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众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当代启示

2017-07-14覃钰皓

商情 2017年18期
关键词:当代启示

覃钰皓

摘要: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率先在当代中国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道路,对丰富、发展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大众哲学》体现出的理论与实际、哲学与群众、思想与时代相结合的精神,对于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

关键词:《大众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当代启示

在20世纪30年代,由艾思奇著的《大众哲学》一经问世就受到人民群众的热捧,仅在解放前就印行了32版。该书作为“中國学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通俗化的开山之作,曾长时期地影响了我国的哲学界”,启发和影响着几代青年走向革命的道路,同时也给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提供了丰富经验和重要启示。

一、《大众哲学》的理论贡献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中国的革命事业呼唤新的正确的理论指导。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众哲学》的出版,不仅解决了当时人们认识上和思想上普遍存在的困惑和疑难,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理论贡献。

一是将哲学从腾云驾雾的神秘中解放出来,将哲学与群众紧密结合。

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系统阐发,推动其广泛传播。

在当时中国,随着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落潮,来自于西方的哲学流派和产生于本土的传统哲学等各种文化思潮纷纷涌现,艾思奇一方面不断批驳各种错误的哲学思想,另一方面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哲学》尽管是一本通俗读物,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进行了较为完整和准确的阐述,分别论述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将概念、范畴和基本规律有机统一。

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进行了深化研究。

艾思奇在《大众哲学》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许多问题的阐发都包含有自己独立的见解,特别是对人的认识过程进行了深刻分析。李公朴在序言中强调,“虽然是通俗化的著作,但是也有许多深化的地方。尤其是在认识论方面的解释,如哲学何以有党派性的问题,如‘变革的实践何以能成为真理标准的问题”。

二、《大众哲学》的主要特点

作为广大群众喜爱的《大众哲学》做到了哲学与实践、哲学与群众、哲学与时代有机统一,其本身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哲学理论。

《大众哲学》没有像一般的教科书那样板下脸来对哲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进行精准的分析,而是以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典故为引线,在形式上采用日常对话聊天式的通俗语言,将哲学原理渗透其中,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符合人民群众的认知习惯,收到较好的效果。二是从大众的思想实际出发,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为人民大众所掌握,哲学的生命力才是持久的,才能变成指导社会变革的巨大的物质力量。”为了便于普通民众的理解和掌握,《大众哲学》在内容设计上十分注重使用群众生活身边的日常事物、人们普遍熟知的历史事件和民间谚语来阐述哲学理论。他曾形象地将《大众哲学》比喻成让一般群众能消化的“一块干烧的大饼”,而不是让阔少们享用的“装潢美丽的西点”,他“希望这本书在都市街头,在店铺内,在乡村里,给那些失学者们解一解知识的饥荒”。艾思奇通过事理结合的方式将产生于西方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用中国化的言说方式传递给了人民群众。又给读者以启示和思考,符合人民群众的思维实际,便于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接受。

三、《大众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现实启示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社会的面貌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任务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更迫切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开山之作,尽管也存在着诸如对学术理论研究重视不够等不足,但对于当前我们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新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每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诞生之初就属于大众的哲学,但“本质上属于人民大众的哲学并非天然地具有大众化的普及的形式”,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自觉努力。当前哲学与生活部分脱节的现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所面临的种种困难,要求哲学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实际行动向人民群众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每一名哲学理论工作者都应该做到,既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准确把握基本原理,又要关注社会生活实际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实践,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解答大众困惑,在不断探索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民群众的有机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进程。

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应坚持群众路线,立足于群众的思维习惯和实际进行普及宣传。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中,应以艾思奇《大众哲学》为榜样,从农民、商人、学生等一般群众的表达方式、思维习惯和日常生活实际出发,用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而不是晦涩难懂的学术语言来表达思想,要与群众平等的交流探讨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要通过对事例的深刻剖析来阐述道理而不是高度抽象的概念逻辑演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就应始终站在大众的立场上,把抽象的理论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让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大限度地亲近大众,把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引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必须与时俱进,关注和解决时代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真理吃透,用以回答中国的实际问题,在与实际的结合中升华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成果,并使之通俗化、大众化,为群众所接受,这是《大众哲学》成功的最重要的内在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始终关注时代主题,要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3]毛泽东选集(第1、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艾思奇.艾思奇全书(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当代启示
毛泽东关于党的作风建设思想的当代启示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宋代分路取士与凭才取士的论争及其启示
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的异同及其当代启示
“语录体”著作的特点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
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启示
毛泽东的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
爱泼斯坦对新中国外宣工作的贡献及当代启示
曾国藩的树人育才之道及其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