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恒华:让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兴奋点

2017-07-18嵇玲

教育家 2017年21期
关键词:校长中学学校

文 | 本刊记者 嵇玲

陈恒华:让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兴奋点

文 | 本刊记者 嵇玲

陈恒华: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教育集团校长,中学高级职称,海淀区人大代表。

曾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五四奖章标兵、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海淀区优秀校长等荣誉,入选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发展工程培养计划第二批名单。

先后主持了教育部重点规划课题《整合社会资源,联合开发科技类校本课程的行动研究》和北京市教委《开发科技类校本课程,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等课题,发表了《创造幸福教育》《教给孩子受用一生的财富》《教师怎么研究学问》等文章。

他祖籍江苏,出生在新疆,童年在兵团度过,大学就读于长春师范学院,毕业后到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工作,足迹跨过了大半个中国;

他30岁作为“北京市青年干部出国培训学习项目”的50名成员之一,赴美留学攻读教育学硕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在读博士;

他五年内走遍学校的各个管理岗位,当过教学副校长、德育副校长、常务副校长;

他34岁接过老校长马成营的班,成为北京最年轻的示范高中校长;

他43岁成为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教育集团校长;

他46岁进入“名校长”行列;

他是学生眼中充满智慧与创新精神、紧跟时代步伐的良师益友;

他是老师心中民主、平等、包容,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现代化学校管理者;

他,就是陈恒华,23岁误打误撞闯入教师队伍,到今年,刚好又是23年。

>>>接班 34岁当校长,他说“无知者无畏”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是陈恒华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和那些霸气强势的校长相比,他初看上去更像一位学者。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是陈恒华的开场白。真诚,谦和,充满自信。

采访地点临时定在顶楼花园的“心灵氧吧”,这是二十中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一个很文雅的名字“沁芳亭”。和着徐徐的微风,陈恒华娓娓道来。

1994年,大学毕业的陈恒华处在国家包分配和自主择业的临界点上,面临多种选择:留校,去新疆,回江苏,来北京。经过一番矛盾和挣扎,陈恒华为自己选定了人生的方向:北京市第二十中学。

创建于1951年的北京二十中,最初是一所面向工农兵子弟的学校,因为生源复杂,很多年以来一直是海淀有名的大、破、乱学校,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1979年马成营校长接手。在马校长的治下,二十中学以“德育为首,全面发展,追求一流,办有特色”为办学方针,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在2004年进入到北京示范高中的行列。“点石成金”的马成营校长,与时任十一学校校长的李金初,并称为海淀教育界的“南李北马”。

34岁的陈恒华,接的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校长的班。分量之重,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1997年,刚刚工作三年的陈恒华,从一名普通化学老师成长为高一年级组组长,又经过三年,被提拔为校长助理,从教学转岗管理。“以我的性格,我非常自信,当一个好老师没有问题。我当班主任、年级组长的时候,所在的班和年级都是非常优秀的,自认为还是挺适合当老师的。”陈恒华说,最初走向管理岗位也有过纠结,但他认为学校管理人员是另一种形式的老师,只是课堂有所不同。

干了一年校长助理的陈恒华,被破格提拔为教学副校长,那一年,他才30岁。马成营校长对这个年轻人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的认可,可见一斑。

当上教学副校长的同时,陈恒华作为“北京市青年干部出国培训学习项目”的50名成员之一,赴美留学攻读教育学硕士。一年的学习,他最终得出结论,“中国的教育只能走自己的路,照搬谁的都不行。中国有自己的国情,有我们自身形成的一些特点,有特殊的文化土壤,这些我们都要尊重。”

美国留学归来,老校长开始着力培养陈恒华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从教学副校长到德育副校长,再到常务副校长,陈恒华在二十中的各个管理岗位上转了个遍,熟悉了各项工作的流程,也熟悉了各位元老级的教师。

2006年接任校长时,陈恒华还不满35岁。

如此年轻就成为一所北京示范高中的校长,这在当时乃至现在的海淀区,都是绝无仅有的。彼时,学校里资历深厚、年龄合适的干部也有不少,但马成营校长却点了陈恒华的将。这个年轻人能行吗?很多人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

