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读李元洛《诗美学》

2017-07-15北京陈骏涛

名作欣赏 2017年28期
关键词:修订版通史诗学

北京 陈骏涛

我读李元洛《诗美学》

北京 陈骏涛

——编者

我读李元洛先生的《诗美学》,是在二十多年之前,读的是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年的初版本。说实话,我对诗学仅具备一点基本的常识,一向没有什么研究,那是一次完全带着任务的阅读。起因是当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要上马一个叫《中华文学通史》的浩大工程,属“九五”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共十卷,由当年文学研究所所长张炯先生、学术委员会主任邓绍基先生和资深研究专家樊骏先生出任主编。我参加的是“当代文学编”理论批评部分若干章节的写作,这些章节修订入书后总共约计八万余字。其中有一章是“新时期活跃的理论批评家(下)”,特别列出了“诗歌研究与谢冕、李元洛”一节,把谢冕和李元洛作为新时期诗评家中两位代表性的人物推出。其间曾这样写道:“作为诗评家,如果说谢冕是以热烈的、开放的、进取的文化性格,而成为一个不安分的文学时代的独特产物和典型代表的话,那么与他基本上属于同代人的李元洛,则是一个冷静、稳健、扎实的求索者。” 二者文化性格的不同,造就了他们各自不同的诗论。固然当年谢冕的诗论既出,那种“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局面,在李元洛这里始终未曾出现,但李元洛的诗论更具潜移默化的特点,对它长远的影响似也不可低估。

这样,当年我就因文而与李元洛先生相识了。具体涉及他的《诗美学》,在《通史》一书中,曾这样写道:“这部五十余万字的论著,既是李元洛本人研究诗学的集大成的成果,也是当代诗学研究成体系的代表性著作。他从诗歌美学的高度解释诗歌创作现象,从诗的审美主体的美学心理机制出发,探讨诗的思想美、感情美、意象美、意境美、想象美、时空美、阳刚美、阴柔美、含蓄美、通感美、语言美、形式美、自然美、诗艺的中西交融之美,最后归结到诗人与读者共同的审美创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诗美心灵流程,也造就了这部著作的独特的体系。”

对李元洛的诗学观念,在这部书中是这样表述的:“李元洛关于诗学的主要观点是:中国的新诗应该纵向地继承传统,横向地向西方借鉴,以中为主,中西融汇;解决好社会学与美学、小我与大我(小宇宙与大宇宙)、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再现与表现、作者的创造与读者的再创造的辩证关系;力求民族化、现代化、艺术化和多样化。他的这些观点被认为是稳健的诗学理论主张。”

这就是《中华文学通史》当年对李元洛的初版《诗美学》的基本评介,这些评介固然最初系出自我的手笔,但成书之后,实际上也就代表了当年《中华文学通史》编者的观点。

如今,《诗美学》一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度推出了修订版,修订版书前还有黄维樑先生的一篇大序:《古今遐迩贯珍书》。由于时间匆迫,我一时还难以对新旧两个版本的《诗美学》做出认真的、对照式的比较分析,但我相信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者的鉴别力,也相信写序的黄维樑先生的学养和眼光,此书的新版肯定要比旧版更有推进!故特草此小文,借以祝贺同龄人李元洛先生及其《诗美学》一书全新登场!

我因年事已高,思维迟滞,加以行动不便诸原因,不能出席此次研讨会,深感遗憾!仅草此小文,权充研讨会的发言,不当之处,尚请李元洛先生、黄维樑先生和与会的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李元洛,1937年生,湖南长沙人。历任《湘江文学》评论组副组长、组长,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湖南分会副主席、创作研究室主任,湘潭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诗歌理论和艺术的研究。李元洛先生的《诗美学》初版于1987年,2016年10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修订版。值修订版出版之际,出版社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召开了关于此书的研讨会。本刊选发本次研讨会的部分文章,既是对李元洛先生的致敬,也是想通过此书,让我们的读者了解李元洛先生及其专家学者对于诗歌美学的相关研究,也期待能由此引发读者对此话题的思考与讨论。在此也特别感谢陈骏涛先生的穿针引线之劳。

2017年9月10日教师节草就于北京耄耋斋

9月17日修订

作者

: 陈骏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曾任《文学评论》编辑部主任、杂志社副社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猜你喜欢

修订版通史诗学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背诗学写话
蔡美彪心语
Interpreting Foregrounding with the Figure/Ground Theory with a Case Study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新加坡竞争委员会公布一系列修订版竞争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