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唐山抗震精神的文化载体规划策略研究

2017-07-15霍菲菲唐山师范学院063000

大众文艺 2017年20期
关键词:唐山抗震载体

杨 光 霍菲菲 (唐山师范学院 063000)

传承唐山抗震精神的文化载体规划策略研究

杨 光 霍菲菲 (唐山师范学院 063000)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时发表重要讲话,“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唐山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根据讲话内容应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弘扬唐山抗震精神,凝聚中华民族精神,推动唐山抗震精神的发展,增强全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因此,我国在规划建设中,应依托抗震精神进行文化载体规划,利用多种文化载体形式进行文化传播,诠释唐山抗震精神。本文通过分析唐山抗震精神的文化体现,提出了唐山抗震精神的文化载体规划策略建构,创建具有以唐山抗震精神为核心的传播形式,弘扬和传承唐山抗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抗震精神;文化载体;规划策略

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了7.8级地震,作为一个拥有百万人口,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在短时间内被夷为废墟,大量楼房倒塌,足有接近25万人在废墟中死亡,接近17万人受重伤,36万余人受伤需要紧急救治,在当年直接造成了54.48亿人民币的损失,被称作是二十世纪破坏力最强、影响最大的十场灾难之一。在发生灾难的同时,国外媒体纷纷认为唐山市将要从地球上抹掉,然而,唐山市人民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经过艰苦绝伦的救灾工作,和无数救灾官兵、志愿者的努力,最终战胜了灾难,拯救了大量受灾群众,使唐山重新步入了发展的正轨中来。目前,唐山市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之一,而唐山市在地震之后所形成的抗震精神也传承下来,并融入到唐山市人民的骨髓之中,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唐山抗震精神。

一、唐山抗震精神的文化体现

唐山人民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形成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沿着习总书记的指引方向,传承与弘扬抗震精神。因此,将唐山抗震精神文化体现归纳为以下几点并进行分析。

(一)公而忘私,患难与共

在唐山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所有的受灾群众、救灾军官、志愿者,无论是否曾经有过争执或不和,都积极投入到了抗震救灾的工作中来。每个人都为了集体的利益而抛弃了个人的利益,风雨同舟,共同度过地震的难关,体现出唐山人民的博爱胸怀。并且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了最首要的地位,尽最大能力保护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不辞辛劳、不惧险阻抢救他人的生命,体现出了唐山人民和所有参与到抗震救灾工作中的人高尚的情操和胸怀。

(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唐山大地震是二十世纪破坏力最强、影响最大的灾难之一,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面临极大的困难,甚至会使自己陷入到危险的境地中。然而,唐山人民和抗震救灾的官兵、志愿者并没有因为危险和困难就放弃救援,而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面临随时可能出现的余震,积极参与到抗震救灾中来,拯救了数以万计的受灾群众,最大限度降低了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这也体现出了唐山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具有英雄主义的色彩。

(三)邓小平倡导的五种精神

邓小平所倡导的五种精神,首先是我国长期革命斗争所产生的革命精神,其次是严格约束自身行为的纪律精神,再次是集体主义的大公无私精神,接下来是奋勇拼搏,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最后是乐观主义,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在唐山大地震的抗震工作中,贯彻和落实了邓小平所提出的五种精神,充分体现出唐山抗震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本质上是相通的,并且负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对唐山地区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唐山抗震精神的文化载体规划策略建构

唐山抗震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唐山人民面对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环境下所体现出来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以及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已升华到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因此,我们应大力挖掘唐山抗震精神文化内涵,传承与弘扬抗震精神,把唐山抗震精神作为文化载体,为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力量。以下将从四个方面阐述文化载体规划的应对策略。

