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的培养

2017-07-16马克文

报刊荟萃(上) 2017年7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语文教学培养

马克文

摘 要:作为集思想性、人文性、艺术性为一体的语文课堂,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担当起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任,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教育培养,使他们成长为是非分明、品德高尚、理想远大、勤奋好学的人。只有全面深刻的把握好语文和人的关系,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学生的道德修养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天才会到来。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想品德;培养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十八大明确提出党的最新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可是一些地方的一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认识不足、落实不力的现象,片面地追求学业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道德素养的培养,导致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出现了下滑的趋势。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无才无德,甚至不学无术、道德败坏的的青少年。对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精神的拓展、人文发展的高度去把握,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培养,真真正正让学生既学习好语文知识,又学会做人。

一、研读语文文本,用优秀的作品陶冶学生

语文课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所以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就要利用学科优势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培养。学习林丽的《小巷深处》、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等课文就要教学生懂得爱和感恩,理解父母的爱、老师的爱、社会的爱,把自己变成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学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教学生理解人生无常、生命短促,进而珍惜时间、发奋努力。学习《老人与海》让学生从主人公桑地亚哥的身上看到勇敢、坚韧、顽强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让他们懂得一个真正的人,不能轻易地服输;失败了也要勇敢地面對现实、面对未来;勇敢面对,才有获得成功的希望。学习《雷雨》、《包身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旧社会的黑暗和资本家对工人的欺凌、剥削、压榨,从而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和平与稳定。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如学习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博大精深、灿烂辉煌。这些东西都对学生世界观的确立、人格素养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任何说教都无法达到的作用。所以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就要利用学科特点和内容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的教育,帮助他们明是非、懂道理、知廉耻、思进取,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提高教师修养,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教师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操守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一个成功的教师无疑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因此,语文老师首先是一位勤奋好学的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大量的阅读来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把自己打造成一位知识渊博、行为端庄、语言文明、举止优雅的人。其二,在教学工作中是一个严谨认真的人。教学一篇文章之前,还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和作者情感,要想震撼学生,必先震撼自己。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其三,在行为上是学生和公民的榜样和典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自己做到,不仅在学校里做到,在自己的家里和社会上的公开场合也要做到。点点滴滴的积累,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学生精神得到贯注,思想随之净化,行为获得矫正,修养得以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三、开展实践活动,用有益的实践锻炼学生

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有益的社会实践既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又能帮助他们感受生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进而提高思想修养。本人每年清明节都组织学生徒步到烈士陵园参加扫墓活动和祭奠仪式、参观将台堡红军长征纪念馆,抽时间带领学生打扫街道卫生、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等。这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帮助学生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培养了学生尊重历史、崇拜英雄、热爱和平的思想品质。这些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国情教育、博爱教育的有效手段,也是对语文教学的有力补充。开展好这些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四、优化评价语言,用赞赏的语言鼓励学生

在学习评价中,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当然并不是一味地肯定,无原则地表扬,当学生说错时,本人在指出错误、纠正错误的同时宽容地对其说:“孩子错误并不可怕,没有这次的错误,就没有下一次的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别灰心。”这样,学生在受到尊重的同时也学会尊重他人、在受到鼓励的同时学会上进、在被宽容的同时学会善待他人。这样经常使用赞赏性的鼓励语言,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总之,语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人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语文和人的关系,利用教师自身的资源优势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和感染、鼓励和实践,使学生的精神受到滋养、心灵得到净化、道德得到提升、意志得到锻炼,把他们逐步培养成为是非分明、品德高尚、勤奋好学、意志坚强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方献:

[1]新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3]当代教育科学[J].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2014(2).

[4]孙宏安.教师人文素养的新修炼[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语文教学培养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