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玄幻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热播原因

2017-07-17任洁张建军

戏剧之家 2017年12期

任洁+张建军

【摘 要】《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作为2017年开年玄幻大剧,深受观众喜爱,收视率再创玄幻剧新高。本文从IP文学的改编、演员的颜值与实力、视听语言的全新体验、受众需求、网台联动的营销模式等五大方面探讨了该剧热播的原因,同时对玄幻剧的发展也进行了相关思考。

【关键词】玄幻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特色分析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11-02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根据网络作家唐七公子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大型玄幻古装电视剧。播出后引起各方关注,在网络上的点击量突破新高,而且被引领潮流的全球电视节目趋势研究公司WIT选为全球最受欢迎电视剧剧目,成为我国第一部进入世界级榜单的电视剧。

一、IP文学助力,双层“粉丝”追捧

IP意为知识资产或知识财产,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随着《古剑奇谭》《幻城》《青云志》等电视剧的热播,IP文学快速向影视转化。2016年清华大学发布的《2016年中国IP产业报告》显示,中国影视市场已有近200个IP项目被列入开发计划,一些影视公司所公布的片单,甚至100%都是IP项目,而在片单中,网络小说有61部,占比61%。[1]可见网络小说已成为目前玄幻影视剧的主要范本。而IP的特征之一是源发受众的“粉丝”性,所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影视化转变具有基础“粉丝”支撑。

玄幻言情小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作为网络著名作家唐七公子的成名之作,于2009年出版,后续修订两版,收获众多“粉丝”追捧。这本小说起源于《山海经》,讲述的是九尾狐白浅与天族太子夜华三生三世的爱恨纠缠。故事类型新颖、情节曲折迷离,突破传统,形成了一种“男强女强”的爱情戏框架,获得女性读者的欣赏。在将文字转化为影视的过程中,制作者充分尊重原著,努力还原原著内容、情境,寻找符合原著人物形象的演员出演,力图满足原著读者的心理需求,也为电视剧观众呈现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从而成功掳获双层受众。

二、演员阵容主打颜值牌,迎合青年受众群体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部玄幻剧改编自网络小说,带有二次元的审美基因。而二次元审美主要是指ACGN作品中假象、幻想、架空、虚构的艺术风格。《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读者对小说情境场面、人物形象都有自己的幻想,而ACGN是目前青少年所认同的文化,所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由文字变为影像时,最大程度上满足了ACGN的审美,得到网络受众青睐。

高颜值明星的参演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被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实力担当的杨幂、赵又廷到新生代演员迪丽热巴、张彬彬等人,他们的优秀演技在电视剧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据导演林玉芬介绍,挑选演员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要与小说中人物的感觉与气质相符合,这样才能展现出小说的意境。当然,在众多演员中,最受关注的当属赵又廷与杨幂。杨幂身兼演员、影视公司老板等多重身份,曾出演过《仙剑奇侠传3》《古剑奇谭》等玄幻剧,积累了丰富的表演经验,她既有女强人的风范,还兼具小女生的俏皮,其性格特点在九尾狐白浅的诸多不同身份中充分展现。作为男主角的赵又廷,尽管最初受到“原著粉”的猜测和质疑,但随着剧情的深入,赵又廷一直在线的演技还是让众人折服,网友给予其“整容般演技”的评价,人物塑造也从“咆哮哥”成功转型为细心体贴的“模范丈夫”。该剧其他几位年轻演员也让观众刮目相看。总体而言,演员的高颜值及精湛演技为该剧增色不少。

三、视听语言的全新体验

视听语言作为影视表达的一种符号,是受众对电视剧好坏的评分标准之一,也是决定一部电视剧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而电视作为一种视觉媒介,镜头语言表达比剧情、台词更具有说服力。《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作为玄幻IP剧,对场景、道具、服装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该剧精美的画面制作充分满足了观众视听享受与心理需求。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故事情节曲折,叙事方式巧妙。剧中赋予青丘帝姬白浅司音、素素、上神三种身份,用这三种身份来叙写她与夜华的爱恨纠葛。第一生是白浅封印东皇钟,变为凡人(素素),与夜华相爱、结合,生下阿离,跳下诛仙台后失忆;第二生是白浅与夜华在东海偶然相遇,经过诸多事情后,白浅重新爱上夜华,但在机缘巧合下记起生为凡人时的事情,与夜华产生隔阂,而在与擎苍大战中,夜华去世;第三生是夜华苏醒,最终两人在一起。整个故事惊心动魄,但最终的结局还是满足了观众的美好愿望。

