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不轻松的选择
2017-07-18王辉辉
王辉辉
选择国际学校已不再是为了逃避升学的“魔咒”,而是寻求多元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对18岁的邢思敏来说,2017年的暑假注定不平凡。
她陆续收到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5所加拿大一流大学的入学邀请,还获得多伦多大学的奖学金。
博实乐下属的国际学校师生在上课
最终,她选择了多伦多大学。在完成高中时代的最后一次期末考试之后,她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做些准备。
“如果3年前没有选择国际学校,就没有现在的一切。”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邢思敏这样说。
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海归”
“我觉得自己不太适合传统的应试教育和升学教育,我父母也这么觉得。”提及选择国际学校的原因,邢思敏如是说。
在父亲的引导和影响下,邢思敏自小就涉猎广泛,思维活跃。比如,父亲会支持刚上初中的她去研究女权运动,鼓励她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原则。这让她对公立学校的课程越来越不适应。
于是,高一下学期开始,邢思敏从安徽某市的重点高中转学到了上海的一所国际学校,并在那里完成了自己的高中学业。
在行业服务机构新学说的联合创始人吴越看来,目前就读国际学校的学生中,像邢思敏这样不再单纯为了出国留学而选择国际学校的越来越多,“家长们更多地是为了追求更开放、更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
吴越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近几年,尤其是2010年之后,中国家长对于国际教育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
上世纪90年代,大多数中国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到国际学校读书,只是为了方便将来出国留学。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尤其是其中很大一部分自身有留学经历、接受过国际教育的人,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多元教育。
“如果说原来的家长是为了培养‘海归,现在的父母则对孩子的全方位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希望培养出的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人。”吴越认为。
谁在读国际学校
近几年,像邢思敏这样读国际学校的中国学生在迅速增加。
据吴越介绍,目前公立学校国际部的办学规模大多为180?800人,民办国际学校的规模则大小不一,规模最小的100多人,最大的超过4000人,目前在国际学校就读的中国学生的规模大约为36.5万人。
一般而言,国际学校的收费水平要远远高于普通的公立和民办学校。
中国教育中介服务协会国际学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目前在北京,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阶段,民办国际学校的收费水平多为每学年18万?20万元,高中阶段为每学年20万?30万元,“如果再加上每年8万?10万元的住宿费用,整体最低的收费水平要达到每学年24万元,最高则可能需要40万元左右。”
因此,国际学校刚刚兴起时,其中国生源主要来自收入水平较高的私营企业主家庭,“可能家庭资产要超过500万元才会考虑送子女到国际学校。”陈炜认为。
从幼儿园开始就在广东某国际学校学习的庞铱潼,就来自于收入较高的经商家庭。
但随着中等收费水平的国际学校出现,来自中等收入家庭的学生逐渐增加。
上海枫叶国际学校校长陈材生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介绍说,相关统计数字显示,子女的教育支出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30%?50%是比较合理的。
“上海地区国际学校的收费水平最低为每学年12万元,每学年15万元是正常水平。”陈材生告诉本刊记者。
他认为,理论上来说,在上海,当家庭的年可支配收入超过30万元时,就可以送孩子就读国际学校,“但事实上,这个数字可能是50万元左右,甚至更高。”
吴越则观察到,近几年,在外籍子女学校持外籍护照的华人子女在增加。
李硕(化名)便是其中之一。
目前就读于北京某外籍子女学校的李硕和他的母亲都是加拿大国籍。2001年,李硕的母亲入了加拿大籍。2003年,李硕在加拿大出生,也入籍加拿大。随后,李硕的父亲带着全家回国创业。为了方便李硕将来出国读大学,在他小学毕业后,父母就为他选择了国际学校。
持有香港居民证的庞铱潼一直随父母生活在广东,从幼儿园开始,他就在国际学校学习。