陈恒华说,这样一副重担,放到今天他都未必敢接,但在当时却是“无知者无畏”。

压力很大,思想准备并不充分,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陈恒华对于即将接手的班子还是有着基本的判断,“马校长带出的团队,大家心很齐,风气很正。当时我就想,不就是干工作嘛,我又不怕吃苦,不怕累,有这样一批人,老同志都关心我。尽管自己有很多不成熟,有些鲁莽,但是大家不计较,觉得你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当时就是基于这样一种简单的想法。”

一位在二十中学与陈恒华共事了近20年的老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明白了老校长的安排,“这个学校,真的需要一位儒雅且淡定,深沉且内敛的校长。如果是一个特别张扬的校长,可能驾驭不了我们这样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学校。”

>>>发扬 扬五彩青春,他说“要培养勇担当、有作为的人”

创业难,守业更难,很多人都在盯着年轻的陈恒华,看老校长亲点的接班人能否挑起重担。

“首都一流、人民满意”,这是老校长为二十中学确定的办学目标和方向,“蓝图已经规划好了,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加强内涵建设,更科学、更细致地去规划它,建设它。”在陈恒华看来,学生的教育,必须从理想信念和行为养成入手。

围绕着理想信念教育,陈恒华和他的团队从基础的行为习惯,到品德人格教育,再到理想信念追求,建设了一套完整的“3L5F”课堂体系,同时明确了学校的育人目标:扬五彩青春,做中国脊梁。每天早上,二十中学的师生打卡入校,都能在门口看到这十个字。

“学生进入社会,要有担当精神,同时还要有作为,担负起家庭、社会、民族的责任,要想担负起责任,还要有相应的能力和素质,这样的人,我们把他称之为‘中国脊梁’。社会需要的,也正是学校应该培养的人。所以,我们明确了这样一个育人目标,其内涵就是勇担当,有作为。”陈恒华对记者解释道。

那么,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生活教育的理念,陈恒华非常认同,“当下的学校教育,信念、能力应该是在生活历练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不是强加树立起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和理想。”

“扬五彩青春”,就是让孩子在学习领域、社会实践、友谊交往等各个方面,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这样的理念,也为二十中的课程体系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学生发展的五大素养:品德素养、文化素养、科技素养、健康素养、艺术素养。对应的五大课程领域(5Fields)也随之出炉,即品德与修为、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身心与健康、艺术与审美。每一个领域,又包括了三个层次(3Levels):共同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和学科实践。

在这当中,实践应用课程是陈恒华最为看重的。

央视有一档创投节目叫《给你一个亿》,二十中的学生也模仿做了一个类似的活动。有一组同学“设计”了一个智能感应台灯,按照设想,这个台灯可以根据人的作息规律来提供灯光叫醒服务。在人醒来之前,灯光慢慢亮起来,让你的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真正醒来的时候,就可以面对很舒适的灯光。这件产品让陈恒华眼前一亮,“同学们在介绍产品的时候,还特别强调了对老人,对小孩的好处,体现了很强的人文关怀。”

模拟政协社团是二十中学的另一大特色,贯穿高一、高二两个年级。2017年4月,学校模拟政协社团在“全国学生发展指导高端论坛”上做了一次活动展示,二十多位高中生通过实际调研提出提案,并通过扮演“政协委员”在“模拟政协大会”上讨论了“当前典型职业的发展状况”的议题。

“办教育、当校长这么多年了,对高考成绩,我们不是不重视,但是自己不会把工作价值定位在分数上。如果只拿分数来衡量,把它当作一个产品,我们会感到很苦恼,因为有些东西,你根本改变不了。这样的生活,也不是我所愿意看到的。如果校长、老师就追求这样一个目标,大家都会感觉很累,生活很乏味。但是,当你换了一个视角去看,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转变观念,让每一个孩子能找到自己的兴奋点、兴趣点,把自己的优势、特长发挥出来。”陈恒华说。

>>>创新 建数字校园,他说“要用信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很多人说,直到现在还能在陈恒华身上看到曾在美国留学的痕迹。他不是一个大刀阔斧的改革派,他更崇尚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但是,在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方面,他始终走在前列。

进入北京第二十中学的主页,“数字校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老师和同学可以在线上完成排课、提交作业、成绩分析、教与学调查等内容。在二十中的教学楼和实验楼,不仅多媒体教室里,就连走廊上也随处可见联网的电脑。学校利用信息技术,从管理到课程的供给、过程性评价,已经形成一套完备的体系。

