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高考改革契机,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2017-07-17戴家千

人民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高考制度强国人力资源

戴家千

没有恢复高考,就没有今天的辉煌成就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前的1977年,十年“文革”刚刚结束,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力主恢复高考制度,拉开了拨乱反正的大幕,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

这不仅仅是一项制度的恢复,更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现代化的社会转型,唤醒了整个社会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价值观,开启了我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步伐,形成了人才向上流动的渠道,奠定了社会公平公正的基础。40年来,高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教育制度,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恢复高考40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等各方面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关注民生、建设小康、推进和谐、注重公平、以人为本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经济总量2010年跃居世界第二位;在科技创新转化方面,初步形成了以工业文明为主的现代社会,特别是制造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在社会发展方面,从温饱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最大的变化是消费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教育方面,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重要的标志是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免费,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2年以上。

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教育优先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高考制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统计,1977年至2016年,有1亿200万人通过高考进入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学习,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没有恢复高考,就没有我们今天取得的辉煌成就。

高考改革是建设新型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把手

我国是考试制度的故乡,是一个考试历史悠久的大国,拥有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考试。从《尚书·尧典》文字记载的我国最早的考试,到《册府元龟》关于第一个考试机构设立和调整的描述,到孙中山在《五权论》中关于中国考试之真精神的阐述,再到邓小平恢复高考制度及对考试作用的讲话,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在不同的时代,考试制度都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和使命。

国考反映国运,考试制度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紧密相关,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占有特殊的历史地位。考试制度改革是时代的反映,当今的高考改革,必须体现新时代的目标和战略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ll月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人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提高国家软实力。中央统筹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战略。新的时代迫切需要教育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结构的调整,加快培养各级各类创新人才,这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面临的历史任务。从这个角度讲,高考改革是建设新型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把手。

在世界范围内,我国是历史悠久的考试大国,但非强国。比起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在考试评价理论、理念、技术、模型上都有一定的差距。

人才的選拔和培养是有规律的,若不按规律办事,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很困难的。发达国家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方面认识要比我们早,现代教育兴起、工业革命发生,特别是教育与建设人力资源之间的密切互动,从十八世纪产业革命时期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教育优先发展与国家的社会、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已是共识,人才培养和争夺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通过教育提升人民的素质和能力,实现个人的人生目标也已成为民生的重要内容。人的一生是不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的一生,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人认识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帮助学习者把自己的人生梦想与“中国梦”统一起来,在民族复兴的历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高考制度是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重要把手,也是重要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高考制度还存在着改进空间:第一,制度设计层面,努力建立“让我学”到“我要学”的选拔和人才培养机制。第二,改变“一把尺子”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维度越多越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仅由一个分数决定人的命运看似公平,实际上对国家、社会、家庭、个人都是不公平的。考生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性向、兴趣等都被忽略,这样选拔的结果不能反映人的特点、特长、个性,多一把评价的“尺子”,才能多出一批人才。第三,挖掘利用好考试成绩背后海量的数据资源。21世纪进入信息化时代,以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云计算等为特征。考试成绩仅仅用作招生排序的手段,而其背后所蕴含的能还原学生成长过程,记录学生学业生涯真实的发展,反映学生的性向、潜能、胜任力、思维模式的海量数据却被束之高阁,是一种浪费。

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对考试进行再认识。什么是考试——当要区分一类人时考试意识产生了。什么是好的考试——考出学生长处和优点的考试是好的考试。如何改造我们的考试——要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做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加强多元评价,改变只凭“分数”的单一录取模式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重点针对国家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为解决“一把尺子选拔人才”“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缺憾,提出了“两依据、一参考”“多样选择、多元录取”的改革方向。同时,《实施意见》明确了在招生计划分配、招生录取机制、考试形式和内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监督管理机制等领域的改革任务和具体举措。

此外,《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把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改革创新驱动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明确要积极创造条件,稳妥推进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这两份重要文件最为关键的是要改变只靠“分数”这种单一录取模式,明确加强多元评价的政策导向。但是,加强多元评价要以数据和信息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全面诊断,综合反映学生作为“人的素质和潜力,指出其长处和不足,引导其取长补短,从而在国家的人力资源配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因此,《实施意见》提出了改进评分方式、完善成绩报告单的举措。要建立和完善专业化考试机构,专业化考试机构的重要任务是建立题库、专业化命题和评价队伍。为学生学业生涯、综合素质、职业生涯提供依据,同时也是搭建人力资源库的基础。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型人力资源强国,需要践行“以人为本、人人成才、人尽其才”的理念。人才就像一棵大树,树顶上是人才,枝叶也是人才。要建立人才向上流动的渠道,这是人才成长和发展公平、公正的基础。《实施意见》明确要认可多种学习成果,探索建立多种学习成果的认定,促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衔接沟通,拓宽终身学习渠道,建立學分转换制度,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实施意见》不仅提出了考什么、怎么考、如何招,更站在中国价值和国家意志的全局角度谋划改革。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打造软实力,实现新型人力资源强国,我们对《实施意见》的认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抓住新一轮考招改革契机,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要紧紧抓住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契机,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第一,在教育目标上,由单一的追求升学率向以人为本、培养和服务于人才发展转变,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为学生未来进入社会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

第二,持续推进课程改革,不再简单地以高考科目为指导,考什么就教什么,而要提供多样性、选择性、探究性课程,强调学科素养,注重学科语言、逻辑、思维,而不仅仅是教学生解题技巧。

第三,关心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的职业生涯培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通过PISA测试得到的重要结论和共识是教育投入在教师方面效益最大。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是永恒的主题。同时,在育人方面,要倡导教师用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的方式,通过真隋、真心、真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做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第四,在学校文化建设上,要有自身的校园文化特色,没有特色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学校。一所优质学校,其特色是学校历史的凝聚,表现在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风气等方面。衡量一所优质学校的标准要看学生对这所学校是不是喜爱,喜爱的程度有多深。

40年前,恢复高考制度为我们奠定了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人才基础。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走向明天。我们要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带一路”之全局,谋教育优先发展、打造软实力,实现新型人力资源强国之一域,紧紧抓住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中国梦”与“个人梦”的结合,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高考制度强国人力资源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70年强国梦圆 70面行业旗帜
新高考 新机遇 新挑战——对福建省推行新高考制度改革的思考与对策
秦晋争霸
高考新政改变了什么
2017高考拉开帷幕 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
50年前的高考变革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