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浅表认知到学以致用的路有多远?

2017-07-17尤嘉

人民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说明文松鼠特征

尤嘉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文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性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以知识性、平实性、条理性和准确性等特征为主,当然也不排斥形象性的表达。在当前课堂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以下几种现象:关注文本传递的科学知识,忽略了对文体特征的引导和感悟;重视文本的说明方法,忽视了引导学生体验使用不同说明方法所表达的不同效果;关注了文本表达特点的提炼,如语言准确,说明方法恰当,但只停留在认知层面,没有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这导致学生在说明文的习作中运用语言表达难以有效提高。

“文无体不立”。我们在说明文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文体特征,加强语用实践才能优化说明文的教学过程,提高说明文教学实效性。

文本解读要精准指向学生的语用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人选的说明文大多围绕自然景观、特色建筑、植物生长、动物习性、科技成果等内容来写,文体的知识性特征鲜明,这导致有些教师在解读文本过程中,更为关注课文内容的知识性,甚至高度提炼课文内容,将其浓缩成一个个抽象的知识点,以便学生较快地了解所说明事物的特点或属性,从而把握课文的内容。有的教师为了丰富学生的认知,还补充提供大量资料,意在拓展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如此聚焦知识虽然没错,但由于失去了语文味,教学就像知识大拼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这一现状,教师应转变备课指向,深人解读,把握文本在语言表达上的奥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表达,切实提高语用能力。

首先要关注篇章结构的条理性,学习有序表达。说明文写作思路比较清晰,表达上具有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的文体特征。一般是从事物的几个方面人手,抓住特点进行说明。如《鲸》这篇课文中,每个自然段写鲸的一个特点,如果能引导学生将每个自然段读成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就能很快抓住文章的要点,把握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其中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篇章中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等关键词句,借助这些词句厘清文章的脉络,感悟篇章的条理性特征。关注文本的结构能帮助学生更好厘清文章脉络,同时也能进行有序表达的说明文习作方法的渗透。

其次要关注遣词造句的准确性,理解表达内容。用词准确严谨是说明文表达的一大特点有时看似不起眼的一个词语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如科普性说明文《鲸》一课中“我国发现过一头近4万公斤重的鲸,约17米長,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近”“约”“就有”等词语体现了作者所持有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及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但这不排斥对事物特征的形象表达,如文艺性说明文《松鼠》一课中“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这些词句也十分准确地说明了松鼠的外形特点,而其拟人化写法不仅形象,还增添了几分趣味性。所以解读文本时,教师应关注文本说明文表达的语言特点,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学生领略说明文的多种写法,做到举一反三。

解读文本还要注意说明方法,感受说明语言的多样性。说明文中为了更平实而准确地说明事物特点,往往使用大家都能理解的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不仅让文章的表达更为准确、生动、有趣,而且让大家能具体理解。不过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应鼓励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比较辨析来感受。例如,在《鲸》一文第一自然段中,作者采用大量列数字的方法说明鲸很大的特点,这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对鲸不是太了解,用列数字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鲸“大”这一特点;而为了加深这一认识,又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将它与生活中人们熟悉的“猪”“大象”作比较。这些不同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对提高学生多元表达大有好处。

运用文体特征促进教学思维转向

有的教师认为,总体来看,说明文内容简单,知识性强,语言平实,学生通过自读基本能够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适当拓展,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丰富认知,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说明文独特的文体特征,既能帮助学生认知理解,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如果在深人解读文本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品词析句、交流探讨、迁移运用,从注重内容的理解转为注重表达的揣摩,那么说明文教学效果将会有所提升。

诵读法是文言文教学中一种重要方法。说明文的教学同样不能缺少读。在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时,要提出明确要求,读出说明文独有的韵味。例如:边读边想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事物?介绍了哪些相关的知识?找出每个自然段的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这样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获取相关信息,把握说明要点。

如何品出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比较法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说明文语言准确,表达精炼简洁,是捶炼学生语言表达的有效范本。尤其是文中表达事物特征的相关词句,如时间、数量、程度、范围、属性等,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增删、对比、归类等不同方法细细品味,从中让学生充分感知说明文表达的准确和严谨,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

《松鼠》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全篇采用了大量拟人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语言生动,深受孩子喜爱。在教学《松鼠》一课时,我出示科普性说明文与之对照比较:“松鼠是哺乳纲啮齿目的一个科,特征是长着毛茸茸的长尾巴。松鼠一般体形细小,以草食性为主,食物主要是种子和果仁,部分物种会以昆虫和蔬菜为食。”引导学生与课文进行对比,发现异同,再让学生谈谈哪种方法好。学生通过交流认识到,表达方法没有好坏之分,要根据阅读对象和表达需要确定采用哪一种说明方法,作为少年儿童的阅读材料,课文这样的表达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亥子们更易于接受。

练笔也是语用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说明文教学只有关注言语的表达形式,并通过强化训练,才能引导学生习得表达方法,提高读写水平。说明文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说明自成一体,有着鲜明的表达特质,对学生习作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安排时间进行积极的语用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创设恰当的练笔情境。说明文的练笔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选择学生熟悉并且与所学文本有聯系的事物进行练笔。例如,学了《秦兵马俑》,我就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几座雕塑后尝试练笔。学了《松鼠》,就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学习《新型玻璃》后,鼓励学生进行产品推销……当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形象性材料,让学生细心观察,等发现特征后再进行练习表达,激发学习练笔的兴趣和主动性。

练习抓要点有序表达。说明文的练笔要指导学生学会抓住说明要点按顺序逐段写,突出条理性特征。例如要指导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就要观察水果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尝尝它的味道,了解它的产地、营养价值等,而后有序表达。如果要介绍某种文具,就要从外形特点、内部构造、功能作用等角度有序表达,进行准确的说明。

练习正确选用说明方法。说明方法的选用要遵循说明事物的特点。例如介绍熟悉的一种电器,说明外形特点时可以选择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作用时可以选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当然,说明方法的选用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尽量选用学生熟悉的方法。恰当使用说明方法,才能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要关注课堂,更要融入生活

由于人选教材的说明文数量的局限,教师要引导学生适度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

拓展课外阅读,提升阅读能力。例如:家里买了电器,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使用方法;父母买了自己喜欢的组装玩具,可以边读说明书边动手安装,用说明书指导动手操作,让动手操作成为检验阅读效果的试金石;生病吃药前,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成分、功能、用法与用量、服用注意事项、生产日期与有效期等。教师也可以在学完课文后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说明文,如学了《蟋蟀的住宅》一课,就可以推荐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并鼓励学生课外认真阅读。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尽快形成准确理解说明文语言文字的阅读能力,也能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加强课外练笔,实现有效迁移。例如学了《鲸》和《松鼠》两篇课文,可以互换写法,用准确严谨的语言改写《松鼠》,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改写《鲸》等,从中实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说明文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开展实践活动,丰富语言表达。例如在班队活动中开展商品推销、超市购物;在春、秋游活动中组织参观、游览、访问;为心爱的文具、玩具写说明书;尝试为自己的学校、班级写广告语;为六一游园活动写解说词……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孩子主动参与,又要适当加以指导,要求学生尽量运用课内习得的说明文的语言表达特点进行语言实践,并在学习和运用中发展学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依据文体解读教学内容,运用教学策略加强语用实践,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以不断提高说明文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说明文松鼠特征
说明文阅读专练
抓特征解方程组
小松鼠
松鼠
松鼠
松鼠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