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中学名称研究
2017-07-17蒋华黄玉先
蒋华+黄玉先
摘 要:黔东南中学名称富有特色,本文主要从语法结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加以分析,以求得对黔东南中学名称的进一步认识。黔东南中学所有的名称全部都是偏正结构,偏正结构有着不同的类型,即为“地名+中学名称”“地名+地名+中学名称”“地名+区别词+中学名称”“地名+名词(非地名)+中学名称”“人名+中学名称”“动词性词语+中学名称”。从特征上来看,黔东南中学名称有地域性、序列性、民族性和级别性之分。黔东南中学名称存在羡余性、厚此薄彼、序列缺失以及让人无法理解等问题。
关键词:黔东南中学名称 地域性 民族性 羡余性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下辖16个县市,分别为凯里、麻江、丹寨、黄平、施秉、镇远、岑巩、三穗、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剑河,有110个乡(其中17个民族乡)。黔东南境内居住着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个民族。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历来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黔东南中学名称富有特色,本文从语法结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加以分析,以求得对黔东南中学名称的进一步认识。
一、黔东南中学名称的语法结构分析
黄伯荣、廖序东(2013:112)指出,从结构上来看,短语包含很多类型,有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同位短语、量词短语、方位短语、的字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和介词短语。我们注意到,黔东南中学所有的名称全部都是偏正结构,但即使是偏正结构也有不同的类型,下面分而述之。
(一)地名+中学名称
“地名+中学名称”这类格式的中学较为常见,如“凯里三中”“旧州中学”“镇远中学”“黎平一中”等。如“旧州中学”中的“旧州”是地名,“一中”表示第一中学,表示学校的性质。
(二)地名+地名+中学名称
“地名+地名+中学名称”这类格式的中学较为常见,如“麻江县谷硐中学”“麻江县宣威中学”“麻江县龙山中学”“黄平县上塘中学”。值得注意的是,前一个地名所表示的范围往往比后一个地名所表示的范围更大,如“麻江县宣威中学”,其中的“麻江”比“宣威”所表示的范围要大得多,“麻江”是一个县的名称,而“宣威”只是麻江县一个镇的名称。又如“黄平县上塘中学”,其中的“黄平”比“上塘”所表示的范围要大得多,“黄平”是一个县的名称,而“上塘”只是黄平县一个镇的名称。
(三)地名+区别词+中学名称
“地名+区别词+中学名称”这类格式的中学较为常见,如“凯里开发区初级中学”“且兰高级中学”“天马镇初级中学”“凯本镇初级中学”“平庄镇初级中学”“注溪镇初级中学”“龙田镇初级中学”“客楼镇初级中学”。以“且兰高级中学”为例,“且兰”是一个县名,“高级”是区别词,与“初级”相对,“中学”表示这所学校的性质。又如“龙田镇初级中学”,“龙田”是一个镇的名称,“初级”是区别词,与“高级”区别开来,“中学”表示这所学校的性质。
我们注意到,“地名+区别词+中学名称”这类格式的中学中,地名有两类,一类表示镇的名称,一类表示乡的名称。表示镇名称的中学如“天马镇初级中学”“凯本镇初级中学”“平庄镇初级中学”“注溪镇初级中学”“龙田镇初级中学”和“客楼镇初級中学”。表示乡的名称如“报京乡初级中学”“天星乡初级中学”。这两类学校中,以表示镇名称的学校更为常见,而表示乡名称的学校则少一些。
有时,地名也可以表现为省略形式,如“开发区高级中学”,如果单独看它,我们不知道这是哪里的学校,它实则是“凯里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的省略。“下司中学”的全称应该是“下司镇中学”。
(四)地名+名词(非地名)+中学名称
“地名+名词(非地名)+中学名称”这类格式的中学较为常见,如“黄平民族中学”“施秉县民族中学”“三穗民族高级中学”“天柱县民族中学”。以“黄平民族中学”为例,“黄平”是一个县的名称,“民族”表示学生的性质,“中学”表明此学校的性质。
另外,还有的中学名称是“地名+名词(非地名)+区别词+中学名称”,如“黔东南州民族高级中学”和“凯里振华民族中学”。
