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莘冉国学乡村夏令营调查研究

2017-07-15杨梦妍烟台大学中文系264000

大众文艺 2017年20期
关键词:莘县学生

杨梦妍 (烟台大学中文系 264000)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莘冉国学乡村夏令营调查研究

杨梦妍 (烟台大学中文系 264000)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重视国学教育,加强文化认同”的倡议,以及在党的十八大中提出的“精神扶贫”的新思路,烟台大学人文学院和烟台市爱华国学馆联合举办了莘冉国学乡村夏令营。我们倡导,精神贫困用阅读滋养,支教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支教;精神扶贫;阅读

一、当今国民的阅读现状

21世纪的现代社会,由于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仍存在着贫富差距悬殊过大的问题。阅读就是丰富灵魂最便捷的方法。然而,我们国家的全民阅读现状令人堪忧。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民阅读人数和信息量有了明显的提高。阅读模式的转变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渠道和机会进行阅读,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品味,可是,量的提高并没有带动质的同步飞跃。各大书店和网络排行榜热销的大多都是成功学,励志学等书籍,中国传统的经典名著却鲜有问津,被冷落在一角。阅读种类的选择反映出国民心态的浮躁,急功近利。大多数人不愿意花时间沉下心来静静地阅读中国文化的精华,感悟其中的思想内涵,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精神趣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作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纳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关于建设学校型社会的要求,开展了“全民阅读”的活动,号召好阅读全民共参与。全民是一个集体概念。按照区域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来分,它由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组成。毋庸置疑,城市的阅读资源较农村更为优越便利。农村儿童阅读量仅为城市儿童的1/7。城市人口的文化素质也高于农村人口。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政策,积极响应号召,莘冉社会实践团队赴山东省聊城莘县柿子园镇郑庄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乡村夏令营活动,旨在传播优秀文化,引导同学们爱上阅读,逐渐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受益终身。

二、教学者的阅读情况个案

作为中文系学子,在大学两年的时间里,我的阅读量超过了200本。种类涉及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社会学,医学,教育学等。阅读和写作是我的热爱。课余时间的写作包括散文,随笔,课堂思考,电影观感,旅行日记,阅读心得等。莫言的乡土文学和严歌苓的女性文学令我倾心。我把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在河北省级学术刊物《大众文艺》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莫言笔下的红与黑——以红高粱为例》。阅读让我看到别人多姿多彩的人生,拓宽了我的视野,使我看到生活的多种可能;阅读还让我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能对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做出评价;阅读让我享受独处的快乐,学会和自己交流对话,给自己一点时间和自我单独相处;阅读还让我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和热情,不断去发现探索世界上的奥秘;阅读和写作也让我慢慢学会正确,清晰,完整地表达自己,帮助我发现生活的意义。“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请先从成为一名好学生开始。”当一名老师是我的理想。为学生读书,其实是在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让自己变得优秀;为自己读书,可以不断更新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间接地起到为学生服务的作用。教师是一门幸福的职业,因为读书――幸福的行为,就属于教师本职工作的范畴。为自己阅读,为学生阅读。读书是不仅是我当下作为一名中文系学生的本分,更是我将来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基础。为此,我担任名著导读课老师,把自己的阅读经历和心得方法分享给孩子们,希望能为孩子们的阅读带来些许启发和帮助。

