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代人师徐特立

2017-07-18郑焱

教育家 2017年21期
关键词:徐特立师范长沙

文 | 郑焱

一代人师徐特立

文 | 郑焱

今年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诞辰140周年。徐特立(1877-1968),湖南长沙人,是毛泽东最尊敬的老师之一,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少时家贫,18岁起从事教育工作,创办了梨江高小、五美初小、长沙师范、长沙女子师范等多所学校,曾在周南女校、湖南第一师范、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湖南高等师范学堂等地担任校长或任教。

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徐特立早年信奉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主义,后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主张;辛亥革命后被推选为湖南省临时议会副议长;官场的腐朽使他愤而辞职,决心走教育救国的道路;大革命期间,积极投身农民运动,担任湖南省农民协会教育科长兼湖南省农村师范农运讲习所主任;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入党后,他参加南昌起义、中央苏区建设、二万五千里长征、陕北边区和新中国的建设,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兼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代部长、部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中共中央委员,中宣部副部长兼教育研究室、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兼政务院文教委员,全国人大常委等职。

长沙王

徐特立之所以被称为教育界的“长沙王”,是因为他对初级教育特别重视,当时长沙小学教员几乎全都出自他的门下。

1895年,徐特立开始从事乡村教育。18岁在本乡(长沙五美乡)教私塾。1905年他在宁乡驻省中学速成师范班结业后,就在离长沙城30华里的榔梨镇,与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了一所梨江高等小学堂,专门招收农民子弟入学,并设置了速成师范班和女子班,徐特立亲自授课。这所农村高小的创办,的确是一个创举。这是徐特立小学教育的第一次成功尝试。

1906年到1927年,他进行了非常丰富的教育实践。1906年春,徐特立到周氏家塾任教,协助办学兼教国文、地理、历史、数学、化学等课。后来周氏家塾改为周南女子中学。该校强调启发学生的觉醒,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鼓励学生立志求妇女解放。徐特立在周南女中任教五年中,还曾经在修业、长郡等学校任教。其中修业学校历史悠久,该校创办于1903年8月,校名“修业”,取“修德敬业”之意。1906年12月8日,徐特立断指血书的爱国壮举,就发生在这所学校。关于徐特立的教育革新,还有在他的倡导和促进下,湖南教育会于1910年冬及第二年春,破天荒地在长沙举办了全省学生成绩展览会。1912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办了长沙师范学校,亲任校长兼教员。这是全省第一所县内私办的中等师范学校。1913年专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育实习主任兼20个班教育学、各科教授法和修身等课,直至1919年。五四运动后,徐特立抛开自己在湖南已有的声望和地位,赴法国勤工俭学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回国后于1924年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任校长。1925年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1927年任湖南农村师范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期间,任过校长或教员的学校还有善化县第一高等小学堂等,任教过的课程有小学国语、算术、历史、地理等。

熊瑾玎在其所著《革命老人徐特立》一书中介绍,徐特立在长沙师范学校任教时,有一个叫粟福基的学生,曾因聚众闹事要求学校提前放假被开除学籍。徐特立为此事惴惴不安,派人把粟福基找回来,在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后,亲笔写了一封信,介绍粟去长郡中学继续求学。长郡中学是当年唯一的府立中学堂。

徐特立职业教育思想之始在教育救国。他把初等职业教育渗透到小学阶段,多次指示五美学校要进行初等职业教育。在他创办的小学校里开设缝纫、手工等职业教育课。例如1913年到1916年徐特立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讲义《小学各科教授法》上册“各论”第三条指出:“高等小学科目为:修身、国文、算术、本国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操。女子则加女红、音乐。于以上各科外,男子则兼课手工、农业、商业等科。而手工、乐歌、农业、商业皆为随意科。”所谓随意科,是学校和学生根据时代和当地的需要进行选择,而不是随意学与不学的意思。徐特立认为,小学不但要开职业教育课,还要进行实践,要为小学生提供实践基地。

>>1938年9月,徐特立(右)与毛泽东在延安合影

革命先生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白色恐怖下的危难时刻,徐特立由他的学生李维汉介绍,怀着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远赴苏联的中山大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当年徐特立已经51岁,他与何叔衡、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叶剑英等十多名老党员进入特别班,学习两年。

1930年底,徐特立到达江西的中央苏区,因为根据地的实际需要,徐特立特别强调中等职业教育,在他全面领导苏区教育工作的时期,创办了中央农业学校、卫生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等职业专门学校,制定了《短期职业中学试办章程》,规定课程设置“应以术科为主,学科应该只作术科的说明”、“短期职业中学的课程,分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某种技术及文字课目四项”。他亲自到中央农业学校授课,曾经一度担任中央农业学校校长,为该校编写了《农业常识》教材。

在苏区,扫盲是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徐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提出《识字运动的办法》的“三同”:同吃同住同工作,2至5人编成一组,识字和不识字相配合;在兴国举办训练班,培养扫盲骨干。还提出一套群众路线的教学法:“老公教老婆,儿子教老子,秘书教主席,识字的教不识字的”。扫盲效果显著且快速有成效。1932年在瑞金,他创办列宁师范学校,这所师范招了两期学生,为革命根据地培养了六百多名教师。徐特立既是校长也是教员,还是伙夫和勤杂工。在遭受敌人封锁,笔纸极缺的条件下,徐特立总结自己早年学习经验,“手心写字”“树枝写字”,用黄土造粉笔。为革命办教育,用革命精神办教育,无论条件如何艰苦,启迪工农群众识字读书看报,使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

