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美丽乡村建设中传统村落与特色小镇协调发展研究

2017-07-15蔺泽丰唐山师范学院063000

大众文艺 2017年20期
关键词:村落河北小镇

蔺泽丰 (唐山师范学院 063000)

河北美丽乡村建设中传统村落与特色小镇协调发展研究

蔺泽丰 (唐山师范学院 063000)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指导思想,以河北传统村落与特色小镇协调发展为目标,采取有效的对应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传统村落的原始风貌和人文民俗景观,发展特色小镇,在千村一面的传统村落中突显出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通过目标导向对传统村落保护和特色小镇的发展实行监测,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河北美丽乡村建设;中国传统村落;特色小镇;协调发展

一、河北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据统计,河北省目前有行政村48606个,具有农村户口的人超过5660万,与其他农村相比,当地的社会发展非常落后。国内有23个用于评价小康生活的指标,但是在河北,就有超过一般的指标明显落后于国内均值,可见更要发展农村,构建独具当地特征的乡村,首先是要将特色彰显出来。确保在每个地方,都有较为独特的地理面貌和特色,同时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演变成当地的特色文化以及民俗, 做到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

(一)环境美——生态优先,和谐发展

河北美丽乡村规划把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放在主要位置,注重村庄河道综合治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工程。按照街道的环境、宽度,科学的筛选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而从整体上增强街道的美感。利用一些攀爬类植物,对重要建筑物、围墙等进行绿化和美化。此外,还应该让村庄内的土地以及周围的空地最大程度的利用起来,可以构建对应的休闲娱乐绿地,进而从整体上提升乡村的美化程度。

(二)产业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构建美丽的乡村,需要依赖于产业的发展,其是构建美丽乡村的前提基础。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始终将重点放在特色产业、开放型农业等方面。根据河北不同地域特色发展全面打造河北特色小镇,将生态产业、旅游产业、创意产业等,各县要立足壮大区域特色经济,对河北各县范围内农业特色产业进行规划布局,力求规划落实到村入户,具体化为一县一业,一镇一品的特色产业,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设施配套、效益突出的特色小镇产业链条。

(三)精神美——文化传承,特色发展

河北美丽乡村规划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村庄实际因地制宜,注重保留河北村庄原始风貌,保护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原有的文化特色,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不盲目追求城市的洋气阔气,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对村庄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经济基础等历史特色的传承与发扬。尊重村庄肌理,把乡村环境、田园风光与乡村生活结合起来,体现地方特色。尤其保护传统村落更能体现其精神美。

(四)生态美——环境治理,系统规划

根据河北各村落自身发展实际,围绕“十二个专项行动”开展重点,科学根据不同地域特点,系统进行规划,确定村落的具体建设内容。重点围绕农村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水源土壤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节能减排等内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结合各地方的实际情况,选取最佳的方式来对生活污水进行收集与集中处理。达到“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美效果。

二、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属于一种典型的人文景观,其是由农民建筑物组成,这些建筑物是在某个历史朝代构建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其被完好的保存下来了。从这些建筑物中,能够体会到传统的民间习俗以及其所富含的人文内涵,具有浓厚的文化、历史以及艺术等价值。

(一)传统村落面临的威胁和问题

首先,在构建新型乡村的过程中,传统村落势必会遭到损害,更甚者可能会消失。部分传统村落由于构建的年代已久,遭到了很大破坏,很难再进行修复。还有部分村落根据发展需要已经和其他村落重新聚集在一起,此外,还有不少村落为适应城镇化的发展要求而更改其自身的存在形式。

其次,农村经济的发展势必要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对那些传统的村落而言,由于长时间的自然风化以及其他种种原因,使得自身已无法满足居住要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农民更希望构建具有当代特征的新房,而不是对原有的住房进行修缮,这也加块了传统村落的没落和破坏。