在黔东南州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民族中学,是因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居住着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个民族,其中苗族和侗族人就占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
(五)人名+中学名称
“人名+中学名称”这类格式的中学较为罕见,如“田家炳中学”“逸夫中学”。这两所中学分别由香港著名企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和香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著名慈善家邵逸夫先生捐建,故名。其实,“田家炳中学”“逸夫中学”这两所中学的名称还存在细微差别,“田家炳中学”中的人名是有姓也有名,而“逸夫中学”中的人名仅有名,无姓。
(六)动词性词语+中学名称
“动词性词语+中学名称”这类格式的中学也较为罕见,黔东南州仅有两所这样的中学,即“振华中学”“致远中学”。“振华”是动词性词语,即“振兴中华”之义,这能令我们想到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知,“振华中学”立意雄浑,有激励学生向上、建设好伟大祖国的美好寓意。“致远”也是动词性词语,是“宁静以致远”的省略,语出诸葛亮《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远中学”中的“致远”可以进一步引申为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有着人生或者事业上的巨大抱负与追求卓越等,立意高远,语出不凡。
二、黔东南中学名称的特点分析
黔东南中学名称有着自己的特点,从特征上来看,黔东南中学名称有地域性、序列性、民族性和级别性之分。
(一)地域性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下辖16个县市,首府凯里市。全州辖凯里1市和麻江、丹寨、黄平、施秉、镇远、岑巩、三穗、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剑河15县,有110个乡(其中17个民族乡)。因此,在黔东南的不同县市、不同的镇便有了不同的中学名称,如凯里有“凯里五中”,麻江有“麻江县麻江中学”,丹寨有“丹寨民族高级中学”,黄平有“黄平民族中学”等。endprint
(二)序列性
数字有其数词和序数词之分。黄伯荣、廖序东(2013:156)指出,现代汉语序数词的语言形式十分丰富,一般有“第”或“初”,如“第一、第二”“初一、初二”;更有独特的天干地支的表达法。天干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如1895年就是甲午年。在黔东南学校名称中序列性主要表现为“第几”。如岑巩有“岑巩县第一中学”“岑巩县第二中学”“岑巩县第三中学”和“岑巩县第四中学”,黎平有“黎平一中”“黎平二中”“黎平三中”“黎平四中”“黎平五中”“黎平六中”“黎平七中”之分。
(三)民族性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而在广袤的黔东南地区,境内居住着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个民族。因此也有了一些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中学,如“尚重民族中学”“平秋镇民族中学”“偶里民族初级中学”“彦洞乡黄门民族中学”“从江县第一民族高级中学”“从江第二民族高级中学”“加鸠乡民族初级中学”“榕江县民族高级中学”和“方祥民族中学”。
(四)级别性
黔东南中学的级别性主要体现在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方面,体现在办学层次不一样上。初级中学如“大稼初级中学”“九潮初级中学”“肇兴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如“天柱县高级实验中学”“从江县第一民族高级中学”“从江第二民族高级中学”。当然有的中学仅从校名无法看出其办学层次,如“锦屏中学”“钟灵中学”等。
三、黔东南中学名称存在的问题
黔东南中学名称存在羡余性、厚此薄彼、序列缺失以及让人无法理解等问题。下面分而述之。
(一)羡余性
