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装设计课程教学形式与改革
2017-07-15霍政锟衡水职业技术学院053000
霍政锟 (衡水职业技术学院 053000)
软装设计课程教学形式与改革
霍政锟 (衡水职业技术学院 053000)
现阶段我国高校设计类专业的课程结构大多沿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教学模式,课程结构源于八十年代包豪斯造型体系,课程结构长时间以来都处在固化概念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审美的转变,此类僵化的课程机制已无法匹配于当代人才培养及专业特色建设的需求。因此高校要全面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把民族文化资源及理念渗透至课程中,完善和改革既有的课程结构,持续深化新的课程机制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软装设计课程;教学形式;改革;蜡染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单纯的功能性环境已无法达到人们对精神的追求。装修可以让我们的居住环境具有更完善的状态,那么软装饰即为居室的灵魂,居室的风格、氛围的构建及主人的品味均体现于软装饰设计。而我们都知道,软装设计是相对前沿的行业,软装设计的对象大多为居室空间与商业空间中可移动的元素;现阶段我国高校室内设计专业均开设了此课程,文章将以软装设计课程教学形式与改革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一、现阶段软装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软装设计所涵盖的学科及知识面十分广泛,同时室内的软装设计要全面分析住宅面积及建筑装置等外在因素,在此基础上要结合居住现状,给出个体化的设计方案。通常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满足下述几方面需求:(1)达到功能上的舒适度需求,切勿华而不实,这也是软装饰设计的基本要求;(2)布局的协调性,需要达到室内设计元素的功能需求;在此基础上确保色调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及室内装饰疏密相间的特色。
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软装设计教学,并未从根本体现上述设计的理念,同时教学过程也存在大量的弊病,主要问题包括下述几方面:(1)常规的教学形式不能达到软装设计的要求,进而遏制了学生创新思维;(2)没有市场的针对性,因为市场调研不足,所以造成理论知识与实际断档,设计环节没有进行必要的思辨及考证,进而造成软装“设计感”不足;没有虚拟案例策划联系,进而造成学生设计方向盲目,应变力较弱。同时很多学生由于不理解软装饰设计在空间设计的作用及意义。将软装饰设计变得程序化,进而造成后期协调空间缺乏元素性与设计性。进而导致软装饰设计课程定位模糊、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教学体系老旧古板,无法与当今市场接轨,使此专业毕业生在软装饰设计就业中处于专业拿不出手、思维落伍的困境。
二、软装设计课程教学形式需强化“民族化”专业特色
2013年,上级教育系统等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高校民族文化传承及创新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教育首次把民族文化传承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国的教育战略与市场正在逐渐发生转变,同时呼吁高等教育的相关专业要开展富有文化内涵的教学改革,长此以往方可匹配与现阶段社会环境对人才的需求。
而蜡染技艺即为民族文化艺术中的核心构成因子,蜡染不仅具备民族特性及文化底蕴,同时蜡染本身为布艺,具有较强的设计感,因此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可以大量的应用于室内空间设计。所以,蜡染技艺渗透至高等院校软装饰设计课程教学,具有其特殊的意义。换而言之,在软装饰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设计蜡染床上用品、蜡染窗帘以及蜡染沙发用品,深化软装饰课程内容,构建具有强烈民族风的室内环境。将蜡染技艺渗透至软装饰设计课程的教学环节,完善课程教学的民族性及实践性,进而从根本深化专业教学的内容。在高等院校设计类专业,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蜡染技艺渗透至软装饰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不但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同时也匹配于现阶段室内空间设计侧重于软装饰设计的发展趋势。同时能够从根本上体现专业的“民族化”文化底蕴。因此挣脱以往高等院校设计类专业课程模式及教学机制呆板且没有特色的局面,从根本上深化产学研一体化的产品开发机制,为高等院校培养民族化创意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软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需传承民族技艺迎合市场需求
有着较强的地域性的民族技艺即为国内民族文化的核心构成因子,体现出华夏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元素,同样在少数民族的信仰、生产以及生活等方面的民俗活动中意义深远。
我们都知道,社会属性即为从出生就开始融入至特定的群体文化中,同时开始对此类群体文化承担着传承责任,蜡染技艺得以发展至今即为一种集体的传承体系。
近年来在工业全面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民族服饰的文化功能已被时代背景所弱化,工业文明所生产的商品对常规手工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很多人对蜡染的意义及审美的改变等众多因素,致使蜡染技艺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滞。因此怎样深化蜡染技艺的发展,推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再生并同步发展,不单单是业内人士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样亦为官方教育的侧重点。以深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与服务经济发展为基础的高等院校,和蜡染技艺侧重于实践性、技术性及创新性的特点可以予以有机的结合,所以,将蜡染技艺渗透至高等院校软装饰设计课程的教学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深化设计教学。同时能够传承蜡染技艺,完善学生的创新思维、迎合大环境下的市场需求以及传承传统文化,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项目为切入点,这种教学体系可以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进而培养匹配于市场需求的软装人才。经过专业化平台在教学中应用及实际项目为依托的教学具有下述几方面优势:(1)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2)利于激发学生的设计创作热情;(3)利于教学相长,教师能够从指导学生的实践项目中第一时间掌握市场需求。
四、设计教学深化学生创新能力
构成带入法:把空间透视图以简框线条形式予以体现,物体内部结构不用标出,下面将列举两个方法:(1)调整物体结构、大小、比列、以及线条;(2)调节画面结构,比如视平线区域。以此深化学生空间物体布局能力。在此过程中全程依附于蜡染设计。色彩带入法:在线框图中把相应物体空白区域予以上色,色彩可通过水粉及丙烯颜料填涂,画面需要整洁。线框图教师需要以民族化蜡染风格为主,同一幅图画出五种色彩效果:其中包括冷、暖、中性、红、绿等等。要求色调体现差异化意蕴。综合表现法:通过手绘线稿及电脑处理线稿,把分解的实际物体元素图片通过ps技术处理成软装效果图,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出相应的要求,以民族蜡染素材为主,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具有特色的蜡染作品。在完成打印后,通过上述相应的表现手法让效果图更为逼真。
众所周知,高等院校能够依附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备优势及师资力量,通过给学生增加传统及现代碰撞的命题,深化、整理并完善蜡染资源,在以往的课程基础上予以课程模式与课程内容的完善,使课程中包含蜡染技艺文化、蜡染相关图案传说的一系列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化民族风格软装饰设计项目实践,完善民族特色新课程机制,经过加强当代设计理论教学、蜡染技艺实践等教学改革,进而深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学生的角度来分析,无论是从蜡染技艺中的造型、设色亦或工艺,都会为这些学生构建创作及思考的空间。处在城市中的学生,在接受当代设计理念与传统蜡染技艺文化系统的学习与实践后,把相关的蜡染元素融合至室内空间的软装饰设计中,这样不但有助于深化学生的视觉审美,同时还可以完善学生对文化交接的思考及创新能力。
[1]王犹建,王洁,熊金汇,谢亨容.培养设计艺术类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实践与探索[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2]刘乃德,李福杉,高峻.绿化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2014年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14年.
[3]孙成财.范例教学理论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
[4]任绍辉,张莹莹.浅析“五感”理念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作用[A].2013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韩然.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视觉设计中显现出的文化意象[A].“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6]姚善良.有无相生·表形达意——论现代设计中的设计表达[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15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15年.
[7]李旭.从空白到空间——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现代室内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13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13年.
[8]岳忱瑞,冼宁,汤彤彤.论设计的创意思维与表现[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2年.
霍政锟(1980-),男,留学硕士研究生,河北省黄骅市人,讲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