(二)保护和发展的传统村落的方法措施

1.传统村落与特色小镇统筹发展

特色小镇属于新村,具有当代特色,而传统村落属于老村,体现在人文特点,所有在统筹建设时,需要清晰定位他们的不同功能,采取一定的方式将二者有效融合、衔接起来。诸如,通过特殊色传统村落的吸引外来游客,借助新村建设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这样做的优势体现在:第一,能够将原有的传统村落等很好的保存下来,充分发掘其具有的人文价值,在此基础上发展旅游业;第二,统筹新村的建设规划,在满足其居住、旅游服务等各方面要求的同时,还能够优化现有的农村生活环境。

2.保护古村的整体面貌,适当修缮部分建筑物,根据情况选取保护措施

采用股份合作的方式,对每个建筑物展开系统的调查与登记,准确掌握每个老建筑的实际情况,诸如产权归属、破损情况,修缮的可行性评估等。首先,能够最大程度的保存现有的建筑风貌,通过对其的修缮,还原成其自身的面貌;其次,结合每个老建筑的用途,在确保其建筑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完善室内基础设施,诸如水电、照明等,进而达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种需求。

三、河北特色小镇的建设方向

(一)河北特色小镇的现状

河北特色小镇的发展比较快,已迈进城市化进程当中,是当地产业发展和转型的重要载体。目前,河北省政府已经批准了首批创建类和培育类特色小镇各30个和52个,例如西柏坡红色旅游小镇(平川县)、四季圣诞小镇(涞水县)等。

(二)河北特色小镇的类型结构

特色小镇并非是传统的行政区,也不是一个城镇,其属于拥有清晰产业定位、富含文化内涵、具有旅游特色以及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河北特色小镇坚持以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和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构成其三类特色小镇。传承传统文化,保护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产业聚集、产业创新、产业升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聚焦历史经典,深耕文化品牌小镇

文化体系是小镇的魂,首先要基于对河北小镇人文脉络的深度梳理,包括历史故事,人物,遗址,风俗,物产,自然环境等等,找到当地的差异基因。寻找该差异基因与现代社会诉求的契合点,加以融合,塑造文化品牌小镇。例如张家口蔚县是暖泉镇的西古堡是其,它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最大程度的保存了原有的建筑物,独具特色。

2.突出创新导向,融合新兴业态小镇

研究河北产业体系,寻找特色产业业态。分为以下产业:基础产业是基础的农业,和加工业。比如种植业,饲养业和基础制造业。中级产业,是与消费者有交互体验的业态,包括餐饮,休闲,娱乐,养生,文化体验等。高级产业,指被品牌化,可以被输出的体验,店铺或产品,比如王家烧饼、家挂面之类。特色业态,指当地独有的,或最知名的业态体系。其中特色产业有着品牌化,是当地城市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高邑的建筑陶瓷产业,献县陈庄镇的轴承产业等。四个层面的产业之间互相融合,共同构成特色小镇的产业生态体系。

3.融合生态文明,独具人文风情小镇

特色小镇还需要具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和风貌。风貌是古建筑及其外观的一种体现,因此,要和当地的文化有效结合起来,同时还应该和周围的生态景观保持一致,小镇风貌的确定,需在遵循生态原则的基础上,以小镇的“功能定位”为出发点,以小镇的“历史文化”为导向,以小镇的“地形地貌”为根据,形成个性化、艺术化、传承化、文化化的人文风情小镇。例如清河口村的渔家风情小镇,其位于宽城县塌山乡,蟠龙湖中上游。这里青山碧水交相辉映,有仙居沟、莲花峰等景观,游客在此能够感受到渔家的日常生活,诸如垂钓、农家乐等,充分体现渔家风情。

(三)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创建特色小镇的重要手段

特色小镇的类型,按照“保护与开发、培育与传承”的思路,把历史古迹、历史文化与村庄环境结合,打造有历史底蕴、文化气息的特色小镇。保持古村落布局形式,实施市场化开发,挖掘传统文化是创建特色小镇的重要手段。例如廊坊市固安县礼让店乡屈家营村该村,是目前我国保留最完整的稀有古乐,被誉为“音乐活化石”、“中华文化瑰宝”,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该村以“历史文化名村”和“古乐民俗文化村”为整体定位,在设计施工中注入文化元素,重点打造了仿古牌楼、古文化一条街。

