这将会对一些患有轻微的强迫症、焦虑症的学生有很大程度的帮助。

(三)改变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早已经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简单的运动模式对他们来说缺少挑战性,没有难度,就只会应付了事,太复杂的运动模式又会让他们感觉太困难,增大他们的心理负担,只会加重心理问题,这样就导致无法达到最初提出的心理健康水平调节的目的,那体育教学就变得可有可无。所以体育教育者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从每个学生本身出发,适当改变原本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运动项目改造为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项目,让每个人在付出努力过后都能达到标准,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以此来改善部分学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四)改善严肃严谨的师生关系

教育者不要作为一个旁观者站在一边忙着纠正动作计算分数,而是要尽量加入到体育运动项目的过程中,和他们一起体验运动带来的心理愉悦,并且像朋友一样进行简单的心灵交流,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更加和谐,让学生充分地信任老师,才能在教学中现身说法帮他们解决一些小的问题,并让他们学会通过运动来排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在学习生活中尽量保持良好愉快的心情,保持心理健康,并让他们意识到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从而改善学生孤僻不合群的心理问题。

五、结语

体育项目一般都具有竞争性、激烈性,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通过以上方法,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经过努力,培养他们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坚定意志,还能让他们得到努力之后收获成功的喜悦感,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久而久之改善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达到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琳.浅谈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6(23):102+104.

[2]陈永兵.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调发展探析[J].青少年体育,2014(7):60-61+75.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提高水平心理健康高校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加强会计素质建设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让学校体育工作不再成为教育教学中的短板
作文教学中的一段话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