58岁高龄的徐特立,徒步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徐特立有着乐观积极的革命精神、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想出许多“新奇”的办法,对红军战士进行别具特色的教育。朱德和康克清曾写诗赞誉他:“朝朝只见诲人忙”,他以自己的模范言行给红军战士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毛泽东称他是“坚强的老战士”。

1935年在陕北,他创办列宁小学教师训练班,亲任训练班班主任并讲课。还创办扫盲师范学校(后改称鲁迅师范学校)。

他的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主要是在延安自然科学院进行的。1939年5月,为促使边区工业生产的进步和保证国防、经济建设的成功,党中央决定在延安创办自然科学研究院。1939年秋,在湖南工作的徐特立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建立自然科学院,毛泽东很快采纳了他的建议。1940年8月,徐特立回到延安,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1月,接替李富春兼任自然科学院院长。在延安创办自然科学的高等学府,客观上,物资匮乏,人员短缺,办学条件极其艰苦;主观上,对该不该办自然科学院,党内认识上存在分歧。

在延安自然科学院,63岁的徐特立开展了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科研、经济“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提出了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向书本学习与向实际学习相结合等教学原则。他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应直接服务于生产建设:“技术直接的和生产联系起来,技术才会有社会内容,才会成为生产方法和生产方式的一部分……”他采用了自学辅导、讲授示范、精讲多练、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形式,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徐特立在自然科学院里既是领导,又是教员,还是青年教师的辅导老师。他讲课时,全院师生挤在窑洞前的土坪里,席地而坐,他站在中间,不拿讲稿,也不带书本,滔滔不绝地一讲就是几个小时。他讲课不是背诵马列主义的词句,而是依据马列主义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原则,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讲授人们迫切希望求得的知识。他还常常举出一些有趣的事例,以加深大家的印象,使人们受到启发。因此,他的讲课很受学生的欢迎,无论讲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时间无论长短,坪里总是鸦雀无声,大家都用心倾听。他每天要到学院各处巡视,从这个山头转到那个山头,坚持到各个窑洞查询教学情况。

在巍巍宝塔山下,延安自然科学院办成了一所初具规模的高等学府。它设有大学部,下设四个系,还有高中部、初中部和青年技工学校。各部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代科技工作骨干。

大爱育人

当年延安自然科学院的五百师生,受命于民族危难,经硝烟历磨难,矢志为民保家园。延安城南杜甫川,延河畔孜孜不倦探求科学真理各位前贤,在大爱育人的教育理念受益匪浅。

>>徐特立(右)与梨江高小速成师范班学生、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熊瑾玎亲切交谈

>>1966年初夏,徐特立(右)与他的学生、入党介绍人李维汉在北京西单堂子胡同住所留影

徐特立以人民群众为本位的教育思想之根源,为延安精神凝聚民族脊梁之举。在延安,徐特立非常尊重非党领导干部和教员,有事总是同他们交换意见,共同探讨。虽然经常开展争论,有时甚至面红耳赤,但从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他总是注意为他们创造条件,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为革命做出更多的贡献,因而大家乐意同他一起讨论研究问题,往往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他想方设法,努力为科学院网罗人才。如当时延安自然科学院急需理工科教师,尤其是缺乏教高等数学的教师。徐特立了解到联防司令部有一位名叫孙鸿儒的同志学识很高,擅长数学。他便亲自找到肖劲光了解情况,设法要人,硬是把他请进了自然科学院。

革命老人熊瑾玎写道:“徐老自己发奋读书,且喜欢帮助别人读书”。“徐老曾告诉我怎样研究《说文》,怎样了解目录学。我习字给我讲许多碑帖,送我很好的浏阳丁贡纸。我读诗,他赠我一巨册全唐诗抄一百二十本,我看《资本论》看不懂,他替我提一纲,立一表,我就领略其大概了。”

戏剧家田汉早年在长沙师范读书,因家贫买不起蚊帐,常与别人共用,徐特立校长知道后就给他买来。他好读书,没钱买,徐校长就把自己的购书折子(相当现在的购书卡)交他去选购喜爱的书。知道学生田汉喜欢戏剧,就带他去看文明戏(即现代话剧)。1947年在延安,田汉写给徐特立七十岁的祝寿诗,第一句就称:“懋师人中圣”(徐特立字懋恂)。

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徐院长看学生们冬天没棉鞋还光着脚,他就弄来棉花,与同学们一起用旧衣布做成棉袜;露天上课,席地而坐,老院长设法弄来木料,给每人发一个“马扎”。作为院长他给教职员开“小灶”,自己却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在“大灶”吃饭。

当时的延安自然科学院,食物、衣着以及教学和学习用具的供应都严重不足。徐特立提出和实行了一些克服困难的具体办法。他不仅想办法解决教科书等科学书籍的供应问题,还努力解决物质困难问题。徐特立经常带领学院人员,进行农副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劳动:开荒种粮,种菜,养猪,砍柴烧炭,制造农具和纺车,纺线织布,用废旧布打草鞋,还提炼酒精、薄荷油、精盐,制造肥皂。通过各种各样的生产劳动,不仅改善了物质生活,而且培养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徐特立师范长沙
徐特立的三个“第一”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长沙之旅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徐特立与妻子的恩爱一生
我眼中的长沙
做最好的自己
章亮基南昌起义后三见徐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