“事实上,一些外籍子女学校中,华人占比高达50%以上,低的也超过了30%。”吴越透露。
学业不轻松,创造性更强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非公立学校的升学压力普遍较小,学习环境较为宽松,但事实并非如此。
对于陈文雯来说,直到高中阶段最后一次考试结束前,她每天都要学习到凌晨,尽管那时候她已经收到了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入学邀请。
“平时基本上一直是这样的学习状态,不敢放松。”陈文雯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据陈文雯介绍,她所在的国际学校采用的是加拿大的课程,这一课程的评价体系比较重视平时成绩。
简单来说就是每门课程有2个学分,学生要保证单元测验和期末测验都过关,才能顺利拿到学分。“所以我们基本上每周都有小测试,而且这些测试成绩在最终成绩中的占比达80%~90%。”陳文雯说。
国际生虽然不必像公立学校的高中生一样,通过大量刷题和一次次的模拟考试完成高考备考,但平时的学习并不轻松。
比如在陈文雯的学校,英语老师会要求学生拍一个10分钟左右的微电影。陈文雯和小组成员要在一周内,快速地确定主题、写好剧本,完成表演、拍摄和剪辑等工作。物理老师则会同时要求学生选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歌,然后围绕物理中的某一知识点进行歌词改编,并通过K歌软件录制成曲。
“想要出色地通过考核,要比单纯的试卷考试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现在都觉得试卷考试反而是最方便省事的。”陈文雯笑着说。
“关键是他们是真正地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而又立体的人在培养。”李硕的母亲程静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比如,读7年级的李硕的语文作业不是写作文、做试卷、背课文等,而是自己选择一个世界性的话题,然后进行采访和论述。
当时李硕选的话题是环境污染。话题选好之后,李硕首先要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充分了解情况;之后要在英语国家找到两个人,并通过邮件同他们取得联系,说服对方就环境污染问题接受采访;采访结束,李硕要整理所有的资料,做成PPT,在班里进行展示和陈述。
接下来,老师会假设给每组学生3500美元,要求他们设计前往采访对象所在国进行实地采访的情景,制定行程计划。
“虽然钱是假的,但孩子们要按照真实情况,完成查航班信息、订机票、制定路线、订酒店等工作。这个过程就是在锻炼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对此,程静称赞不已。
本刊记者接触的国际生及其家长都表示,完成这些作业并不轻松,但学生不觉得累,反而充满了兴趣。
“原来李硕总是盼望着周末和假期,现在却常常说除了寒暑假,学校没必要放假,每天都盼望着去学校。”程静说。
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国际学校
因为国际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都接轨国际,也都是引进和采用国际课程,所以国际生出国留学要比普通学生容易得多。
陈炜说,整体来看,目前国际学校的学生中,出国留学的比例高达95%。
陈材生坦言,在上海枫叶国际学校,只要学生能够读到高三,100%都能被国外大学录取,“但是也分名校与非名校。”
上海枫叶国际学校提供给《瞭望东方周刊》的数据显示,2017年,该校区有102名毕业生收到了世界百强名校的入学邀请,占学校本届毕业生总数的比例超过65%,被多所国外大学同时录取的学生不在少数。
但本刊记者接触的多位国际教育行业人士和学生均表示,国际学校尽管有自身优势,但并不代表适合所有学生。
陈材生认为,目前选择国际学校仍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为学生踏进国际学校的门槛,就是要接受西方式的教育。如果不能适应,或者最终不出国读大学,就很难再回去适应国内的学校生活。”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國际学校学生向本刊记者举例说,她所在的国际学校就有同学直到21岁还在读高三。
广东碧桂园学校校长程晋升认为,如果孩子基础太差,尤其是英语基础差,也不适合读国际学校。
程晋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以广东为例,如果是从高中开始读国际学校,学生的总成绩至少要达到良好的水平,而英语则要达到优秀,“具体说就是百分制下,中考成绩平均分应该在75分以上,英语要在90分以上。”
“因为国际学校的课程是全英语授课,语言过不了关肯定不行。而学生如果想选择更难的课程,则要求更高。”程晋升说。
陈材生还表示,由于国际学校不同于公立学校,更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所以更适合那些目标定位明确、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