除了剧情扑朔迷离以外,精美的画面制作也将受众带入三生三世的绝美场景中。其故事发展涉及青丘、十里桃林、昆仑虚、天界、凡间、翼族和四海等地,所以为了尽可能还原这些场景,剧组搭建了5万平方米的影棚以及300场海景,确保不重复用景。为了打造绝美的仙幻场景,剧方耗资众多,特邀创作过《甄嬛传》《芈月传》等剧的陈浩忠担任美术总监,打造了风格各异的7个主要场景,还在场景中加入中式美学的特点。例如,青丘民风淳朴,有“仙界人间”之称,所以集市设计有宋朝风格;天宫仙气飘渺,建筑有皇家風范,与传统审美契合;而桃林的闲散、美幻,配以茅屋,既有传统世外桃源之境又与折颜的身份相配。由此可以看出制作方的用心,让观众享受盛大的视觉美宴。

此外,该剧音乐具有很强的代入感与表现力,可以将观众带入剧情,也可以将人物的内心世界生动呈现出来,深化故事内涵。《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制作方为该剧量身打造了主题曲《三生三世》、片尾曲《凉凉》、插曲《思慕》和《繁花》等多首音乐,为其增添特色。片尾曲《凉凉》采用男女对唱的形式,一问一答述说着白浅与夜华的三世情缘,娓娓道出夜华的一片深情,以及白浅对这段感情从憧憬到心碎的心声。

四、充分满足青年受众群体的审美与文化需求

美国社会学家卡茨曾提出“使用与满足理论”,即站在受众的立场来衡量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影响。他认为,受众在选择媒介时,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喜好、习惯来选择,不受传播媒介的限定,具有自主选择性的特点。而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姚斯认为,文学作品从根本上将注定是为了这种接受者而创作的。[2]对于影视作品而言,最大程度满足受众需求,获得众多受众的支持,是衡量此作品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1954年,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基础上增添了求知需求与求美需求,进一步完善了此理论。

对于影视艺术而言,影视剧的叙事情节满足人们的求知需求,而画面的美感则满足人们求美的需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十里桃林的田园之美、青丘的自然之美、天宫的仙幻之美,还有翼界的神秘之美等,都满足了观众求美的需求,自然会俘获“粉丝”的芳心。

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曾提出“陌生化”理论,即影视制作者引导受众进行文化传承的方式就是对受众熟悉的事物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加工,让其产生陌生的感觉,以唤起受众新奇独特的感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作为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影视作品,在传承文化中也有突出表现。例如,墨渊、夜华等人为保四海八荒太平,甘愿犧牲自己,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集体价值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符合中国人文化心理,也体现主流价值观。还有夜华和素素成亲时手拿树枝,一是为了子孙兴旺和辟邪;二是象征“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古琴摆放位置宽头朝右,窄头朝左,演员杨幂弹奏古琴时左手按弦取音,右手弹弦出音……[3]剧中的中华传统礼仪非常考究,满足了青年受众群体对传统文化的需求。

五、网台联动播放模式,宣传策略精巧

网台联动和多渠道分发模式是目前电视剧传播的重要手段,网台联动使电视剧的传播渠道多元化,赢得更多关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自播出后受到众多观众喜爱。创造了超过300亿次的网络点播量、超过15亿次单日播放量、微博话题阅读数接近百亿次的记录。该剧的热播与制作方精准的营销策略密不可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优质的营销宣传最大限度调动了受众的参与度,培养了观众的忠诚度,为该剧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一部以80后、90后、00后为主要受众群的玄幻剧,制作方以及播出平台采用微博等自媒体平台进行营销,迎合主要受众群的习惯。选择演员时,在微博与“粉丝”进行互动,引起“粉丝”好奇心,提高关注度。在播出期间,官方会在微博每日创造话题与“粉丝”互动,并举办抽奖活动,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受众积极性,还可以提高电视剧关注度;而演员也会在自己的微博中透露当日剧情,进行宣传互动。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开播前的准备工作也做得很充分,例如,优酷独家播出预告片和花絮,推出预约看剧抽桃花签活动,甚至剧中主演穿戴过的服饰等道具,也在阿里的咸鱼平台上进行义卖,既做了慈善,也吸引了众人关注。另外,支付宝的集福活动也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开播助力。

六、结语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自开播以来好评不断,然而,大众对该剧的享受大多停留在视觉层面,强大的电脑特技效果带给受众超强的视觉享受,进而促成热播。当前,随着网络小说向影视转化成为热潮,相关影视剧大量出现,但制作者们似乎忘记了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传达的思想内涵。文字以及隐藏在其背后的意义被消解,影像成为苍白无力的讲述者,最终会被淹没在网络平台的一片批评声中。[4]所以,未来玄幻IP文学在改编成影视剧的过程中,迎合受众口味的同时也应该提高对内在文化价值的重视,这样的玄幻剧才能够走得更长远。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2016中国IP产业报告[EB/OL].http://edu.people.com.cn/n1/2016/0914/c227065-28716315.html,2016-9-14.

[2]姚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姜方.古装言情剧爱情戏岂可“全是套路”[N].文汇报,2017.

[4]李冰,王晶晶.从文字到影像——国产玄幻剧的视听新体验[J].中国电视,2016,(12):27.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任 洁(1993- ),女,山西阳泉人,塔里木大学16级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

第二作者:张建军(1981- ),男,新疆察布查尔县人,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浙江大学在读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