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建设的适切性研究

2017-07-18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杭州毕业生设置

林 娟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杭州 310018)

杭州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建设的适切性研究

林 娟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杭州 310018)

适切性(relevance)是指高等教育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适应和满足程度,是国际上衡量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高职教育是一种特别强调服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等教育类型,其适切性首先是专业的适切性,是专业对区域或地区经济发展和个人教育需求的适应和满足的程度。杭州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建设在经济适切性和个人适切性两个方面尚存在不足,应在政府统筹协调、宏观调控下,以服务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准则,实现高职院校自主专业设置和建设的动态机制。

高职教育;专业适切性;杭州

适切性(relevance)是指高等教育发展是否针对和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否适应和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1]。适切性是国际上衡量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高职教育是一种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等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类型,特别强调服务区域、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则是服务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正体现了对高职教育适切性的要求。专业是高职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的基本单位,是高职院校与社会的接口,因此,专业适切性是高职教育适切性发展的基本和首要诉求。

基于适切性是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适应和满足的内涵界定,本研究对高职专业适切性的评价维度从经济适切性和个人适切性两个方面展开,其中,经济适切性是指高职教育专业是否适应经济发展,并为其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等各类服务,个人适切性是指专业是否满足学生对高等(职)教育的需求,及专业人才培养是否帮助学生就业和后续职业生涯发展[2]。

1 高职专业适切性指标及杭州地区高职教育发展概况

1.1 高职专业适切性指标

根据2015构建的专业适切性考察指标,保留其适切性的划分维度,但结合杭州地区高职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和数据可得性,对指标做一修改,形成杭州地区高职教育专业适切性指标,见表1:

表1 专业经济适切性和个人适切性指标

1.2 杭州地区高职教育发展概况

杭州市是浙江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中心。该地区设有高职院校共18所,占当年全省高职院校总数的40%。其中,示范院校11所,占全省示范院校总数的50.00%,民办院校3所,占全省民办院校总数的33.33%。总体而言,杭州地区高职教育呈现出办学数量较多,办学类型较丰富和办学水平相对较高等特点。

截止2014年9月,杭州地区高职院校设置专业共计215个(见表2),专业种类基本覆盖了高职高专19个专业大类,基本形成了财经、交通运输、制造、电子信息、土建、文化教育和艺术设计传媒为主的专业体系。

表2 杭州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

1.3 数据来源

本研究横截面数主要提取自杭州地区18所高职院校2013-2014学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该平台主要服务于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和浙江省教学业绩考核等质量保证和评价工作,实行源头、定时采集原则,比较真实和及时地反映了高职院校办学情况。

2 杭州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建设适切性分析与讨论

2.1 专业经济适切性

2.1.1 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情况

2013-2014学年,杭州地区高职院校215专业中,一产类专业5个,比例为2.32%;二产类专业105个,比例为48.84%;三产类专业105个,比例为48.84%,与二产类专业设置数量相当。

从近三年产业结构比例来看,2014年,浙江省出现三产比例稍高于二产的现象,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比例结构,杭州市三次产业比例则一直是“三二一”,形成了以三产为主的产业结构。从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对比来看,杭州地区高职院校一产类专业比例明显低于浙江省和杭州市一产比例,二产与三产类专业比例与浙江省二产和三产比例的匹配度要好于与杭州市的匹配度,见表3。

表3 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发展情况

进一步分析专业大类中各专业种类和设置点数与浙江省和杭州市产业发展的匹配情况,发现杭州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还存在专业设置不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和专业设置趋同等问题:(1)专业设置不适应浙江省和杭州市产业发展趋势,虽然杭州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专业种类相对比较全,但许多对应浙江省和杭州市重点发展、培育和扶持发展产业的专业设置种类和点数均较少,有些专业几乎处于空白。以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为例,浙江省和杭州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个五年(2011-2015)规划纲要均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而截至2014年9月,杭州地区高职院校仅开设1个相关专业点,显然不能满足这些新兴产业发展需求;(2)专业设置趋同:部分高职院校对校内专业设置规划性不强,在增设专业时,出于对专业设置成本高低、建设周期长短和招生难易的考量,更倾向于设置那些建设成本低、周期短的热门文科专业或者是热门工科专业,造成部分专业设置点数过多,趋同发展的问题。这些重复设置的专业文科类的主要有会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商务英语、市场营销、文秘等,另外,计算机应用、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管理、数控技术等工科专业设置点数也相对较多。

