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017-07-14金春明

商情 2017年19期
关键词:人治保障法治

【摘要】 法治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必然推行的一种制度,法治之所以优于人治,不仅是制度上的优越性,更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法治是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保障,只有好的制度才能被人民所接受,只有人民愿意接受的制度才能使法治有效的推行,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法治;人治;经济;发展;保障

“法治”一词很早就出现在古书中。《晏子春秋·谏上九》:“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淮南子·氾论训》:“知法治所由生,则应时而变;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英国思想家洛克说:个人可以做任何事情,除非法律禁止;政府不能做任何事情,除非法律许可。法治,是给公民以最充分的自由,是给政府以尽可能小的权力。法治社会的真谛在于:公民的权利必须保护,政府的权力必须限制,与此背离的就不是法治社会。

什么是法治?谓根据法律治理国家。与“人治”相对。早在我国历史发展的初期,自夏商周开始,后又到春秋战国,最后在公元前221年由秦始皇统一了全国,开始实施中央集权制,即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也是最高级别的人治。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废除分封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都是日后各国首建国家学习之典范,然而由于人治的过分干预、权利无束缚的滥用以及秦始皇的徵敛无度、好大喜功,导致赋税奇重,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滥用职权,急功近利的大肆修建长城,推行严刑峻法,才出现了焚书坑儒的惨剧。秦始皇无论在政治、军事、文化上都有他伟大的功绩,但是他残暴的个性,却使人民痛苦不堪,这也是导致秦朝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存在了15年的重要因素,由于没有集中推行法治,百姓没有得到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百姓的生活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严重不均衡导致国家受一人之力干预发展,不仅经济发展严重受阻,国家的稳固也不能长远,这也是专制王朝必然被推翻的铁证,其法治于人治的优越性自然显现。法治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程度,如果过分依赖人治,不能合理、有效的推行法治,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得不到保障,不仅是经济发展不均衡,而且这个国家也不能久立于世。再又如公元618年唐朝的建立,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经济、文化、政治真正转变为国际化的重要时期。唐朝是一个强大而繁荣的时期,鼎盛时期人口达8000万之多,唐朝始建之初就开始推行法治,明确了严格守法与执法的重要性,废除了不少旧制,以宽简之法实施于世。德本刑用,严明法制就是唐朝稳定发展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的重要因素。唐朝的经济发展从当时的税赋和货币状况,以及当时的手工业发展状况不难看出,这也是严格推行律法的体现。有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状况支撑,唐朝不断地的扩大版图,在军事上屡立奇功,地域范围不断扩大,百姓生活无忧,也使得唐朝出现了一大批文人,也相应的推行了一些外交制度,促进与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使唐朝的文化朝着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一度到达了繁荣鼎盛的时期。积极推行法治,使人民的利益得到有效的保障,不一味的追求权力的最大化,这也是唐朝存世近300年的决定性因素。由此可见,积极推行法治,百姓的利益有了保障必然国富民强,国家的利益才能稳固,不推行法治而以人治替代,不仅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更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最终还会导致国家的灭亡。

当今社会,资本主义体制的国家数不胜数,一味的追求利益最大化使得一些国家只顾眼前的利益,导致人民的利益差异化越来越明显,英国的公投脱欧就是最好的证明。英国是早期资本主义的追随者,早在1688年就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成为最早的工业化国家,国力迅速强大起来。英国的领土横跨七大洲,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然而在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公投脱欧,截止投票结束,脱欧阵营领先114万选票,英国脱欧已然成为定局。英国并非欧元区国家,可以拥有自主的财政政策,但对欧盟事务的话语权上英国一直很难融入其中,这就导致了各种利益的明显分化,英国在的欧盟的地位也在逐步丧失。与英国民众的疑欧、退欧情绪相对应,欧盟其它民众国也对英国的“不可靠”日渐不满,他们认为英国不仅不对“欧债危机”献言献策,还一直扮演着“拖后腿”的角色,还反对金融监管,更加激化了英国和欧盟之间的矛盾和不信任,这也是最后导致英国脱欧的直接因素。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推行法治的道路上依然困难重重,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国家的经济不能有效、持续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人民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国家的发展也必然会导致法治的难以推行。一个国家的法治如不能将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将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只有持续的保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使人民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才能使国家日渐强大起来。

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法治的平等民主、法律至上、依法办事、制约权力的原则和宗旨更是经济社会发展坚不可摧的基石。尤其在社会主义社会,法治之优于人治的地位和作用,更能体现当今时代的趋势和潮流,法治也将成为日后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也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法治是一个国家高度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法治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推行,是因为国家是由人组成的,而不是由个人意志来控制的。一个国家的发展必然体现了人民的需求,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发展结合到一起才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不应该是由一个人甚至几个人来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方向,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的利益,使人民的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決,这才是一个法治国家的治国标准,法治是一种国家制度,无论意识形态国家体制如何,只要人民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国家才能稳固的发展。

面对日益凸显的经济全球化问题,法治的推行也是不分国家体制的,一个国家想要稳固的发展,必然先将经济发展放在首位,经济发展了才能带动社会发展,人民的利益得到了保障,社会才能稳定和谐,才能带动国家发展。众所周知,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虽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也仍处于小康水平,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大力发展经济,从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拉开了我国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建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改革开放的成果显而易见,也将促使全国各族人民向2020年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继续迈进。一个国家的法治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与人民的利益相结合,一个国家的根基在于实现人民的民主,即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虽是一个国家,却也实行两种制度。自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我国的主体依然实行社会主义,香港乃至后来的澳门继续实行资本主义。众所周知,香港是全球高度繁荣国际化的大都市,是施行基本法的亚洲最安全城市。香港是国际和亚太地区重要的航运枢纽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连续21年经济自由度指数位居世界首位。香港素以优良治安、自由经济和健全的法律制度而闻名于世,香港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引领亚洲的风向标。2016年香港的GDP总量大约为3156亿美元,折合港币为2.4万亿港币,同比增长1.9%,受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2017年预计增长2%到3%。2016年香港的治安继续保持平稳,犯罪率创44年来最低,2016年罪案总数6.06万件,比2015年减少7.2%,创1971年以来新低。由此看来,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稳定发展,经济发展是首要前提,人民安居乐业,就业率实现全覆盖,人民的利益得到保障必然会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这也是香港推行基本法,实行法治的重要原因。我们推行法治,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又体现人民的意志,又积极将法治推广开来,保障人民的利益,终将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推动国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法治之所以优于人治,不仅是制度上的优越性,更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只有好的制度才能被人民所接受,只有人民愿意接受它,才能使法治有效的推行,才能使人民的利益得到保障,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固发展,才能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国家的发展必须坚定的坚守法治,同时充分发挥道德的教化功能与作用,使法律与道德相得益彰,共同来打造一个完美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卓泽渊.法理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291-307

[2]宋美桦,圣国兵.试论法治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战略地位[J].福州党校学报,2016,(3):17-20

[3]崔洪建.英国:退出欧盟?[J].世界知识,2012,(23):32-33

[4]李昌道.“一国两制”是香港基本法的法理核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6-60

作者简介:

金春明(1989-),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硕士在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方向:经济法学。

猜你喜欢

人治保障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现状分析
从人治与法治的结合谈农村治理现代化
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 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
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的确定与保护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人治”“法治”结合,促进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