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溪淮水合流处附近的地名遗产

2017-07-14顾庆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王徽之青溪桃叶

顾庆

青溪,开凿于东吴赤乌四年(241年),是南京一条古老的南北向人工河流。它源于紫金山第三峰,南流入城后,汇入古称淮水的十里内秦淮河。在古青溪水道与内秦淮河合流处附近,不大的范围内云集了五个古老的地名:钓鱼巷、桃叶渡、邀笛步、利涉桥、淮清桥。古老的地名记录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承载着人们对故土家园的守望,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去研究与传承。

一、钓鱼巷

钓鱼巷位于古青溪水道与内秦淮河合流处的东北角。外秦淮河的游鱼穿过明初修建的东水关底层的过水券门,在内秦淮河段聚集,使这里成为人们垂钓的好去处。相传明武宗朱厚照、清乾隆皇帝都曾到此处钓过鱼。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就提到了钓鱼巷。史书上讲的“六朝金粉地”是泛指南京,实指钓鱼巷向西直到夫子庙一带的内秦淮河两岸。清代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道:“自文德桥至利涉桥、东水关,夜夜笙歌不绝。”

二、桃叶渡

桃叶渡的位置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就位于古青溪水道与内秦淮河合流处的西北角。民间传说在东晋时期,这两条河的岸边栽了很多桃树,春天起风的时候就会有桃叶接连不断地飘落于水面,于是谓之桃叶渡。关于桃叶渡的另一个传说则颇具浪漫色彩。东晋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当朝驸马王献之有个爱妾叫桃叶,她往来于河两岸时,王献之放心不下,常常亲自在船埠迎送,并为之作《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从此这个渡口便名声大噪,而被称之为桃叶渡了。

三、邀笛步

“晨过杏花村,晚来桃叶渡。何处好停舟?前头邀笛步。”邀笛步原名萧家渡,今具体位置已难考证。相传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王徽之奉诏赴都城建康(今南京),行至桃叶渡附近的青溪码头时泊舟,岸上东晋大将桓伊车骑正好经过。桓伊出身于士族大家,因参与淝水之战有功,官场正春风得意。王徽之知道他擅长吹笛,便差人对其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虽为权贵,而且与王徽之素不相识,但是十分敬仰王徽之的才华,便二话不说,取笛下车登舟,坐倚胡床为王徽之演奏《梅花三弄》,奏罢飘然而去,在此期间两人自始至终都没有交谈过一句话。这就是历史上留下的“停艇听笛”的一段美谈,而邀笛步则成为南京最耐人寻味的古地名,至今很多地名学家都无法很好地解释“步”是什么意思,也想不出用什么其它更好的字来代替。

四、利涉桥

利涉桥曾位于桃叶渡旁。《红楼梦》中《桃叶渡怀古》诗曰:“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但古时桃叶渡处水面并不像诗中说的那样,而是水深流急,并且是现在的三倍之宽,风大浪急容易翻船,因此经常有人在此溺水身亡。王献之在诗中描述了渡口的凶险:“桃叶复桃叶,渡江不待橹。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这种情况延续了千百年,直到清顺治年间,才在此处建桥。利涉桥建好了,桃叶渡却荒废了,这就让一批文人墨客怅然若失,他们找借口说,这座桥破坏了风水,从此南京出不了状元、进士了,于是硬是将此桥拆除。但是老百姓可没那么多閑情逸致,在民众的一再要求下,官府被迫重建了一座木桥。民国后期,风雨飘摇的木桥被再次拆除。清代吴敬梓故居“秦淮水亭”就坐落在附近内秦淮河南岸的东关头,他在《儒林外史》中著有名篇“沈琼枝利涉桥卖文”。民国初年,朱自清与俞平伯同游秦淮河,他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文中写道:“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利涉桥侧曾有问津茶馆,其与原先坐落在桃叶渡旁的问渠茶馆齐名。

五、淮清桥

淮清桥毗邻桃叶渡,位于青溪之上。此桥初建于南朝时期,明代重修成石拱桥,是南京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古桥之一,虽然历代均有修缮,但主桥桥墩一直没有动过,基本上保持原样,现为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淮清桥的得名,就是因为这里是内秦淮河与古青溪的合流处,取内秦淮河的一个“淮”字,再加上青溪的一个“青”字,就成了建在这里的桥的名字。明末清初才女纪映淮诗曰:“清溪有桃叶,流水载佳人。”“青溪”又称“清溪”,所以后来逐渐称“淮青桥”为“淮清桥”。清代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中,三次提到此桥都称为“淮清桥”。如杜少卿拉着迟衡山去寻房子,“当下走过淮清桥,迟衡山路熟,找着房牙子,一路看了几处河房,多不中意,一直看到东水关”。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淮清桥”的写法是民间以讹传讹,如民国时期南京著名学者夏仁虎在《秦淮志》中记述:“(淮青桥)为秦淮与青溪汇流处,故曰‘淮青,今误作‘清。”

注: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个人课题”《南京地学游初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十三五”个(9)字第Om4811号。

猜你喜欢

王徽之青溪桃叶
心里关着蝴蝶
转亲
未知生,焉知死
青溪
桃叶研汁止痒方
几种药剂防治桃叶螨药效试验初报
给俺吹个曲儿
给俺吹个曲儿
《古诗三首》拓展阅读
——青 溪
兰亭序(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