2.1.2 人才培养规模三次产业和地区分布情况

高职院校是教学型院校,人才培养是其主要职能,也是其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杭州地区高职院校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13-2014学年,杭州地区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共计41909人,其中一产类专业应届毕业生比例1.19%,二产类专业应届毕业生比例36.45%,三产类专业应届毕业生比例为62.36%。三产类专业应届毕业生比例明显较高,而一产类专业毕业生比例相对较低。

这些应届毕业生中,在省内就业比例为86.07%,其中,在杭州本市就业比例为41.54%,省内其他地市就业比例为44.53%;省外就业比例为13.93%。杭州市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地区,见图1。

图1 杭州地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模地区和产业分布

2.1.3 专业三次产业社会服务情况

技术服务与社会培训是高职院校实现校企合作、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2013-2014学年,杭州地区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年收入为13920.67万元,专业点年平均31.42万元。其中,一产类专业年收入为135.25万元,比例为0.97%,二产类专业年收入为2181.18完元,比例为15.67%,三产类专业年收入为11604.24元,比例为83.36%。为企业年培训员工数505667人日,专业点年平均1141人日。其中,一产类专业为企业年培训员工数4790人日,比例为0.95%,二产类专业为191583人日,比例为37.89%,三产类专业为309294人日,比例为61.16%。

总体而言,杭州地区高职院校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总体偏弱,为三次产业提供的技术服务收益和培训人日数量不高,特别是一产类专业技术服务与员工培训、二产类专业技术服务数量明显相对较低。

2.2 专业个人适切性

2.2.1 专业满足个人高等(职)教育需求情况

(1)在校生生源结构

高职教育的生源主要包括高中生和三校生。2013-2014学年,杭州地区高职院校在校生共计129605人,高中起点的共计92279人,比例为71.20%,中职起点的共计37326人,比例为28.80%。高中生是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近年来,浙江省通过单独招生、3+2、五年制高职等形式招收中职三校生,中职三校生已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生源,但其比例仍远低于高中生源,说明当前高职教育中高职衔接力度有待加强,对中职三校生对高等学历的需求满足有限。

(2)招生规模地区和专业分布

招生情况反映了个人对高等教育选择的意图和期望。杭州地区高职院校182个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37439人,录取率为99.62%,报到率为95.75%。录取率和报到率呈现双高的状态说明了家长和学生对继续接受高等(职)教育有较强的需求,而高职教育的招生恰恰适应和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从招生规模地区分布来看,杭州地区高职院校学生省内招生报到比例为86.47%,省外为13.53%,省内生源构成了杭州地区高职院校生源主体。在省内生源中,杭州本市比例为18.36%,省内其他地市比例为68.10%,杭州本市生源比例高于其它地市平均比例。

从招生规模专业分布来看,存在专业招生冷热不均的现象,部分设置点数较多的热门专业成为许多学生和家长的选择目标。其中招收录取学生人数较多的十个专业分别为会计、酒店管理、机电一体化啊、建筑工程技术、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商务英语、艺术设计、国际贸易实务和空中乘务等专业,招收录取新生9828人,占杭州地区高职院校专业录取总人数的26.25%,且报到率均在90%以上。会计、电子商务等专业还出现增加招生计划的现象。相对于热门专业的高招生计划及报到率,环境艺术设计、城镇规划、水利工程和信用管理等专业招生人数较少,报到率相对较低。

2.2.2 专业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情况

学生在高职院校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不仅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等就业敲门砖,同时,也养成了综合职业能力,为将来职业生涯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基础。

2013-2014学年,杭州地区高职院校毕业生总就业率为97.95%,就业相关度为77.25%。其中,一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8.60%,就业相关度为84.96%;,二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7.57%,就业相关度为82.42%;三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8.12%,就业相关度为75.13%。9个专业就业相关度低于80%,这9个专业主要是财经类、公安类、公共事业类、交通运输类、艺术传媒类、旅游类、电子信息类和文化教育类等三产类专业。

一年内升迁一定程度体现了毕业生良好的职业发展能力和良性的职业生涯发展态势。杭州地区高职院校毕业生一年内升迁率为13.22%。其中,一产类专业毕业生升迁率为1.75%,二产类专业升迁8.87%,,三产类专业升迁率为34.89%。升迁率较高的专业有医药卫生类、旅游类、公共事业类和轻纺食品类等专业。

一年内转岗说明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可能不符合就业期望,一定程度能反映初次就业的质量。杭州地区高职院校毕业生一年内转岗率为24.63%。其中,一产类专业毕业生转岗率27.00%,二产类专业为27.75%, 三产类专业为21.74%。转岗率较高的专业有材料与能源类、水利类、制造类、电子信息类、环保、气象与安全类等二产类专业。

