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的审美刍议
2017-07-17沈智勇
沈智勇
【摘 要】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31-01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发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应突出美术教育的趣味性,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可根据所学内容创设一定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如在教学《鱼儿游游》一课时,开始笔者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自己设计的动画故事:广阔神秘的海底王国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会,那一天,所有的海底居民都要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去参加,可是,热带鱼妈妈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到盛会那天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完那么多的新衣服,而孩子们硬缠着妈妈,热带鱼妈妈急得团团转,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热带鱼妈妈吗?波涛汹涌的海面、广阔神秘的海底、五颜六色的海底生物、形态各异的热带鱼,构成了神奇美妙的画面,加上和谐优美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故事内容,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幼小而稚气的孩子,面对着一条条光秃秃的热带鱼“孩子”(课件展示出只有形状,没有图案和色彩的热带鱼形象),孩子们再也按耐不住了,他们急切地想给鱼儿设计出漂亮的新外衣,从而积极地参入到教育活动之中,迅速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激发情感欣赏美
欣赏美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趣味的领悟,是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引发情感、想象、理解。对审美对象进行分析评价,从而明确该审美对象“为什么美?”“美在什么地方?”并得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情感教育。
如何引导学生欣赏美呢?笔者认为,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循循善诱,适时点拨。如讲授《用线画几棵大树》一课,笔者仍采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树叶翠绿厚重,生机勃勃;垂柳婀娜多姿,柳枝随风摆动像轻歌曼舞的少女,树皮像披麻;松树苍翠古朴,给人一种凝重、敦厚、肃穆的感觉;松叶像少女头上漂亮的发髻;树干如时装模特,优雅地站在那里……让学生欣赏和感受不同种类的树,启发引导学生讨论画面中的树美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笔者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总结,然后指导学生绘画。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人目不暇接。这样精心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欣赏美,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并培养他们保护自然环境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三、培养兴趣创造美
创造美是审美能力的最高层次,即是指人们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或者表现手法创造美的事物。
美术教学中,应与传授基础知识、造型技能相结合,鼓励学生创造美。讲授《做脸谱》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想象舞台上古代戏剧中各种人物的扮相,脸部的化妆造型,然后播放一段京剧的录像剪辑,让學生描述旦、净、末、丑等角色的脸谱特点,讨论一下每一种脸谱的构图设计、色彩搭配、线条组合的特点,以及与人物性格的联系。如从色彩来区分,可分为红脸、白脸、黑脸、蓝脸、花脸等;形状上包括方形、圆形、椭圆形、月牙形、葫芦形等。接下来教师示范,讲清步骤,学生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脸谱的画法、技巧,学会安排画面。最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一幅独特的作品并进行作品展示评价。这样,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脸谱的制作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其大胆进行艺术创作。
美术教学中鼓励学生创造美,应从表达方式入手。教学选择学生感知觉所提供的“形象”作为诱导内容,教学方法以“一形多物”和“一物多形”两个方面进行启发。让儿童联想有行、表现有物,在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恰当的表现形式。如教学《有趣的半圆形》一课时,笔者描绘感知形状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形状得到的多种物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增加变化的辅导,来帮助学生学会形象造型中表现形式。如果在半圆的基础上进行添加,那么半圆形还能变成汽车、刺猬等其他形象。
鼓励学生创造美,还可以利用简笔画进行想象添加的尝试,这一尝试能够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天赋。教师用简笔画的故事进行启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运用简笔形象,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性地进行想象添加的尝试,从不完整到完整,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构图方法,从而在尝试指导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实践证明,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生动地感受美,动情地欣赏美,尽情地创造美,学生审美能力在美术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布鲁纳.教育过程[M].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