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行五四学制的可行性建议
2017-07-17张保健
张保健
在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实现“普九”目标的前提下,如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如何让学生更全面、更健康发展,学制改革应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实行五四学制更为合适、合理,且正当其时
什么样的学制更合理、科学呢?
笔者以为,可有两个衡量标准,一是可用三个“有利于”衡量,即看是否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否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是否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二是是否更好地体现了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上世纪8 0年代后期,随着小学入学高峰的到来,全国很多地方出现了小学校舍、教室紧张,容纳不下入学新生的状况。一些地方根据九年一贯、五四分段整体改革的思路,将小学六年级学生放到教育资源相对宽裕的初级中学,由初中负责管理,这样就有效地缓解了小学入学高峰所带来的困难。
随后几年间,一些地方的小学六年级相继进入初级中学,由初中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称之为“初中预备班”,由此迅速形成了“五四格局”。“五四格局”的出现和实施,不仅缓解了小学入学高峰的矛盾,而且促进了中小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乃至办学模式的整体改革,带来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有益探索。
然而,1995年随着小学入学高峰的回落,初中入學高峰的到来,中小学学制又成为一个社会敏感问题。之后,六三学制与五四学制之争也日趋激烈。
那么,到底是六三学制略有所长,还是五四学制更胜一筹呢?
笔者以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形势和生源结构的变化,六三学制已越来越不适应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实际,实行五四学制更为合适、合理,且正当其时。
五四学制更能充分体现教育规律要求
笔者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认为,教育规律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能者为师,即让那些有品行、有学识、有思想、有本事、有方法的人做教育,教自己想教且自信能教好的东西。第二,学生自主选择,让想学好且能学好的人学想学的东西,即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和学校能提供的各种教育服务产品。这样可以让不同学习禀赋的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第三,帮扶学困生“上道”,就是让有选择眼光的家长或教师帮助不能自主选择的学生选择比较适合他们的教师和学校以及为他们提供的各种教育服务产品。第四,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教育“外因”的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往往能使“内因”(即学生)发挥积极的、正面的作用。
我们知道,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大多已经十二三岁,已属少年,应该到初中接受少年层次的教育,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教育规律的要求和特点。
其一,就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总体情况而言,初中教师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理论素养等方面要优于小学教师,他们有可能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智慧、技能。因此,实行五四学制会更有利于高标准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其二,就提高教学质量而言,6年的小学教育学习松、内容少,特别是6年级下学期没有新的知识点,基本不讲授新课,既浪费了时间,也造成了学生松懈的状态,同时提前放学也给家庭带来了负担。小学变为五年制,不仅不会影响小学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而且有利于利用小学现有条件扩大招生规模,解决小学存在的入学难和大班额等突出问题。而初中3年年限短、课时紧、课程多,教学坡度大,学生学习紧张,如果初中变为四年制,学习时间拉长,学习内容安排比较从容,有利于合理安排课程,分散教学难点,减缓教学坡度,能使初中的学习基础打得更扎实、更牢固,有利于减轻学生初中阶段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初中的教学质量,有利于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
其三,就学校管理的规范性特点来说,实行五四学制后,初中学校可以而且能够统一作息时间,统一管理学生,统一调配教师,统一“培优扶困”,更有利于学校的统一规范管理,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而且也能更多地减轻家长的负担,尤其有利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五四学制更加符合中小学生成长特点
学制是否科学合理,最为重要的指标是其“是否合乎学生的身心发展成长特征”。
小学与初中在教学方法、管理制度和生理、心理成长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儿童六七周岁入学,经过5年小学教育后年满十一二周岁。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先生就指出,儿童在11~12岁至14~15岁进入少年期,或称学龄中期,大致相当于初中教育阶段。[1]
当下,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优生优育和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文化媒体大量信息的输入,使学龄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普遍呈现早熟的趋势,青春发育期普遍提前。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一般都在上六年级,已经进入少年初期,其少年特征已比较明显,如身高的增加等。有关研究也证实,很多地区六年级女生初潮现象普遍。
由于小学教育是从儿童特点出发而设立的,如果再把已经进入少年初期的六年级学生继续放在小学环境里接受教育,显然不利于他们发展和成长。相反,中学生活的独立性、主动性、自觉性和灵活性相对较强,对少年有更大的吸引力。少年期孩子的认知方式已经发生质的飞跃,已能够适应初中的教育教学环境,因而让他们早一年进入初中学习,可以让他们在更为合适的学习和活动空间满足自己成长的需要,及时树立中学生的角色意识,逐步形成少年人的责任感,这对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智能发展大有好处,对他们将来的成长极为有利。所以,把六年级划入初中,实行五四学制,符合孩子的生理特征。
从人的成才规律看,初中教育相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在人生发展历程中更具有决定意义。与小学相比,初中课程开设得多,学习内容在广度、深度上有所拓展,社会实践机会也会增多。五四学制可使学生增加1年在初中接受教育的时间,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初中教育的优势,根据学生实际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显然,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与个性发展,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初中的教育效益,提升义务教育的产出水平。