三、阅读课程的设置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由烟台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兰翠教授带队,共10名人员。其中,有一名研究生领队,九名本科生队员。本次活动还是传统支教模式的转换和升级。传统意义上的支教是由具备一定学科专业能力,接受过高等教育,道德素质良好的社会人士,深入到贫困偏僻的乡村校园,用现代化的授课方式给学生们讲解知识点,传授书本知识的社会公益性活动。目的是为了支援边远地区的教育教学发展。此次莘冉国学夏令营,不同于传统支教的地方在于:首先,在模式上,它打破了传统的课本知识的灌输传授,不再是单纯地讲解教授书本上的应试内容,而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比如有毛笔课,板报课,传统礼仪课,安全防范课,弟子规课,三字经课,名著导读课等。其次,在目标上,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比如在开营仪式上设置的心愿瓶环节让我们通过孩子们的对未来的期待了解他们的心理诉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地奋斗。最后,在方法上,采用小班教学制,40人左右为一个班,每节课有1名主讲教师,2名助教,协助主讲教师顺利进行教学活动。同时,我们还进行翻转课堂的创新设计,鼓励学生自主发言,阐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大胆与老师同学交流提问,学会清晰,完整,准确地表达自我。 名著导读课是我在本次乡村夏令营中所负责的课程,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偏小,理解能力弱的特点,旨在引导同学们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补充。9个课时,每个课时90分钟,平均每个班3节课,授课方式以板书,讲解,开放式提问为主,还有设有奖励机制:为积极动脑筋思考,踊跃回答问题的学生发放名著读本,鼓励其多读书,读好书。上课主要给学生介绍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以及中国经典的文学作品,比如《论语》《骆驼祥子》《边城》等。通过大概梳理作品情节和线索,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自主进行课外知识的学习,在阅读中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受教者的阅读情况及解决对策

本次实践地点位于山东聊城莘县柿子园镇郑庄小学。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该校的小学生每学年的阅读量仅为0.04本,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他们阅读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家长购买,亲戚朋友赠送,学校发放这三种途径,可见获取书本的渠道狭窄;阅读内容大多数是漫画,小人书,童话故事书,由此可见孩子们的阅读内容具有随意性,娱乐性,单一性的特点。经随机采访抽查,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情况存在“四不”问题:生字生词不认识,该读什么书籍不清楚,阅读兴趣不浓厚,阅读资源不充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莘县属于山东省相对贫困的地区,是国家重点扶贫县。经济的落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农民收入的低下,是造成当地学生阅读量不高的根本原因。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国情决定了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和农村的图书资源差距大。经走访调查,莘县柿子园镇没有新华书店和图书馆,村民们要到县城才能解决买书看书问题。买书没钱,看书路远,其中要耗费不确定的财力精力,这又给孩子们的课外阅读造成一个不小的障碍。另一方面,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农村孩子的家长受教育程度低,阅读观念和文化氛围的淡薄,不懂得科学指导孩子们读课外书,使得孩子们没有一个和谐的读书环境,思想贫瘠落后。想要克服以上这些问题,首先,国家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精神扶贫”“精准扶贫”的深度,广度,宽度。支持当地多方面发展经济,物质的贫解决了,精神的贫就容易攻克。只有“国富”才能“民强”,只有国家发展壮大,莘县人民才能切实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寻找阅读文化空间。其次,政府应该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加强图书资源公共设施的基础建设,结合莘县当地实际情况适度增加图书馆和新华书店,为村民读书提供硬件设备。精神扶贫和经济扶贫应该齐头并进两手抓。再次,莘县当地村民应该自觉提高文化修养,主动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新闻,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健康成长和精神需求,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让孩子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外,抽时间适量地阅读经典名著。最后,全社会应该发挥各自所长,各人所专,各尽所能,积极投身参与其中。教育与阅读不是一个国家的事,一个组织的事,一个机构的事,而是全民的事。社会各界人士都应该给予深切关注,利用新媒体扩大宣传力度呼吁爱心书籍捐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贡献出一份力量。我们当代大学生也应该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利用课余假期深入基层,走进乡村小学,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方法,介绍值得一读的文学经典,启发孩子们自行摸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模式,选择适量的课外读物主动阅读。能有所想,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触,让阅读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心灵,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徐飞.《读书——教师的第一修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第23页.

猜你喜欢

莘县学生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山东省莘县第二中学
快把我哥带走
感雾(外两首)
高质量农业产业化助力乡村振兴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1957—2013年莘县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