总体而言,杭州地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较高,说明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较好地服务了学生个体的就业要求,但就业相关度较低,且一年内的转岗率较高,一定程度说明了学生初次就业质量有待提高。综合比较三次产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相关率、升迁率和转岗率等三个指标发现,一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相关度最高,但转岗率相对较高且其升迁率相对较低,二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相关度次之,但转岗率最高;三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相关度最低,但其升迁率最高。

3 建议与对策

杭州是浙江省高职教育发展中心,对浙江省高职教育发展起着引领和辐射的作用,一直以来,杭州地区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内涵,为浙江省和杭州市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从经济适切性和个人适切性两个维度结合来看,其专业设置和建设尚存在有待改善和优化空间,应在政府层面统筹协调、宏观调控下,以服务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准则,实现高职院校自主专业设置和建设的动态机制。

3.1 政府方面

政府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建设的资助者、调控者和服务者,应从浙江区域和杭州地区层面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其专业设置审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财政拨款等杠杆,加强对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建设的宏观调控:(1)加强信息公开,引导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各级政府涉及教育、经济和产业等相关部门应协同,组织专家定期对浙江省或本地市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开展深入调研、预测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情况,制定阶段性浙江省或地市高职教育专业设置规划和人才需求报告;定期公布高职教育各专业招生情况和毕业生就业情况,引导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变更和建设工作。(2)加大财政和政策投入,扶持面向产业发展趋势的专业。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或学费补贴等方式,鼓励考生报考和扶持高职院校开设那些面向浙江省和杭州市重点发展、培育和扶持发展产业的专业。(3)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职业终身教育和校企合作顺利开展。完善职业终身教育体系,拓宽高职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通道,紧密中高职衔接、大力发展职业继续教育中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为中职生提供更多的高等教育机会和更好满足在职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建立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建设,规范和鼓励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和合作技术研发工作,为专业开展实质性校企合作,产学融合提供制度保障。(4)分类评估,引导专业质量建设。针对不同建设水平的专业开展分类评估,如针对新开设专业开展合格评估,规范专业设置,保障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质量;针对具有一定建设水平、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专业,以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和重点专业等专业项目评审为载体,促进其建设形成特色、优势,以实现高水平发展。

3.2 高职院校方面

学校作为专业设置和建设主体,应把服务经济发展和个人发展同时作为专业设置和建设的着眼点:(1)构建专业集群化发展模式,促进专业设置和建设动态发展。以集群化专业发展模式取代传统的离散化发展模式,根据浙江省和杭州市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调整专业方向及专业内部结构,既实现专业设置适应外部产业发展加剧和产业升级加速的需求,也保障专业设置的稳定性和合理性,及专业建设的质量。(2)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性发展:①拓宽学生专业能力。建立面向大口径职业门类到专门化方向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让学生既获得通用的专业能力,又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实际和外部社会需求选择专门方向学习课程,实现专业能力宽度和深度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毕业后能在较宽的职业领域中选择职业,提高就业质量。②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等通用能力的培养。根据浙江省和杭州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认识创新驱动就是人才驱动这一实质,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在未来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技术实践岗位中成为推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通用能力,完善学生职业能力结构,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性发展。(3) 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深化校企合作。以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课程体系和实训基地等专业内涵建设要素建设为抓手,提升专业应用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社会服务能力,由此来增强专业社会吸引力,提高专业与行业、企业之间的粘合度,深化校企合作。

[1]林娟,王成方.高职教育专业适切性的个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174-178.

[2]丁金昌,童卫军.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管理机制改革的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0):73-75.

[3]张铁军.高职院校服务地市经济社会发展摭谈[J].继续教育研究,2012,(8):68-70.

Relevance of Higher Technical Education Program in Hangzhou

LIN Juan

(Zhejiang Financial College,Hangzhou 310018,China)

Relevance is whether HE adapts itself to the society development, whether meet the demands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career development.,and it has been an important standard that evaluate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HE) nowadays. Higher technical education (HTE) is a higher education type that cultivates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for the first line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and it especially focuses on servic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ociety and economy, its relevance firstly should be program relevance, which requests program to meet and satisfy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individual demand. The technical colleges in Hangzhou have some problems in program economic relevance and program individual relevance.Sothey should establish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programself-setting and construction taking principles of serv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under the systematic coordination and macro controlment of governments.

higher technical college;program relevance;Hangzhou

2017-05-03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2YJC880054);浙江省201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7NDJC338YBM);2015年度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M15JC053)

林 娟(1979-),女,浙江平阳人,副研究员,E-mail:287457592@qq.com。

G718.5

A

10.3969/j.issn.1671-234X.2017.02.017

1671-234X(2017)02-0082-05

猜你喜欢

杭州毕业生设置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杭州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