四、河北美丽乡村建设中传统村落与特色小镇协调发展研究

中国传统村落是发展特色小镇的精神之魂,特色小镇又是河北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趋势,传统村落与特色小镇协调发展有利用加速美丽乡村建设。

(一)传统村落与特色小镇共同发展的主要问题

1.物质文化遗产被破坏

“美丽乡村”政策的实施,河北各个县区乡文化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迅速,但由于保护机制不完善,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保护思路导致传统村落的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原真性景观等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2.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抽离传统村落

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整体的保护意识,河北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传统村落抽离,生硬移置旅游景区,导致其延续性被隔断。

3.新建筑景观与传统建筑风貌不协调

随着河北美丽乡村的指导方针的实施,从而发展特色小镇,传统村落兴建起一些色彩、材料、风格与原有建筑不协调的建筑景观,破坏了传统村落古朴、宁静、和谐的氛围和村落的整体风貌。

(二)传统村落与特色小镇协调发展的特点

1.原生态——保持人文的鲜活性

根据以修为主、以建为辅的要求,最大程度的保存原有的乡村风貌,不搞大拆大建。按照“一村一策,就地改造”的建设思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建设要依托原有村庄布局形态、道路肌理,塑造有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民居建筑风格,保持原生态的文化的同时,完善相应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优化人居环境。

2.低碳化——保持鲜明的生态足迹

保持传统村落的生态足迹不仅低碳化,还进一步传承了传统村落拥有的浓厚民俗以及文化内涵,诸如承载着浓厚的文化、艺术以及历史等方面的价值。

3.嵌入式——保持原汁原味的自然风光

保持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同时嵌入式的实施生态绿化工程,积极抓好路旁绿化、水系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和村庄绿化,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和谐村庄。同时还应该尽可能的利用周围的荒地、道路,选择合适的植物,构建各种类型的(诸如经济林型、花卉型等)村庄林,进行低碳化,保持特色小镇鲜明的生态足迹。

(三)传统村落与特色小镇协调发展的策略

传统村落与特色小镇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出共同发展的策略,才能更好的贯彻河北美丽乡村计划。

1.政府支持建立完善的监管管理机制

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进行资金筹募,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的监督者和管理者,完善村落基础设施,整合传统村落的旅游资源,规划符合当地特色的旅游和产业项目。强化在农村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力度,持续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等,进而最大程度的保障村民享有的各项基本权益。诸如监督权、选举权等。

2.开发特色产业的同时整体性保护物质文化遗产

在整体性保护的视角下,对河北传统村落的建筑和形成历史风貌的环境精进行综合全面保护的前提下,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根据不同的地域大力开发特色产业,对并入城镇与撤并村庄实施整合资源、有序整治。例如干红小镇(昌黎县)开发的旅游产业和葡萄酒产业,其将二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发展型特色小镇,不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最大程度的保护了生态物质文化遗产。

3.旅游策略协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性方法

通过旅游业对非物质文化向游客的展示和传播的过程和方法中,可以达到非物质文化的延续性。塑造“小而美”的小镇形态。小镇的风情面貌大都和当地的文化、历史、民俗风情自己生活习惯等息息相关,同时又融合了社区活动、人际交流等功能,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小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可以通过传统的文化表现,例如旅游策略中的传统表演活动、礼仪与节庆、民俗活动和手工艺宣传等。

五、总结

保护传统村落的同时,根据不同乡土文化内涵、各地乡民的生活方式、历史建筑、宗法伦理等建设特色小镇,中国传统村落和特色小镇的协调发展加速河北美丽乡村的建设的步伐。

[1]束晨阳.基于古村落保护的乡村旅游规划—以安徽绩溪龙村为例.中国园林,2008,09(07):9-15.

[2]孙建竹.简析唐山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地方经济,2008.02总第362期.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河北美丽乡村建设中传统村落与特色小镇协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HB17YS050。

猜你喜欢

村落河北小镇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安安静静小镇
10.河北卷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