从“传统教学”到“一间机房”,到“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再到现在的“数字校园”,陈恒华说:“二十中学如今在教育教学方式和形式上的变化,是一种行为方式上的变化,是从新的思想观念到新的思维方式,再到交流途径以及生活状态的变化过程。”

从信息技术手段上来说,二十中在北京市已经处在领先水平,但是陈恒华并不满足于此,“最近几年,我们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无论是手段还是方式,进步得很慢,我们受制于网络资源,受制于教学评价等等因素。对比欧美国家高中阶段的学习,我们的差距拉大了。我们的学习内容还在过多地强调技能、技巧,在培养学生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案、发现问题的视角方面,我们关注得还是不够。另外,尽管我们有很好的设备,但是这些优势并没有全部发挥出来。我们有那么好的技术,又研究了多少前沿的问题?”

陈恒华的焦虑来自于学校里一位去美国考察的主任反馈的信息:夏威夷的一个岛上,有一台天线,由岛上一所中学的三个中学生负责。设备是一套长波雷达,在发生重大海事事故时,如果其他通信设备失效,他们就会启用这套长波雷达与外界沟通。这三个中学生,获得国家授予的雷达证书,来负责整个雷达站的运营管理。

这个案例给陈恒华带来很大的震撼,“在运用信息手段解决问题上,我们的差距还是很大,这也是我们未来要努力的方向。”

>>>拓展 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他说“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陈恒华一直说自己很幸运,当初报考长春师范学院,只是因为有邻居考到师范类院校,“每次放假回来,我看到他穿得很气派,样子让我们中学生很羡慕。我一想,他上的这个学校行,我也考这个学校,具体干什么,那就再说了。”在报志愿的时候,陈恒华还因为弄错了一个代码,误将物理专业报成了化学专业。

到陈恒华毕业的时候,国家分配与自主择业并行。面临多种选择的陈恒华,在矛盾与纠结当中,选择了北京第二十中学,“我当时就觉得,过去经历的太少了,这么大的事情,突然要做决定,之前缺乏这方面的教育。”

从自己的经历中,陈恒华体会到,必须在学校期间,指导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思考,让他们尝试着做一些选择和决定。而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

目前,二十中学的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可以为学生提供品德指导、学业指导、生涯指导、生活指导、心理辅导等多方面指导,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力和选择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在这里,老师为学生整理了专业资料库、职业资料库、大学资料库等,学生们通过查阅相应的信息,可以了解高校的热门专业、相应的专业内容以及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等等。这样一来,在学习、报考和未来的道路选择上,就更有针对性了。

三年前,张伟(化名)考入二十中的高中。入学时成绩中等的他,半学期后学习成绩下滑特别严重。“上高中没有我想象得那么有意思。我未来要干什么?就是这样一直学、考下去吗?”张伟说。在这种背景下,老师鼓励他多参加一些学校社团活动,他就此迷上了微电影社团。除了制作微电影,他还配合其他社团的志愿者、服务队,给人做宣传片。一年时间,他制作了大量的微电影,有一些还获了奖。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启发他,有哪些大学,能帮他实现这些愿望。后来,他就明确了将来要考传媒大学的目标。今年毕业的张伟,目前已经通过了传媒大学的一考,距离自己的目标只差一步了。

“我看过他的片子,感觉这一年他特别紧张,也特别快乐和充实。这个活动,让孩子对自我的认识,有了很深刻的体验。这个事情也启发我们,要给更多的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陈恒华的话语间,透露出一股抑制不住的欣慰。

陈恒华是个特别低调的人,采访中,他绝口不提获得的荣誉,总说自己没做出什么成绩;他不搞所谓的模式,只是从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学生的诉求出发,真正着眼于孩子的长远发展;他激励自己的团队始终保持实现教育梦想的动力和激情,同时给他们足够的自我成长空间。

23年的教育生涯,11年的校长经历,曾经略显青涩的翩翩少年,如今已是夹杂着些许白发的中年人,但作为“海淀北部教育明珠”的掌舵人,陈恒华的内心依然纯净,“对一个学校的评价,包括今天的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不要过早地下结论,历史自有评说。我们要做的还是静下心来,关注孩子,关注教师队伍建设,把学校的内涵建设好。”

猜你喜欢

校长中学学校
在多解中学创新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校长给力“九个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