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方法助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功能定位与实践探索

2017-07-18

岭南学术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助人学生党员高校学生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 东莞 523419)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的重要渠道。当前社会正处于迅速发展和变革时期,随之而来的是多元文化和多元化价值理念,各种社会思潮涌现,这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都造成了激烈的冲击[1]。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这些机遇和挑战,若还固守原有的工作模式和教育方法,势必会带来大量的新问题。因此,需要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引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工作模式,个性化教育内容,关注学生党员的真实需求,以优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效果,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与问题—以某高校为例

(一)“结果导向”工作模式相对落后

目前学生党建工作主要通过院党委组织部、院党校、党总支、党支部、组织生活等载体完成,并可具化为七类事务,分别是领导班子建设、党员学习教育、发展党员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党员活动室建设、各级党校建设和特色亮点工作。年度的学生党建工作考核也是基于这七类事务的工作情况来进行量化考核,其中每类事务又可细分为更多的小指标。例如,发展党员工作下设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手册、发展党员计划表、发展党员档案袋、党员花名册,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手册的评分又可细分为是否有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人、是否填写考察意见等,每项的完成度用分数来表示。例如,1名入党积极分子未及时填写考察意见,就会被扣1分,没有按时上交发展党员计划表扣1分。

上述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不在少数,基于以上所描述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及其考核方式,可发现目前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趋于结果导向,较看重各项事务的指标完成数量和程度。“结果导向”的工作模式带来的是一线党务工作者事务性工作繁杂,把时间都专注于完成各项计划与总结、填写各种表格和信息等,忽略党建工作的育人本质;工作过程趋于程序化和批量化,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和主体性;考核方式的量化,导致了盲目追求形式上的达标,而搁置学生的真实需求。

(二)“单一化”教育内容和方式效果不佳

目前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主要以两大载体来完成:一是各级党校培训及考试,二是围绕党政相关政策与重要讲话进行集中学习。各级院党校培训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块:党的基本知识、党员的行为规范以及政策学习与解读。培训方式主要以负责党务工作的老师集中授课为主。培训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从中央精神落实到个人行为,内容规范且完整。但对于新时期的“95后”而言,此种单向度的以授课为主的教育方式,僵化的培训内容,培训后效果有待考量。以下是一个调查数据,样本来源于某高校九大系部159名参加过各级党校培训的学生,可发现培训后的效果不佳,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

在开放式问题的建议中,对于培训内容部分,有学员指出:“教学方式以老师讲话为主,与学生互动较少。”还有学员指出:“在课程培训当中加多一点实践。培训应该多联系生活。”另外,部分学员认为:“培训方式可以更多样化,不要局限于理论培养,可以适当举行一些实践活动。”针对培训的考核方式,曾参与培训的学员指出:“党课结业考试以答卷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以口头表达为主,这样能更真实、更公平地考察个人。”还有学员指出同样的问题,认为:“党校考试有点像应试教育,应该增设个人感想,以PPT形式演讲,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传统化”学生党员培养方案缺乏活力

在高校中,针对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有一套严谨而详细的机制。以某高校的学生党员培养机制为例,程序如图1。

图1 某高校发展党员流程图

从图1中可发现,整个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机制,都是针对学生入党前的思想引领和教育。而对学生入党后的教育,几乎呈现碎片化的形态,其中包括讲座、时政讨论会等,由此也引发了较多问题。部分学生党员缺乏责任心和服务意识,行为懒散,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没有起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对发挥党建育人、党建促思政的功效提出了挑战。

二、社会工作方法介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及方法

(一)社会工作方法介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社会工作是一个既重视理论学习又兼顾实务操作的专业,现已形成了相对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工作模式。社会工作服务在助人过程中强调挖掘服务对象的发展潜能,实现助人自助[2]。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意在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来实现育人目的,由此对比,社会工作专业的服务理念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之间具有较大的相通性。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引入社会工作理念,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定位与新探索

1.新定位:引入助人自助理念,实现党员的自我教育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价值理念[3],它指的是个体或群体在适应方面遭遇困难时,社会工作者通过挖掘潜能,整合资源,提供专业的服务和帮扶。助人自助强调个体在服务过程中,促进其发展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反思,自我成长。把助人自助的理念引入到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中,结合大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自身特点,以他们自己主动思变取代传统说教式求变,这种方法比填鸭式教育和传统培养模式更具实效性和亲和性。

以具体开展的项目为例,如在“阳光信使接力”党员服务项目中,学生党员在服务前,思考服务方案的可行性,在思考过程中提高组织策划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学生党员在参与服务过程中,学习优化行动方案,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党员在参与服务后,反思自己行动的价值,强化党员的服务意识,在助人服务中实现自我教育。

2.新探索:注入尊重、平等与个性化专业价值观,构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中,承认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和平等的,并尊重个人及问题的独特性。将社会工作个别化的价值理念注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且尊重这种差异,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特征的学生进行引导,并制作个性化培养方案,以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此外,开展学生党员特色服务,充分挖掘学生党员的潜能,树立学生党员服务意识,在服务中学习和成长,最终达到在服务中育人的目的。目前,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和理念的引导下,某高校正实施四个项目——“阳光信使接力”“毕业生服务月”“学生党员帮扶”“党员法制宣传”。项目的开展包含三个环节,第一部分组建服务小组,组员之间互相了解并接纳,进行充分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形成小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观、价值观;第二部分,每个组员设计并开展个性化推送服务,在服务中思考党员的行为力量,并强化组员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第三部分,开总结会借此推动他们成长。

项目的具体内容如下:1.以人为本,服务师生。开展“阳光信使接力”党员服务活动和“毕业生服务月活动”,建立学生党员综合服务站,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务点,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方便师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成立“学生党员帮扶小组”,定期组织帮扶学习活动,主要包括英语四级复习辅导、公务员考试经验分享、考研经验交流等,最大限度地实现优秀学习资源共享,营造品牌优良学风。3.普法宣传,服务社会。成立“党员法制宣传小组”,组织开展法制教育党日活动,宣传法律知识,提高社会民众法律意识。

通过服务可搭建大学生党员与社会之间的通道,鼓励他们接触社会,服务群众。大学生党员在服务社会时学习如何整合资源,解决问题,建设和谐社会,从而实现大学生服务社会与自我成长的有机统整[4]。

猜你喜欢

助人学生党员高校学生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助人无需等待
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