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真正培养出学生的中国思维?

2017-07-17张洪波赵金华黄椰蔓

人民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王家弟子规状元

张洪波 赵金华 黄椰蔓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王家冲小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名校”,生源多为周边厂矿企业、社区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但是,走进这所学校却会发现,这里的学生可以在作文中“引经据典”,或是“对仗押韵”;孩子们用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自我要求,甚至劝诫他人;更重要的是,他们思考问题、评价事物的方式也烙上了“中国印”。

这一切的发生,源于学校从2011年以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探索。

由外而内,把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到记忆里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建立在共同记忆基础之上。当今,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成为有“中国记忆”的人。

校园,作为师生共同生活的“场”,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潜移默化作用。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少不了要从校园环境人手,打造记忆点,让师生在这个场域内时刻被传统文化所包裹。这也是中华民族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精神体现。

走进王家冲小学,仿若走进一幅幅中国画:灵动的弟子规雕塑、灰白相间的教学楼、雅致的《孔圣论道》浮雕、绿茵里的青石板路、古朴庄重的木质窗花和扶梯……无处不透着中国味的书香雅韵,宛如“穿越”到了千年书院。

校园建设的主色调用灰、白两色,这种色调与一般小学所用的明亮色系相悖,却透出宁静、淡雅的中国气质。为了不让灰白色调显得沉闷,学校在绿化过程中选种了品种繁多的植物,其中多用梅、兰、竹、菊。为什么这样选择?校长张洪波说:“梅、兰、竹、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背后有数不清的文化意义,这个选择既是‘绿化的需要,也是‘美化一文化的必然选择。”

“至诚至善,博学慎思,今日少年前途无量。梅、兰、竹、菊孕育谦谦君子,古圣和先贤引我向前!”这是王家冲小学校歌《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的一部分,也是王家冲小学坚持的育人目标——“培养出一批批德才兼备的谦谦君子”。校园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所蕴含的中国精神,就这样由外而内、由浅人深地镌刻进学生的记忆里。

王家冲小学的课表上有一门《国学》课,全校每个班级每周一节。这门课肇始于2011年。课程教授《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老子》《庄子》《史记》《资治通鉴》等国学经典。低年级学生所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高年级学生已经学到了《谢太傅盘桓东山》《春夜宴桃李园序》《记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内容。

这些内容学生们能懂吗?能学会吗?

王家冲小学用6年多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一个经验:小学国学经典学习以诵读为主,即朗读成诵——把国学经典镌刻在学生的学习记忆起点。

张洪波校长认为,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不必“锱铢必较”,国学经典的学习可以“不求甚解”,宜重在诵读,在渎中了解、在诵中感悟,在诵读中着重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感。

基于这种认识,王家冲小学做出了“每日一渎”“每周一课”的设计。“每日一读”,即每天安排10分钟时间进行经典诵读。“每周一课”,即以国学经典作为学校校本课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学习。学生对经典读得正确、流利,直至成诵,即可视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不作明确、具体的要求。

同时,在大课间和午间等时段,校园里时常飘荡着《新学堂歌》等古诗词歌曲。学校在宁静、儒雅的氛围中闪动着灵气,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和文化的熏陶。

盡管王家冲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学生自学自悟为主,但教师在其中的榜样和引导作用不可小视。

例如,学校要求“每周一课”做到“师生同读”,即教师与学生同步诵读相同的内容,教师既为学生作出表率,做到同读同悟,教学相长,又为学生解疑释惑,扶助学生的学习。

这样一来,与很多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一样,王家冲小学教师队伍不适应的问题凸显出来。

黄椰蔓是一名90后教师,为教学而再读《弟子规》,她首先感到的是惭愧,“说实话,作为90后,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是比较缺失的。”黄椰蔓的感受其实很具普遍性。由于国学教育很早就出现了断层,很多教师国学底蕴不够,要上好一堂课着实不容易。

鉴于此,学校选出一批有一定文学基础的教师任国学教师,由校长牵头组建了国学教研小组,与语文、数学等常规学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开始做教研。学校对国学教研组的教学常规、教研进行了常规管理,定期进行教案检查、教学研讨、教学评价,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有主题的教研会议。这样一来,倒是激发了不少教师的积极性。

正如教师周辉所说,为了上好一堂国学课,“我闲时大声诵读教材,力求背诵;有时为了一堂课,要花上我一天的时间,自行理解、消化;为了弥补教学辅助资料的不足,我还要上网查找大量资料和视频,在土豆网、搜索引擎,我是常客。即便是辛苦,我乐此不疲,因为我感到饥渴,我满满是收获”。

如今,在“每周一课”中,王家冲小学的教师们都能够做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度讲解,如对内容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典故可以进行简介,指导学生查找、阅读相关资料,并根据学生兴趣进行必要引导。

从知到行,把传统美德践行在生活里

知识不等于能力,更不等于素养。有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不去身体力行,那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就没有打通。中国思维的培养不能仅停留在意识层面,还要落实到行动中。

王家冲小学深知这一点。传统文化教育不是孤立的,需要融入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实践中。比如,国学经典学习与读书、书法、绘画、歌咏、板报、校园剧、辩论、竞赛等多种学习形式结合起来,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还让丰富多彩的国学活动成为学校最亮色。

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是以文化人,因此王家冲小学特别强调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的融合。

