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理念的广州大学城共享单车停放点设计思考
2017-07-15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510006
邱 婷 雷 莹 (广州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 510006)
解构主义理念的广州大学城共享单车停放点设计思考
邱 婷 雷 莹 (广州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 510006)
共享单车是当下流行的出行方式,随着投入数量的不断上升,出现了令人堪忧的现状:共享单车乱停放、损坏严重、维修点散乱等问题突出,因此确定了研究该项目的迫切性。然后尝试进行创新性地跨学科交流,结合自身专业的优势,确定通过解构主义的设计手法和形式语言,以装置艺术的设计形式,突破以往传统的美学原则,一改过往功能单一且趋同化的停放点设计。以广州大学城为试验区,通过具有开放性、多样性、互动性的雕塑建筑物即共享单车停放点,与岭南文化的传播问题相结合,实现文化与艺术的结合,创新性的宣传岭南文化,传递岭南精神。
解构;共享单车停放点设计;装置艺术;岭南文化
一、解构主义理论的提出
解构主义,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的西方世界普遍处于物质富裕的福利社会,然而物质丰富却使人们看到一个物质异化的世界,迫切需要精神上的满足。这时的西方世界处于一个风口浪尖的革命时期,美国的反越运动、黑人争取人权运动、法国由学生发起的“六月革命”运动以及对女权主义的维护等诸多因素激励着社会不同身份阶层的人们对根深蒂固的所谓的传统文化、权利和权威重新省思,并且进行抨击和挑战。再加之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的到来,扩大了人们的认知领域,促进了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发展等,导致了解构主义的产生。
西方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在基于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之上,对西方传统哲学思想的置疑,对逻各斯中心主义者认为的结构或事物的中心在其身和固守陈法的观念进行否定,并于1967年提出了解构主义理论。德里达关注事物的差异性、模糊性和流变性,突破静态封闭的压制性的思想文化体系。他反观传统和人类文明,采取继承、革新的态度,开辟出新的存在空间。
伴随着解构主义理论的兴起,对设计界、哲学、美学等方面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以一种新的理论高度为设计师提供了新的可能,创造出新的设计形式。其中,德里达本人对建筑兴趣颇高,意识到通过新的建筑对现存的建筑美学法则进行全面解构,摆脱固有的形态。著名建筑设计师伯纳德·屈米在肯定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上,倡导多元化、自由化的设计形式,从而促成了享誉世界的代表作品——法国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
解构主义以一个非美的哲学和颠覆传统美学的视角,在创作中追求不平衡、不稳定、矛盾、模糊、杂乱甚至是无意义、无目的的自由感觉,给人带来视觉上和心理上的双重冲击,意外地处于一种无束缚、开放性以及随心所欲的灵活空间。
二、“点”系统设计在广州大学城共享单车停放点的设计分析
如今,共享单车成为各大媒体、网络的热门搜索词汇,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共享单车争相出现在大众眼前,其投入数量更是趋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人性化的便捷性交通设计深得大众喜爱。然而,多彩颜色的背后实则是众多资本的角逐,随着投入数量的疯狂增长,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棘手的问题:乱停放问题突出、单车损坏严重、管理者和使用者之间的矛盾等。广州大学城的共享单车如今是师生们出行选择的首选,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造成了令人堪忧的现状。我们以广州大学城为试验区,为共享单车设计一个集功能性、符号性、导向性、标识性、文化性、现代性、地域性和创新性的停车系统。
广州大学城是一座既富有传统岭南文化又秉持高效、人文、活力的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小都市”,单车停放网点应以环岛主干线、景观休闲区域和各高校为轨迹,以“单车文化”为符号,宣传广州大学城内各高校的特色岭南文化,如:广州大学的传统广府文化、华南理工大学的岭南建筑文化、中山大学的岭南人文文化、广州美术学院的岭南艺术文化以及富有原生态岭南乡土景观的岭南印象园等,进而传播岭南文化,传递岭南精神。因此,广州大学城共享单车停放网点设计要具有开放性、功能多样性、艺术性、创新性,利用解构主义的方法,分解、重构、交叉、叠加,重视个体和部件本身,摆脱以往单一玻璃盒子式的封闭建筑设计形式,使空间相互贯通、设计形式多变组合,体现地域文化的特色,强调人性化设计,发挥城市驿站的作用。