多余度(Redundancy)也叫剩余度或冗余度,信息理论用它来说明信息源发送信息的效率。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语言的多余度是说明语言信息效率的统计结果(吴安其,1991),我们把它称为羡余性。在黔东南中学名称中,有的信息是羡余的,超出了实际的需要。如榕江县的“平阳乡平阳中學”,剑河县的“太拥乡太拥中学”“敏洞乡敏洞中学”“观么乡观么中学”,从江县的“往洞镇往洞中学”。“平阳乡平阳中学”中的“平阳乡”是羡余的,没有必要。一看到“平阳中学”,我们就能明白它是“平阳乡的平阳中学”,故“平阳乡平阳中学”中的“平阳乡”可以删掉。剑河县的“太拥乡太拥中学”“敏洞乡敏洞中学”“观么乡观么中学”、从江县的“往洞镇往洞中学”可做类似分析。
榕江县有“贵州省榕江县第二中学”和“榕江县第一中学”,显然,“贵州省榕江县第二中学”中的“贵州省”是羡余的,因为“榕江”是黔东南州的一个县,而黔东南州则是贵州的一个州罢了。因此“贵州省榕江县第二中学”中的“贵州省”最好删除。
黎平县有“地坪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平寨乡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于我国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因此“地坪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平寨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九年一贯制”没有必要,命名为“地坪乡初级中学”“平寨乡初级中学”即可。
(二)厚此薄彼
厚此薄彼就是对人、对事不同看待。我们注意到,在黔东南中学名称中,有些中学名称就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如凯里市的初级中学有“凯里二中、凯里四中、凯里五中、凯里六中、凯里七中、凯里九中、凯里十中、凯里十一中、凯里十二中、凯里十三中、凯里第十五中学”,却没有“凯里一中”“凯里三中”“凯里八中”“凯里十四中”,令人奇怪。
有时候,某些省写不一致,也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颇让人感到疑惑。如“凯里二中、凯里四中、凯里五中、凯里六中、凯里七中、凯里九中、凯里十中、凯里十一中、凯里十二中、凯里十三中、凯里第十五中学”,前面出现的都是省写形式,如“凯里二中”“凯里四中”,到“十五中”的时候出现的却是“凯里第十五中学”。其实,此处中学出现“凯里十五中”,人们自然也会明白它是凯里第十五中学。另外,在凯里有中学名称的省写,如“凯里四中、凯里五中、凯里六中”等,而在其他县却没有省略,如“麻江县第二中学”“丹寨县第二中学、丹寨县第三中学”“旧州第二中学”“黄平县第二中学、黄平县第三中学”等。我们认为,既然它们同在黔东南州的管理下,要么都省写,要么都是全称,这样才体现出统一性来,才能避免厚此薄彼的现象。
(三)无法理解
有的中学名称让人无法理解,如黄平有一所中学为“黄平纪念中学”,纪念什么让人无从得知。黄平是红军经过的地方,且与敌对势力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如果是纪念红军,大可径直取名“黄平红军中学”。剑河县有一所中学为“久仰中学”,“久仰”的对象让人疑惑。
(四)序列缺失
序列缺失主要体现在黔东南的某些中学名称中有第三,但无第一、第二之类的现象。
麻江县有“麻江县麻江中学、麻江县第二中学、麻江县杏中学、麻江县谷硐中学、麻江县宣威中学、麻江县龙山中学、麻江县坝芒中学、麻江县贤昌中学”,虽有第二中学,却没有“麻江县第一中学”。不仅麻江县是这样,丹寨县也同样如此,丹寨县有“丹寨民族高级中学、初级中学,丹寨县第二中学、丹寨县第三中学、丹寨县兴仁镇兴仁中学、丹寨县扬武中学”,虽然有“丹寨县第二中学、丹寨县第三中学”,却没有“丹寨县第一中学”。既然没有“丹寨县第一中学”,那么“丹寨县第二中学、丹寨县第三中学”又是如何命名产生的呢?
天柱县有“天柱县高级实验中学、天柱县民族中学、白市镇中学、凤城街道中学、社学乡中学、石洞镇中学、天柱县第三中学、远口镇中学”,有“天柱县第三中学”,却没有“天柱县第一中学”“天柱县第二中学”。既然没有“天柱县第一中学”“天柱县第二中学”,那么“天柱县第三中学”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吴安其.语言的羡余现象[J].民族语文,1991,(3):9-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