“锵锵礼乐响校园,万古衣冠拜素王……今天,我们在王家冲小学的校园里,感恩祖德,传承文明。现在请各位来宾、全体师生,整理衣冠,庄然肃立。王家冲小学祭孔典礼暨秋季开学典礼,现在开始。”这是去年秋季,王家冲小学祭孔大典的开幕词。主祭人、初献官、亚献官、终献官分别上台;一拜一兴,三拜礼成。所有环节考据严谨,配之以钟鼎器乐,陶冶孩子们的敬慕之情。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每年学校的祭孔大典,台上穿着汉服参与的学生可不是固定演出者,对王家冲小学的每一个学生来说,只要他们感兴趣,去德育处报名并参加统一的礼仪培训,都可以参与演出。

传统文化教育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也是学校一直在探索的。

“诵读小状元”是另一个学生们最期待的活动。每年寒暑假返校后,学校里会诞生一批“诵读小状元”。他们戴着状元帽、穿着状元衣的照片会在校园里公布,这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环节,不仅因为活动形式新颖,可以展现他们的美丽或者帅气,更因为这里面有学习成长的成就感。

“诵读小状元”是怎么诞生的呢?参赛选手需要背诵假期前各年级布置的本年级经典诵读篇目,背诵量不同可以获得不同的荣誉:比如秀才、举人、进士、状元。背诵完指定篇目晋级为“状元”的学生需要接受“殿試”,若殿试成功(即参赛时主考官抽测任一篇目可以流利背诵)即被授予“诵读小状元”头衔。要当“状元”非常不容易,因为有的古文篇幅非常长,部分内容已经达到高中水平,但是孩子们总是信心满满、兴致盎然地发起挑战。现在,学校每期有200多名学生可晋级到“状元”。

王家冲小学还设计出一系列习惯养成类的活动,包括践行《弟子规》、礼仪教育、孝心少年、小义工手册等等,把传统文化教育从校内延伸到校外。

“践行《弟子规》”活动是对行为习惯培养的尝试。结合蒙学《弟子规》的学习,学校向低年级发放《践行<弟子规>手册》,帮助—二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手册将学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行为规范分别用《弟子规》的相关内容以“尊亲敬老”“谦恭有礼”“勤思好学”“习惯卫生”四个方面详细列,由家长与孩子一起每周根据孩子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打分。

例如某周以“父母呼,应勿缓”作为小小的切人点进行实践。教师提前向学生布置相关主题,一周内家校以此为主题进行“回家是否爸爸妈妈呼唤就回应”的定向教育。家长在家提出行为要求,教师在校邀请孩子们谈感受,到了星期五的班会时间,低年级就以本班当周实践的主题作为班会主题,学生谈谈一周收获,周末家长则与孩子一起互相总结本周的感受,并一起填写《践行<弟子规>手册》。这些小环节的穿插践行,令一本小手册不仅规范了孩子的言行,也实现了家与校对孩子的共同教育。

“践行《弟子规》”活动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对高年级学生,学校发出“学习经典、践行仁义”的号召,向他们发放《义工手册》,鼓励学生日行一善,向社会和他人奉献自己的爱心,并将自己的善举记录在册。日行一善,其实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校走廊上的灯亮着,你可以关一下;上课前值日生忘记擦黑板,你可以去擦一下;小区地上有纸屑,你可以捡起来丢进垃圾桶;帮助同学做道题,朋友之间劝个架,帮陌生人按一下电梯,公交车上让个座……只要你有心,到处都可以做好人好事,到处都可以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为让学生们从小树立“尊老、爱老、敬老”的优良品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一直在全校开展“孝心少年”评选活动,以树立学生们学习的榜样。什么是孝心?学校的评选条件很具体:对父母长辈的爱要说出口、常跟父母长辈进行心灵沟通、仔细聆听父母长辈的往事、亲自为父母长辈做饭、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等。

中华民族自古即礼仪之邦,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礼仪的历史由来,礼仪的内涵、外延,学校定期开展中华礼仪讲座。除了请专家来校讲座,学校更是将中华礼仪教育纳入德育常规丁作中。班主任带领学生们收集相关书籍资料,定期在升旗仪式时间开展中华礼仪教育,见面的礼仪、坐姿的礼仪、出行的礼仪、做客的礼仪、家中的礼仪、笑容的礼仪等礼仪教育,以短剧表演的形式一一展现,还有更多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礼仪教育已逐步纳入学校的德育活动中。培养出一届又一届遵德守礼的学生,将成为学校最有说服力的一张名片。

小学教育要“为幸福人生奠基”,既要为孩子奠定身体的基础、习惯的基础和知识的基础,更要奠定他们作为一名自信的中国人的心理基础和文化基础。

“传统文化不单单是指几本书、几首诗词、几个仪式,而是一整套的处世方法、人生哲学和思维方式。在当今这个文化多元、思潮多元的世界大格局下,教育丁作者更有责任培养出具有中国思维和中国眼光的下一代。唯其如此,才能在世界文化、经济的竞争和交流中,以中国自信,说出中国话语,提出中国主张!”张洪波校长深有感触地说。

猜你喜欢

王家弟子规状元
My Favorite Photo
王家新的诗
单子伊 王家璇 潘铭泽
弟子规
也无风雨也无晴
弟子规
状元商品
白发状元
弟子规
状元何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