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团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效率研究

2017-07-18翁细娟

商情 2017年20期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效率

翁细娟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销售分公司 江西 南昌 330000)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升级,企业做大做强已经是一种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途径。然而,在企业向集团公司转变的过程中,对于会计体系的压力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这也进一步刺激了其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系统运行效率是衡量其建设水平的标准之一,故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在本文的研究中,将对其效率弊端进行系统总结,并对其测评方式与可能有效的优化策略进行分析,旨在为后续形成高效能的集团会计信息化体系提供必要基础。

【关键词】集团会计 信息化建设 效率

一、引言

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催生了集团化企业的出现,同时也使得其通过产业链整合、业务丰富度拓展等方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然而,在集团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势必会带来更高的会计压力。一方面,此种模式会形成更为丰富的下设机构,包括分公司、分子机构等在内的不同庞大组成部门需要形成统一的会计制度与会计管理;一方面,集团企业的生产地域、经营地域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跨度,进而对于会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集团会计信息汇总与披露要求随之提高。上述的特征使得集团公司需要会计体系建设方面投入更大的力量,其中规范并广泛的建立会计信息化系统成为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式。

然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会计信息系统由于各类弊端的存在而导致其效能缺位,导致其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总结其运行效率弊端的基础上,对具体的评价方法进行总结,并提出一定的可行意见,希望能够为后续的规范化建设提供必要指导。

二、集团会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其效率弊端

(一)集团会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相对较晚,故而大型集团企业的生存经验也相对较少。但是,在我国不断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企业奋起直追已经形成了完整并相对先进的管理体系与经验。在集团发展的过程中,集团会计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尤其是在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情况下,集团会计信息化建设更是如火如荼的进行。

从现阶段的集团会计信息化建设现状中我们可以发现如下特征:第一,集团会计呈现出双重管理特征。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即需要接受分公司、子部门的实际管理,同时需要接受集团核心的业务指导。第二,集团会计信息化建设基础坚固,具有完善的执行制度。大部分会计业务可以在集团会计信息系统中统一办结,内部平台建设及其运营状况良好。第三,集团会计信息化建设人员基础良好,适宜于工作开展。均能够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与信息化操作基础。

(二)集团会计信息化体系效率弊端

现阶段,集团会计信息化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依旧存在一定的效率弊端,具体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系统相对繁琐。集团会计信息化需要建设统一的会计平台,故而需要考虑到全部业务的实际会计需求。在此种模式下,势必会对部分不必要信息进行填写与操作,尤其是在会计规范化平台管理的要求下,进一步的增加了相关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客观上降低了系统效率。

第二,系统针对性不强,实操性有待强化。在部分会计实操中,针对不同业务的支撑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方面表现为对于现有模板与实际情况不符,故而无法进行有效的合规操作;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模板种类繁多,在应用与选择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使用困难。

第三,信息化传输效率较低。信息化建设将线下的传统模式转变为线上的信息化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相关人员并没有养成随时值守的相关习惯,故而部分信息,尤其是单纯依靠信息化系统的信息容易存在拖延、遗忘等现象,制约了信息化系统的效率表达。

三、集团会计信息化效率测评方式

为了规避上述弊端,集团以及相关学者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效率进行适当的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提供必要的优化策略,就具体测评方式而言大致分为如下两种:

(一)传统测评

所谓的传统测评主要是指依靠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与会计准则而形成的传统评价机制。此种评价机制往往根据会计执行的有效性、时效性以及企业的运行状态来形成对会计信息化的综合评价。

此种评价模式虽然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但是其由于缺乏集团特征以及信息化评价的针对性而使得评价结果的指导性意义不足。另一方面则是此种模式依托与企业管理制度来进行,存在成本小、操作简便等优势。

(二)模型测评

模型测评是一种集合几乎全部有效影响因子的数理统计模型模式。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采用专家访谈以及实操测评等方式获得全部的影响因子及其权重指数。此后,通过相关的数理手段及其测评目的形成有效的模型体系,并提供模型测评的无量纲计算方式;最后,通过实际测评的方式获得综合评价结果及其不同指标下的指标结果。通过对结果的分析为后续的优化提供必要依托。此种模式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与针对性,并能够根据企業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变更权重与影响因子的方式来形成更为科学的测评系统。

四、提升集团会计信息化效率的建议

针对具体的效率弊端以及评价方式,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四点来进行相关的强化建设:

因地制宜地制定集团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策略。集团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要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参照不同水平的会计信息化实施效率,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实施策略,以进取型、稳定型或者是收缩型的实施策略为参照,抓住契机、合理支出,不断增强自身的会计信息化管理能力。重视会计信息化对集团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企业管理层首要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实施的重要意义,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提升到战略化的高度。

制定全局性的会计信息化实施战略。从信息处理效率、企业经济效益、业务流程效率、企业管理能力与外部市场绩效这五个要素去综合评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效率。切忌片面化,盲目化运作,要做到先进化与可行化、整体性与局部性的统一。不断培养与引进高素质的会计技术人员。需要加强专业化人才的培养,通过技术合作与交流等方式培养适合集团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同时,集团企业下属部门之间还要建立标准化统一的人力资源发展体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激励体制以鼓励企业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创造性与创新能力。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基于3P系统的引入,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等方面出现了诸多的变更。在集团会计层面要形成与职位评估、绩效评价以及薪酬管理的积极协调及配合。一方面利用会计手段辅助上述系统形成更为精准的业务报告,功相关企业管理决策部门使用;一方面是结合新的薪酬管理制度形成新的会计管理办法,在综合协调集团会计内部业务的基础上对薪酬管理体系进行强化;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集团会计的统一平台对绩效体系进行具体建设,其中要重点强调会计业务在绩效管理及其业绩统计方面的贡献。最终达成3P体系与集团会计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亚文.集团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效率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

[2]刘莎.基于会计信息化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3]高继红.企业集团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

猜你喜欢

信息化建设效率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数字化校园的整体构架及技术分析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跟踪导练(一)2
效率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