据调查,实行六三学制的初中教师普遍感觉初二学生最难教,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因为初中3年时间太短,学生刚从小学的儿童环境出来,猛然进入初中的少年环境,第一年基本都是处于对初中教育方法和环境的适应期,初三阶段又面临毕业和升学压力。初一至初三,中间只有初二这一年的过渡期,一些中下游学生很容易在初二过渡期“掉队”。学生一旦跟不上,往往来不及调整,会造成持续的学习困难。这成为义务教育六三学制的顽症。
实行五四学制则可以解决这一顽症,因为学生多了一年在初中的时间。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市为缓解市区小学入学高峰压力,尝试把小学六年级挪到初中,设立“初中预备班”。没想到,这一“挪”大收其效,四年制初中让学生感觉宽松多了,两极分化现象逐渐弱化,学生个性发展有了更大空间。由此看,五四学制体现了对全体学生的关爱,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更加人性化。
五四学制是当今世界各国的主流学制
目前,小学教育学制缩短是国际初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现行的小学学制,俄罗斯、英国均为四年制,法国为五年制;德国除柏林和勃兰登两个州外,其他各州小学修业年限均为四年制。
国际上出现这种小学教育学制缩短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原来属于小学阶段的启蒙教育,已经在幼儿园完成。儿童接受了良好的学前教育后,基本上学会了自我服务性劳動,能参与教学活动和智力游戏,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意识。在此基础上,小学教育自然就可以缩短学制年限。
与此同时,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初中阶段的学习年限普遍有延长的趋势。如英国从4年延长至5年,法国从3年延长至4年,德国从4年延长至5~6年,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从3年延长至5年。美国中小学的学制与中国的学制在划分阶段上有所不同,但整体就学年限与中国又是一致的,都是12年制教育(含高中学段,美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在中学阶段,几乎美国一半以上的州都采用三四制或四四制。这种学制下,中学阶段为7年的,初中就为6至8年级,高中就为9至12年级;中学阶段为8年的,初中就为5至8年级,高中就为9至12年级。
初中阶段学业年限的延长,从形式上看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小学教育年限的缩短,而把缩短的年限加在了初中阶段,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二是因为义务教育年限逐渐加长,但还未发展到普及高中教育的程度,所延长的年限加在了初中阶段,英、法、德等国就是这样。但其根本的原因,还是初中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和初中阶段教育目标的要求所决定的。
五四学制代表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学制的发展趋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小学教育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实行五年学制。1951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小学修业5年,学生7岁入学,取消初小、高小两级分段制。但在执行过程中,因师资、教材等准备不足,大部分地区难以实行,教育部从1953年秋季起予以暂缓推行。
1958年9月新学年起,适应5年学制的教材逐步完善,小学五年制开始在全国许多地方推行。198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至此,小学五年制从法规上、教材上、计划上都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道路。现行的学制规定,九年义务教育可以是六三学制,也可以是五四学制,两种学制并存,各地可以依据本地实际自主选择。
从各地做法看,目前六三学制仍是我国的主导学制,但不少地方和学校则积极探索实施了五四学制。1988年,上海市义务教育开始试行五四学制,2004年秋季全面实行。2005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开始试点,2011年实行两种学制并存;2010年前后,安徽省合肥市、河南省濮阳市、浙江省宁波和温州等地积极试点五四学制,山东省青岛、烟台、淄博、莱芜、济宁、新泰、东平、泰安市泰山区及市直学校等全部实行了五四学制。北京景山学校创办于1960年,是一所专门进行城市中小学教育改革试验的学校。从建校起,学制改革就是该校教育改革试验的一项重要内容。1982年该校把“六三”制改为“五四”制,其小学语文及数学教材被教育部批准为实验教材,在全国很多学校推广使用。
北京景山学校进行了多年学制改革试验,取得了丰硕成果。“小学5年完全可以完成教学阶段的任务,初中阶段4年有利于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曾任该校校长的范禄燕认为,五四学制是义务教育阶段一种比较好的学制。[2]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城镇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学前教育体系,广大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体系也有相当大的发展。儿童接受3年学前教育后,完全可以在5年时间内掌握初等教育内容。我国小学教育统一实行五年制,无论从儿童的接受能力,还是教师的水平和教材的准备上,都具备了充分的条件。
初中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结阶段,其教学目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并通过向学生系统传授人类主要科学文化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各学科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进行初步的劳动技术和职业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一定的职业知识,掌握初步的劳动技能;还要帮助学生初步养成独立生活与工作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进行多样化教育。朱智贤先生指出,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孩子处在少年期,少年期的主要特征在于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交错矛盾的时期。[3]可以说,初中时期是一个人由不成熟的少年发展到比较成熟的小青年,从思想上和心理上综合准备的关键时期。
鉴于初中阶段教育目标的繁重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实际上很难用3年时间较好地完成那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因此,如上文所述,延长初中的学制年限,自然就成了当今世界中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综上所述,九年义务教育五四学制更好地反映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更好地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有利于教育成本及课程教材设置的优化,而且实践效果很好,社会满意度较高,并取得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宝贵经验,代表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学制的发展趋势。
如果五四学制能尽快在全国全面实行,我认为将是一项益民生、富国家、强民族的重大举措,不仅有利于学生、家长,而且有利于学校、教师,更有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版
[2]董洪亮董雅婷:《北京试点义务教育五四制引热议学制优劣见仁见智》.人民日报,201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