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文化点亮孩子星空,唤醒道德自觉
2017-07-17朱红平
朱红平
“困难和挫折,教会了我成长;老师和同学,教会了我感恩。从现在起,大家一定会看到一个更阳光、更积极的我。”2016年春天,宜宾市南溪区前进小学学生康水灵被评选为四川省自强不息美德少年。颁奖台上,这个稚嫩的四年级学生脸上充满了阳光和自信,坐在观众席上前进小学的教师们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时间追溯到2005年秋,由于教育资源调整,当时的南溪南山子弟校和龙台小学合并到南溪区前进小学,学校建设和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学生中的一些不良现象走进了我们的视线,刺痛了我们的眼球:为了阻止沉溺于网络的孩子去打游戏,家长用脚链锁住孩子;一位男生在教室因不服教师管理,竟然用凳子砸老师;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孩子扭头就走,连“再见”都不说……
问题出在哪里?学校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回到向上与向善的轨道?
在深入诊断和多方考量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从传统文化切人,把国学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载体,努力挖掘国学经典这一极富教育性的题材,将中华民族的爱国爱民、刻苦耐劳、诚实守信、勤劳节俭、谦虚礼貌、尊老爱幼等传统文化的精髓浸润到学生生命的血液里,扭转不良风气,并嬗变成一种成长的力量。
定位于心智培养、文化启蒙、美德传承来精选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在一本本经典名著中,但如何编选成适合小学生的启蒙读本,是一个棘手的問题。我们把国学教材定位于孩子心智的培养、文化的启蒙、美德的传承。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编写小组,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遵循“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原则,从《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声律启蒙》等儿童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蒙学经典和《道德经》、四书五经等先哲经典作品,以及广为传诵的诗、词、歌、赋中逐一甄别,反复研讨,一边编写、开发,一边使用、勘正。从2006年开始,历时三年,一套共12册、涵盖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国学启蒙》丛书,八易其稿,终于日臻成熟。
与此同时,我们依托《国学启蒙》丛书,开始了以国学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研究。遵循“分层实施、循序渐进”原则,我们确立了“丰富知识、培养习惯、弘扬精神”的“三层目标”,把我校国学教育划分为三个层次,分阶段推进:
第一层次:一至二年级,主要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启蒙读物,开展国学发蒙,重在立身养性,教育学生保持善本之心,常存善念,常做善行;
第二层次:三至四年级,主要诵读古诗经典、四书五经、《笠翁对韵》、诸子百家等经典,开展国学立志教育,重在养正,教育学生养其正心、正德、正见、正行;
第三层次:五至六年级,主要学习儒道经典,开展国学精神教育,重在养德,培养学生对人、对事、对物应有的正确态度和现代人的儒雅风范。
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推进国学教育过程中,我们通过诵读、表演、角色体验等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是深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如开展经典诵读“一日三餐”活动。诵读内容为学校《国学启蒙》教材,规定每天诵读的数量和时间:晨诵5分钟、午读10分钟、晚上亲子共读15分钟。同时,在阳光体育、游戏活动、文艺展示中渗入经典诵读。开展“周学一语、周行一善”活动,即在每周的朝会课上组织全校学生学习一则国学经典,并开展“周行一善”活动,倡导人人有孝心、爱心、上进心,人人有行动。学校每期都编印“周学一语”集,设计“周行一善”记录本,由教师定时批阅,学校组织评优奖励。
二是将国学教育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我们把国学经典和校园活动结合起来,创编了《三字经》校园舞、《弟子规》经典操、《笠翁对韵》拍手操、《千字文》徒手操、《百家姓》广播操,让学生在律动中感受国学文化。其次,在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跳橡皮筋、踢毽子、花样跳绳、拍手歌、击鼓传花等传统游戏中融进国学经典诵读,并在课间推广寓教于乐,受到学生欢迎。我们还广泛开展班级诵读会、年级诵读会、诵读擂台赛,研发出以“国学”为主题的班队会,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国学经典的内在意蕴。
三是精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把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推进国学教育纵深发展的有力抓手。除了传统的、定期的节庆、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历史、长江文化,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走进母亲河长江,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以及长江鱼调查活动;走进丁业园区,调研园区发展,感受家乡变化;走进企业,探究豆腐干文化。
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和经验积累,我们将国学教育与“学科教育、常规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采取以“教材为载体、诵读为突破口、体验为着力点、感悟为升华点、行为为终点站”的五条路径,形成了“教读一领读一齐读一自由读一比赛读”五环诵读模式和“熟读一理解一积累一感悟一践行”五步教学模式,初步建立了“只鼓励、不批评”和“多、好、活”的多元评价方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操作性较强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
被传统文化点亮星空的孩子们
“听说,前进小学的国学教育让孩子们变化不小,我也想把孩子送过去读书”。如今的前进小学,在国学精神的感召下已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催生出卓越前行的力量。
为了给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学校与家庭合作为每个学生提供“四级书库”:学生人手一本《国学启蒙》,“班级移动书吧”“学校图书阅览室”以及“家庭书架”,在长期的环境熏陶中,很多孩子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经典诵读。学校还打造了“国学墙”,将国学经典的名言警句雕刻置人走廊和楼梯过道,让师生每天目见之、口诵之、心记之、体行之。每间教室都有专门张贴《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的文化橱窗,供学生课间闲余广泛诵读。每天的“国学15分钟”活动,学校统一播放“四书五经”光碟,让学生在记忆的黄金时段进行诵读。
正是借助于《国学启蒙》教材的诵读与运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辞藻与佳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诵读能力、表演水平等不断提升。有学生在六年级时就能读《资治通鉴》,有学生写了十几万字的网络小说,就连—二年级的学生也能用百余个成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背诵100多首诗词的学生比比皆是。
国学教育走进了学生内心,也促进了学校对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我校新转入一名学生,因各种原因厌学、逃学,父母束手无策,教师屡屡碰壁。我们设计了多种引导方式,收效甚微。直至一次诵读活动,该生担任《游子吟》中“母亲”角色,从排练到演出,对角色的深刻体验让她感知到父母的不易,开始理解父母,反思自己的行为。在这之后,该生天天早早到校,还主动担起了班级每天早上的服务工作。国学教育点亮了孩子们的心空,激发了孩子们内心的道德自觉。
为确保国学教育的顺利实施,学校通过“请进来、送出去、自培训”等方式,加大对国学教育师资力量的培训力度,先后选派教师到山东、北京、香港等地参加国学教育专题讲座和相关培训,并邀请省内外的国学教育讲师团来校讲座,对师生进行专题培训辅导。学校内部定期召开研讨会,教师互相交流取经。立足国学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领域与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拓宽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