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转型分析

2017-07-15王力

求知导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

王力

摘 要:文章评述现有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认为现有的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研究并不充分,也不适应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环境要求。为此,需要转型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以专业内涵为轴心,坚持错位转型、协同转型和平台转型。另外,转型也需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面临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型。如何适应新常态,优化高等教育这一供给侧,保障各类型人才的有效供给,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课题。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着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的中心任务。办学定位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培养人才以应用型为目标。而如何培养人、体现人才的应用能力,需要通过不间断的教学实践来实现。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经济学科下具有应用性特征的典型专业,在我国有较长的专业建设历程。因此,国内高校在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中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索和现实实践。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如何在“新建本科、传统专业”这一矛盾下做好平衡,做好专业实践教学,走出一条既符合高等教育规律,也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路子,是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育改革与转型的重要课题。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评述

目前,国内学者对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大致来说,包含高校整体与具体院校个体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以及实践教学各环节研究和体系构建与优化等方面问题。综合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一方面,高校整体与具体院校个体存在包含关系,也就意味着本专业实践教学建设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实践教学的开展有通用方式,也有院校个性,呈现出分散化特征。另一方面,鉴于高校类型多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多元,在具体实践环节和内容上也有差异。

从总体上看,现有研究内容至少有如下不足:①注重专业研究,轻视高校办学定位。实际上,高等院校的办学定位不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就有差异。很难说存在一个通用体系既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也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需求。即使国内有部分学者知晓这种差异,在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时,也仅是将其作为所属类型高校人才培养或专业建设的一个方面。故当前这方面的研究内容不够充分。②本专业实践教学最终还是需要指向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而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所呈现的新特征、新问题,促使在进行本专业实践教学时需要紧密关注人才培养这一供给侧,去主动适应和转型。另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差异,决定了对人才需求也呈现多样性特征。现有对本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未触及这些变化,也未反映各地区人才需求的特殊方面。这造成近些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与涉外经贸人才供给的“双规”特征,人才应用能力与市场需求严重不匹配。因此,要转型本专业实践教学。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转型方式

1.错位转型

“新建本科、传统专业”的现状决定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需要“扬弃”。这种扬弃过程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新建特征决定了相对于传统高校而言,其发展基础薄弱,存在各类发展制约,体现在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为此,在转型本专业实践教学时,必须进行错位转型。如何错位转型?这就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真实需求,特别是地方主导和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立足校情,合理评估学校现有学科专业的基本情况,找准自身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定位,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方向。比如将专业方向落实到具体产业和企业,或者各类新兴贸易方式,如地方主导产业和潜力产业贸易、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确定方向后,设置具体实验教学平台,集中力量做好专业实践教学。

2.协同转型

近几年来,国家鼓励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如何转变?其典型模式是强调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要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之路。本专业实践教学已不能局限于课堂、校内外的简单实践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发展趋势。要转型则需要走协同转型之路。本专业要主动“走出去”,深化实践教学内容。要主动与区域对接,与产业和企业对接,开展多种方式、具有一定深度的校企合作活动。

3.平台转型

遵照系统论观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也是一个系统。以专业内涵为轴心,在坚持错位化发展路径的同时,需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国贸专业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平台转型。围绕各类课程群、模块和具体课程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平台,发挥平台要素与环节排列组合的集合与融合优势,培养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不致造成分块培养、单一培养所造成的能力欠缺。这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转型的必然之举。

三、保障措施

1.优化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短板之一。虽然近些年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状况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不可回避的是,现有师资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日常需要,也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研究的需要。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较高,实践教学执行力尚可,但深入开展实践教学还很困难。转型的另一难点是不足的雙师型教师队伍,其困扰着专业的转型。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来说,优化师资队伍,特别是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是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重点。为此,要加大投入,鼓励引进企业师资,也鼓励校内转任教师积极走出去,积极探索教师成长与晋升路径的多样化方式,实施分类师资评价标准,服务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转型。

2.加大投入

争取各类经费来源。在既定经费条件下,需要将经费使用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倾斜。加大本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基础建设,丰富平台的内容与环节,保证满足实践教学需求。除改善实践教学基本条件之外,坚持效率优先,投入应指向服务国贸专业转型的重点与难点。特别是在校企合作层面,应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真正对接地方经济发展的真实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3.强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

更新观念,进一步落实本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平等地位。适时出台适应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标准,依照标准开展实践教学。鼓励开展多方、多维和全过程评价,注重评估反馈和改进,逐渐形成规范和实践教学质量螺旋上升的质量监控体系,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服务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自然转型。

参考文献:

[1]杨琳琳,郑 芳.基于CDIO理念的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2014(6).

[2]侯学娟,傅 炜.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

猜你喜欢

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浅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理财类课程的开设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