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2017-07-18吴赫南邵芳林波
吴赫南 邵芳 林波
[摘要] 目的 探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本次纳入研究患者为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青少年抑郁患者2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25例,两组均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心理干预,连续治疗8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CDI评分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DI评分分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DI评分分别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DI评分为(10.3±2.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3.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应用药物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同时联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缓解患者的消极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青少年抑郁症;艾司西酞普兰;心理干预;CDI评分
[中图分类号] R74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7-007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scitalopram combined with mental intervention in treatment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 Methods A total of 250 patients with adolescent depress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4 to April 2016 were selecte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with 125 cases.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given escitalopram, 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dditionally given mental intervention. The treatment was given for 8 weeks.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the CDI scores before treatment, and at 4 weeks and 8 weeks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1.2%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DI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P>0.05). However,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the CDI scores in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e CDI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 the CDI scores in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ose at 4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nd the CDI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3±2.7),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15.6±3.8)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escitalopram combined with specific mental intervention is definite in treatment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 which can relie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negativ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patients, showing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Adolescent depression; Escitalopram; Mental intervention; CDI score
抑郁症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言语减少、动作迟缓、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为典型症状,是一种致残性高、易复发的精神性疾病, 是自杀的高危人群[1]。研究发现,抑郁症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给青少年的家庭带来沉重负担。采用药物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疾病康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主要是阻断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重吸收或激活其受体,从而达到抗抑郁的作用[2]。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类抗抑郁药物,其中,艾司西酞普兰是西酞普兰的一种异构体(s异构体),其对5-羟色胺的重吸收抑制能力较西酞普兰更强[3]。国外已有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青少年抑郁的研究,但目前国内报道不多,尤其是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青少年抑郁症方面的文献报道尚少。基于此,本研究对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在我院确诊并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及心理干预治疗的青少年抑郁患者125例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研究患者为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250例,患者年龄11~17岁,监护人均同意参加本研究。入选患者根据《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确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D)≥17分,性别不限。所有患者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25例,观察组125例患者中男50例,女75例,平均年龄(14.6±3.3)岁,父母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7例、高中及以上38例。家庭类型:单亲13例。独生子女119例;家族精神病史10例。对照组125例患者中男48例,女77例,平均年龄(14.1±2.7)岁,父母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3例、高中及以上32例。家庭类型:单亲11例。独生子女120例;家族精神病史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及家庭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
患者年龄10岁及以下;患者或其家属不愿意配合完成本研究;伴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症;對艾司西酞普兰有过敏史者;无监护人或不能按医嘱服药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组2周前未使用过抗抑郁药物。对照组予艾司西酞普兰片,初始剂量10 mg/d,早餐后服用,每天1次,根据病情及耐受情况1周内加至治疗剂量10~20 mg/d。连续治疗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由专门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干预。每周1次,每次 2 h,连续治疗8周。通过与患者交谈,取得患者的信任,初步分析与诊断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及对应的诱发性事件。告知患者应放弃不合理的信念及思维方式,采取积极的心态,有利于减轻或消除患者存在的症状,以便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对患者的父母、亲戚、朋友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讲,使患者周围的人更理解患者的心理,愿意倾听患者诉说,帮助患者从根源解决抑郁状况,给其提供强大的精神帮助与支持。治疗过程中睡眠障碍可酌情使用苯二氮■类药物,不联用其他抗抑郁及抗精神病药物等。
1.4 观察指标
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进行评价,共27个题目,采用3级评分(0分为偶尔,1分为经常,2分为总是),总分54 分。根据原量表常模,将19分确定为抑郁症状的划界分,即得分>19分诊断为有抑郁症状。得分越高,表明抑郁水平越高。CDI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4-5]。
1.5 疗效评价