在确定采用解构的设计方法之后,如何构图共享单车停放点的设计呢?联想到著名建筑设计师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设计,严谨的点、线、面三个系统的构图方式令人印象深刻,通过解构手法和形式语言,丰富现代景观设计的形式语言。解构主义理念下的拉·维莱特公园设计打破传统公园的造园形式,独特的创意思维、扎实的理论基础,合理运用点、线、面的系统设计完美地呈现了一个属于21世纪,与众不同且有深厚思想内涵的公园,使其成为了一个无中心边界的开放性公园,与城市景观相搭配,功能复合型且文化多元性的大众交流场所。
其中的“点”系统的设计是最受瞩目的,屈米称之为“Folie”,遍布于全园的二十余个“红色疯狂建筑物”,采用金属钢制的现代材料,基本上都是以边长为10米的立方体,进行空间体积的变异,且功能多样和形状不一。屈米虽没有确定这些“红色疯狂物”的功能,将其功能取决于人们的现实需求。这些“点”状建筑可谓各司其职,或是咖啡厅的存在,亦或是展厅、观景台等。“点”元素的形式设计表面上似乎杂乱无章,毫无章节可循,但实际上十分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与周围建筑物形成强烈的对比,也成为了具有功能性、地域性、导向性的公园标识。“点”系列设计灵活地解决公园的地形限制问题,因地制宜,跳出传统设计原则,运用解构的形式,创造性地进行重构和再构空间的设计。
广州大学城共享单车停放网点设计思考与拉·维莱特公园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后者采用点、线、面系统设计形式,前者的项目组成员经过实地调研考察,构思通过装置艺术设计、集约型设计以及再设计的设计形式,缓解甚至解决当前共享单车停放的相关问题。其中装置艺术设计可向“点”元素的设计借鉴与学习,采用分解、概括、抽象的时候,突破以往规矩的单调的竖桩式单车停放点,全方位地考虑功能设置的多样性,创新性地将单车停放点设计与景观小品形式、休闲公共空间的装置艺术展厅等多元化形式相融合,体现人性化设计。更在拉·维莱特公园的“点”设计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设计想法和文化构思,是一次城市景观重构和再构空间的设计,从而展现广州大学城的岭南新景观。
三、抽象雕塑感的装置艺术设计
在学习和借鉴了许多国内外优秀单车停放设计的案例,阅读了关于拉·维莱特公园多篇文章之后,我们对广州大学城共享单车的乱停放、单车损坏严重等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经过多个设计方案的构思和基于当前大学城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对共享单车停放网点进行位置的选取。经过讨论,我们一致决定采用装置艺术设计的形式为主,缓解共享单车停放问题,并将其作为一次岭南文化标识的建构实践。
一是因为共享单车停放问题突出、损坏程度严重,扰乱正常交通秩序。因此,共享单车停放点设计是对环岛大学城各停放网点的综合设计,进行规范化的定点停放,科学设置站点,减少因天气、人为等因素所引起的经济损失等问题。
二是因为广州大学城汇聚知识、传承文化、传递精神,许多高校具有特色的学院文化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年轻、活力、新潮的青年大学生对于突破传统的艺术和设计形式的装置艺术设计会更加喜爱和青睐,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装置艺术设计形式与共享单车停放点相结合,是一次突破性尝试,将给广州大学城注入新的生命力,添加一道新的风景线。
三是通过科学停放站点的设计,实现文化与艺术的结合,以大学城内各高校所特有的广府文化、岭南建筑、人文、艺术文化和其它具有岭南特色景点为轨迹,以“单车文化”为符号,标识各高校领域,传播岭南文化。大学城的岭南新景观会使游人感受到和谐、健康、自由的城市生活景象,场所景象透出了走向“公民城市”的晨曦,感受到自由、舒适的氛围,传递这座岭南城市的魅力。
装置艺术,是一种不受传统美学形式限制,具有流变性、互动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甚至连创作它的艺术家也无法把握其意象,更加注重观众的参与,创造出更多观众参与的活动空间,同时也是深受解构主义理念影响的设计类型。解构主义风格的拉·维莱特公园位于巴黎邻近郊外的地方,周边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通过“点”元素设计,造型多变、功能多样的二十余个红色建筑物成为公园的典型标识,同时也体现了对多元文化的兼容性、功能复合型的追求。
