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困境

2017-07-17赖倍雄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7期
关键词:调动激发引导

摘要:“学生怕学文言文”的现状导致文言文教学效益低下,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益的有效办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诵读文言文、疏通文言文词句、深思感悟文言文内涵等方面成效明显。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有利于推动学生学习观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营造轻松平等的文言文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得到充分调动。

关键词:小组合作;调动;疏通;激发;引导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一书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一直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但由于文言语境的缺失,导致学生阅读文言作品存在很大的障碍。在教学文言文過程中,许多教师把考点作为教学的指挥棒,以考定教,把意蕴丰厚的文言文教学变成枯燥乏味的词句翻译。因此,近年的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常见问题:学生厌学、怕学心理较严重,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普遍不高;学生苦背、苦练,到考试时还是遗忘一片;课堂教学以“教师讲,学生记”为主;教师只注重知识积累,却忽视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现状,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的目标。所以,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我更加努力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语文能力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

一、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诵读文言文方面的应用

在文言文教学中开展诵读教学是一线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以下是本人利用小组合作开展诵读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发挥小组的竞争机制,督促学生读准字音

学生课前先自读课文,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读音问题。课上四人小组一起诵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音。然后老师随机点名,被点到的同学代表小组朗读课文,全对的加5分,没有全对的,读错一个字扣1分。因为代表的是整个小组,所以每个学生都很认真,在小组合作纠正读音时特别谨慎,生怕有丝毫的差错。例如以往在执教《陈涉世家》这篇文章时,由于文章篇幅长、生字多,通常学生读了一半就开始烦躁了,这就大大影响了下面的学习。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保持极高的热情,不仅解决了生字,遇到多音字,都要先讨论一番。例如文中的“数”字一共出现了5次,有shuò和shù两个读音,为保证朗读字音的准确,学生在小组辨识讨论中自己得出了规律:解释为“屡次、多次”时读shuò,解释为“几”时读shù,这就为下一步疏通文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这是来自学生亲身讨论和实践得出来的结论,远比单纯接受老师讲解记忆深刻得多。

(二)引导小组互动点评,强化读准节奏

朗读课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准节奏。唯有句读读准了,节奏读出来了,才能真正理解句子的大意。如果老师直接帮助学生划分好停顿,学生缺乏实践,离开老师就会束手无策;如果由学生自己划分节奏,自己读,又难以判断学生是否划分准确。所以,比较长的文章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效果好且易被学生接受。小组内成员每人一段,根据老师指导的方法先自读两遍,划出停顿。然后将自己划分节奏的成果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其他成员帮忙纠正。如有争议,则请老师帮忙判断。最后,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及时点评纠正,老师明确答案。

(三)带动小组合作探讨或角色代入,轻松读出情感

要读准语气、情感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件易事,而小组合作学习则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唐雎不辱使命》里唐雎和秦王这两个人物形象鲜明,对话的语气、表达的情感极具个性化。我这样安排:小组四人分成两队,每队两人,进行角色扮演,一队扮演秦王,一队扮演唐雎。各队先讨论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内心的情感,两个人的讨论总比独自苦思冥想要轻松愉快些,学生的畏难情绪自然就消减了。当两个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就会产生争论,阐明理由总要回到文中找更多的依据,这又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最后两个队分别派出一个人作为小组代表,参与全班比赛。最先举手的两个小组进行比赛,其他小组当评委,参与点评,最后评出优胜组。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小组竞争等活动轻松地突破了,而且是全员参与,这样的实践对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无疑是一大促进,这样的体验对学生感受文言文魅力很有帮助。

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疏通文言文词句过程中的应用

疏通文意对于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传统教学模式为“老师讲,学生记”,学生被动式的接受也很难有好的效果。如果由学生独自去琢磨,由于阅读障碍,学生阅读的兴致也很容易受到打击。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环节我一般设计如下三个步骤:

(一)全员参与,合作解决问题

小组成员先自主疏通全文,对不理解的词句做记号;在小组讨论时小组成员先互相交流不理解之处,小组成员都解决不了的就提出来,由其他小组成员帮忙解决或教师解答。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小组喜欢每人轮流翻译一句,有错的地方其他成员纠正、补充;有的小组则采取一个人主讲,其他人听,发现错误及时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合作交流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小组成员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后,仍无法确定答案,最终请老师仲裁。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会将难解的词句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联系前后文加以推敲、琢磨,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小组比快,提高效率

为避免小组讨论拖拉浪费时间,这一步组与组之间要进行比快,最快的三个小组有资格接受其他小组的考验,考验过关的能得到相应的加分。考验过程一般是各小组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考“前三甲”,按照解答问题的多少给这三个小组排名加分。在“前三甲”接受考验的同时,其他小组的疑难问题也一并解决了,这就取得了一举两得之效。

(三)随机抽查评比,激励互助提高

为避免个别学生偷懒或优生包办一切,我会找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和一些重要而又比较难翻译的句子,随机抽取一部分学生进行检查,答对的加分,答错的要相应扣分。这一步骤就保证了第一步合作的有效性。为了不被扣分,优生还会主动辅导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点拨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深思感悟文言文过程中的应用

语文新课程凸显了文言文教学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养民族精神、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小组成员间的深思感悟为更好地理解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提供了有效方法。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思感悟,问题可以是学生提出来的,也可以是老師预设的。学生提的问题会比较分散,质量参差不齐,教师要加以梳理整合。我经常让小组合作交流后提问题,然后互问互考。例如教学《小石潭记》一文,有小组提出来:作者在第一段写“心乐之”,后面为什么又变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呢?问题一提出,其他各小组都沸腾起来了,有的重新回到文中细细体会,有的凭阅读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经过两三分钟的交流后,有小组率先举手回答:“柳宗元刚来到小石潭时,因为水声清越,环境优美,所以心情一开始是高兴的,但后来又感觉环境太凄清,所以变得忧伤起来。”其他小组听后,提出质疑:同样是在小石潭,为什么前后心情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这一问就把问题引向深一层了,这得结合柳宗元的身世及写作背景才能准确把握。教师适时补充介绍作者的资料,学生经过交流后又抛出一个问题:作者的心情到底是以“乐”为主还是以“忧”为主?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就理解了作者“乐”是暂时的,而“忧”才是内心深处的感受,随时都会流露出来,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柳宗元被贬官的孤寂悲凉心境,也体会了古代被贬文人的难言之痛。教学重点、难点不攻自破。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学生从始至终都是主角,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分工互助、交流讨论、互动点评等环节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就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法,使沉闷枯燥的文言文课堂变得灵动活泼起来。

参考文献:

[1]钱梦龙.我和语文导读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包建新.文言文教学:需要转变的几个基本观念[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5,(11).

[3]高雪梅.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7).

[4]郝小奎.改进文言文教学的思考[J].学语文,2005,(5).

作者简介:赖倍雄(1978— ),男,广东省陆丰市东海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调动激发引导
浅谈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动力
数独驾到
响鼓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