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进行评价。痊愈:HAMD 评分减分率≥75%;显效:HAMD 评分减分率≥50%且<75%;有效:HAMD评分减分率≥25%且<50%;无效:HAMD评分减分率<25%[6]。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I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DI评分分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DI评分分别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明显降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C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青少年在生理及心理方面均处于生长的关键时期,由于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心理上抑郁、焦虑、悲观等消极情绪。随着社会的发展,抑郁症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多,有研究显示,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8%~7.8%,其终生患病率与成人接近,达15%~20%[7-9]。且抑郁症患者更易合并自杀、酒精或药物滥用、嗜烟和早孕等问题,并可由于迁延反复而经久不愈,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采取有效的抗抑郁药物及有针对性心理干预治疗对治疗青少年抑郁症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药物为基础,但单纯药物治疗后易复发。
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主要分为单环类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四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这些药物虽疗效肯定但具有药物依赖性[10-12],副作用较多。艾司西酞普兰(Escitalopram)是一种异构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其通过同时与5-羟色胺轉运体的两个位点(基本位点及异构位点)结合而发挥抗抑郁及抗焦虑双重作用[13]。艾司西酞普兰作用于5-羟色胺转运体蛋白,更有效、更持久地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使细胞外5-羟色胺的水平更高,而5-羟色胺水平的持续升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最近还有研究发现,艾司西酞普兰通过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减少小胶质细胞的活性、减弱氧化应激,避免缺血造成的神经元死亡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14-16]。戴红等[17]将6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艾司西酞普兰)与对照组(舍曲林),结果显示,艾司西酞普兰组与舍曲林组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53.1%与46.9%,艾司西酞普兰组的起效时间较舍曲林组更快,说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青少年抑郁症与舍曲林一样有效,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王力芳等[18]对50例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结果显示,患者于治疗第1周末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持续下降,证实艾司西酞普兰临床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疗效确切,且安全有效。青少年患者内心脆弱且敏感,周边多种环境及社会因素均会影响其出现焦虑、紧张、抑郁等负性心理。因此,在积极应用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通过采取及时的心理干预,使患者能够调整负性心理状态,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问题,改善长期存在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使其心理充分放松,在治疗中找到自我价值,提高主观活动性和思维活跃性,实现合理的自我评价,预防抑郁症再发。另外,除了对患者本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外,患者监护人及家属也是心理干预的对象[19-23]。
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心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1.2%,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8周后的CDI评分分别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程波[24]报道的观点是相符的。
综上所述,对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应用药物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同时联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治疗,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缓解患者的消极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茂荣,李乐华,陆晓姿,等.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 中南药学,2010,8(1):67-69.
[2] 姜登发,赵金香,张会玲.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2):164-165.
[3] 李含秋,何柱国,赵慧亮,等. 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6):801-802.
[4] 艾霞,张淑珍. 中医综合疗法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青少年抑郁症39例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13,35(8):1133- 1134.
[5] 夏燕芳,高迎春. 青少年抑郁症的分析与探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6):128-129.
[6] 彭红波. 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0):1538-1539.
[7] 宋乐鸥,罗新坚,杜亚松,等. 心理干预在青少年抑郁症中的对比研究[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2,10(1):25-26.
[8] 张喜燕,杜亚松.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药物治疗[J]. 世界临床药物,2013,34(6):380-384.
[9] 颜景祥,王健,杜波,等.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 28(5):340-341.
[10] 谷岩,姜涛,郭建兵,等.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对照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 24(6):445-449.
[11] 寻广磊,李乐华,赵靖平,等.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平行对照研究[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9,28:263-367.
[12] 朱水华,孔令军,彭晶,等.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及家庭治疗与干预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7):118-119.
[13] 吴文涛,魏钦令,文飞,等. 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11,9(3):372-373.
[14] 雷俊,王相兰,王厚亮,等.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 新医学,2009,40(3):162-163.
[15] 徐丽红.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1,4(8A):23-24.
[16] 郑丽华,范勤毅,李一凡.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比较[J]. 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2):130-131.
[17] 戴红,宋宝华.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青少年首发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8):2876-2877.
[18] 王力芳,余炯枚,丁琰.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5):74-75.
[19] 魏新贞,王新福,李炜青,等.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2010,23(4):289-290.
[20] 欧阳净,杨佳丹.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7):1505-1508.
[21] 邓方渝,王德燧,盛莉.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27):150-151.
[22] 王琦,张忠东,于海燕.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116例[J]. 医药导报,2013,32(3):331-332.
[23] 范穗强,孟春想,洪雨,等. 中青年与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的对比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7):56-59.
[24] 程波.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青少年抑郁症21例[J]. 医药导报,2014,33(9):1187-1189.
(收稿日期:2017-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