广州大学城共享单车停放点的设计基于前者的学习基础上,将抽象雕塑与单车的停放功能相结合,不仅满足了视觉审美的要求,还使得公共环境有一定的参与性。通过借鉴“点”元素设计的造型多变这一特性,将单车停放点的结构造型通过点、线、面不同形式的结合,呈现独特且多变的视觉形象。再加之岭南剪纸特有的镂空手法加以修饰,每一处共享单车停放点均以不同的单色展示,如富有活力的黄色、富有幻想的粉色,纵横交错的方框形结构和半镂空式或单纯的圆圈造型式样,进行多变的组合以及彰显青春活力的色彩装饰,与大学城的景观相称之。多彩的颜色和多变的解构,背后是突破过往单车停放点功能单一、无特色且趋同化的设计,展现了勇于摆脱陈规设计,敢于追求创新设计的风采。
这一个个体积感强、色彩悦目的停放点设计,以装置艺术的形式,实现了共享单车的有序停放,解决了维修点散乱的问题,提供了游人休憩、欣赏景观的空间,提供查询大学城内十大高校和具有岭南特色的景点信息,展示岭南文化相关介绍,充分地发挥着景观小品、雕塑展示的作用。这是一个本土文化与现代气息相结合的设计,运用解构的手法,大胆创新实践,注重空间相互贯通和开放性,强调大众的参与,实现城市驿站的作用。
通过单车文化带动人们了解真实的岭南文化,学习岭南精神,以一种轻松有趣的形式去传承岭南文化,传递岭南精神。共享单车停放点设计不仅在外观造型上要具有解构风格的特征,同时要体现设计的创新性、多样性、文化性和地域性的要求。
四、岭南文化的精神体现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它不断吸收和融汇中原文化、海外文化,展现其求变求新、兼容并蓄的精神风貌。而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之一,作为在广州学习和生活的在校生,对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着一份责任和担当,将岭南文化的精神体现与广州大学城共享单车停放点相结合,是一次立足于当下的岭南文化建构实践。
岭南文化注重文化开放性,将外来优秀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汇,并具有当今倡导的创新精神,力求消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我们将广州大学城共享单车停放点设计基于解构主义的理念之上,也是与岭南文化所倡导的文化多元性相融洽的。解构文化是不同文化交汇的一种重要体现,通过解构的手法使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继承与发展,利用独特的艺术形式,不再墨守成规,敢于突破旧模式,进行富有创造性地重构和创新。
五、结语
正如德里达所指:解构主义相信传统是无法砸烂的,后人应该不断地用新的眼光去解读。将岭南文化的宣传与单车文化相结合,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以装置艺术的设计形式,造型多变且色彩鲜艳的雕塑建筑吸引大众的眼光,从而了解岭南文化,传递岭南精神。将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相结合,要求我们要有创新性,敢于摒弃落后的思维方式,运用新颖的艺术形式去继承并发扬它。学习岭南文化的创新精神,不断开拓进取,更要有一颗开阔的胸襟去包容当代文化的多元性,岭南文化才能焕发新时代的光芒,得以更好地继承与发展。
[1](俄)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罗世平,魏大海,辛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05.
[2](俄)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05.
[3]陆元鼎.岭南人文·性格·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06.
[4](法)雅克·德里达.声音与现象[M].杜小真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010,10.
[5](法)雅克·德里达.论文字学[M].汪堂家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02.
[6](法)雅克·德里达.书写与差异[M].张宁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05.
[7]王向荣.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8]NULL.理想空间.城市商业的点线面[J].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10.
[9]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10]俞孔坚.论景观[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