(一)物质载体规划策略

唐山抗震精神作为唐山精神的象征,可以借助艺术设计手法,利用物质载体,融入唐山抗震精神的文化元素进行规划建构。首先要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本着“弘扬抗震精神”的理念建设自然景观空间、休闲娱乐空间、纪念空间以及商业空间,让这些空间满足居民的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利用艺术设计手法将抗震精神内涵融入空间,在公共空间中创建唐山抗震精神标识系统、宣传栏以及公共设施等,为城市注入精神文化,并将这种精神文化传达给居民。另外传承抗震精神应大力挖掘地震文化资源,充分保护原有地震遗址,形成以唐山抗震精神为主题的城市地标建筑,真正使唐山抗震精神深入到居民心中。因此利用物质载体将规划建设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由城市中心逐渐扩展到县区,可大力弘扬和传承唐山抗震精神。

(二)活动载体规划策略

唐山抗震精神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唐山抗震精神的传承也可利用活动载体进行规划。生活中具有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立足于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应将唐山抗震精神内涵寓于其中。具体可在抗震纪念日当天举办抗震精神宣传教育活动,将抗震纪念空间与特定的抗震纪念仪式联系起来,既继承与弘扬了抗震精神,又能使居民心灵得到唐山抗震精神内涵的洗涤,使参观者产生情感上的升华。与此同时,也可开展以“抗震精神”为主题的社会活动,这种活动不仅是唐山抗震精神中不屈不挠精神的再现,也是传达一种顽强向上、乐观生活的精神状态。通过这类活动可将唐山抗震精神直接展现在居民面前,居民通过参与这类活动既能够开阔眼界,又对居民的思想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应充分利用活动文化载体传播抗震精神,将抗震精神潜移默化的融入居民心灵。

(三)宣传载体规划策略

唐山抗震精神所表现出来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抗震精神的弘扬还应以宣传为载体进行规划创建。具体的做法首先可深度挖掘地震遗留物品,并对地震亲身经历者进行深入访谈,做好跟踪记录,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电视媒体等渠道工具将这些资料进行整合,制作成纪录片、文学作品、绘画、照片形式进行宣传,居民间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传承抗震精神。另外,应将整合后的唐山抗震精神资料传播给新一代青少年,让他们了解和熟知唐山抗震精神的文化内涵,具体可以利用宣传片、慕课、微课等形式,也可以进行主题专项板块教学传播到各级各类学校,使之在宣传载体建设中,以唐山抗震精神为引领,培养出居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

(四)精神文化载体规划策略

4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虽然摧毁了一个城市,但是没有摧毁唐山人民勇往直前的精神,如今震后重建的唐山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因此新时代的唐山规划建设应继续保持勇往直前的精神,充分挖掘其内涵,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打造出以抗震精神为主线具有唐山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具体做法可将唐山历史文化进行整理、创建旅游文化景区、创意文化产业园、抗震精神文化教育基地等,并在这些区域注入抗震精神文化元素,形成精神文化载体,真正使唐山抗震精神长久的传承到全国、传承到世界。

综上所述,唐山抗震精神应被完好地传承下来,并融入到唐山居民骨髓中,形成一种全新的唐山精神。一方面,要深刻挖掘唐山精神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可以以唐山抗震精神为依托,利用物质文化载体、活动文化载体、宣传文化载体、精神文化载体等不同的文化载体形式进行传播。因此我们应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传承与弘扬不屈不饶、艰苦奋斗的抗震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何新生,高馨,田华,高金操.唐山抗震精神的文化解读[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05):63-65+72.

[2]董康成.抗震精神对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研究[J].湘潮(下半月),2015,(02):42.

[3]梁志忠.弘扬抗震精神 当好人民公仆──学习江泽民同志为纪念唐山抗震20周年题词[J].探索与求是,1996,(07):21-22.

[4]唐士宣.弘扬抗震精神,再铸唐山辉煌——纪念唐山抗震救灾20周年[J].冀东学刊,1996,(03):2-11.

[5]本报记者.大力弘扬唐山抗震精神 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J].河北日报,2016,(07).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课题研究成果,《文化自信视角下传承唐山抗震精神的文化载体研究》,课题编号:201701850。

猜你喜欢

唐山抗震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河北唐山:燕山深处荒山变“药谷”
漾濞书协抗震作品选
关于房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
1976年唐山强震群震后库仑应力演化及其与2020年古冶5.1级地震的关系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唐山香酥饹馇圈
创新代表履职载体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以葵园为载体构建英语开放的现代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