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量法探究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统计问题
2017-07-14库小贝
库小贝
【摘要】高校大学生就业受到新时期下各种因素影响后是否发生变化对于高校及社会在未来教育改革方向的探索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基于质量法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在就业区域、就业行业分布、薪资待遇、专业相关度、就业后离职次数等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质量法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学生总数大大增加,受到当前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以来投入较大关注,基于质量法分析大学生在新时期下的就业情况对于未来高等院校的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针对当前阶段毕业大学生的就业率以及相关的就业情况做出分析统计,并针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提出一点浅薄的建议。
二、基于质量法分析大学生就业情况的意义
20世纪末,国际劳工组织在劳动大会上提出“体面劳动”的概念,使得就业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高质量的就业意味着就业者权利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以及丰富的就业选择。现阶段由于受到国内教育改革影响,大学生总数大大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复杂,运用合理的方法对大学生毕业情况进行统计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质量法进行就业状况统计能够直观地体现出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大学生就业的综合状况,对于未来进行相关政策调整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够被量化的概念,是一个将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概念,其中包括大学生的就业率、就业满意度、专业相符度、薪资待遇、工作地点、工作环境等。
三、高校大学生现阶段的就业状况统计分析
通过对网上数据进行调查,笔者就近五年来高校大學生的就业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大学生的就业率、就业满意度、专业相符度、薪资待遇、工作地点、工作环境等问题开展思考。
(一)就业率
近五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直线上升,就业人数也呈现较为快速的上升趋势,整体就业率渐渐上升最终稳定在91%左右。2015年高校毕业人数呈现历史新高,该年的高校学生就业率一定程度上能够表现出近年来大学生的整体就业率水平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吸收能力。2015年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就业率为91.7%,基本表现出稳定的状态,自主创业人数也较2013届的2.3%上升到2015届的3.0%。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到近年来大学生对经济结构变化有着很好的适应能力。但在未就业的人群中仍旧有将近一半的人处于一种待就业状态。
(二)就业满意度
网络大数据显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均较高。此外,旅游、英语、信息安全技术等专业也至少两次出现在就业满意度Top10榜单上。除此以外,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专业在最近两年中表现出较高的就业满意度。但一直以来热门的建筑学专业在近年来就业满意度出现下滑。国内外交流更加密切使得小语种专业待遇渐渐提高,其就业满意度也在渐渐提高。
(三)专业相符度
专业相符度指的是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习专业的对口程度。一直以来,专业不对口状况时常发生,专业不对口使得很多高校毕业生无法在工作中发挥自身所学,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自身的价值。但在近几年间,专业对口率逐年提高,到2015年,本科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为67%,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为57%。通过对近年来的数据调查发现,计算机专业的对口就业率越来越高,与之相关的各种专业也同样得到不同幅度的提高。这一现状反映了当前的高校在学生教育方面的社会适应性改革方向。当然,由于调查取样的限制,该数据并不能反映全国的毕业专业相符度状况,其参考意义受到一定局限。
(四)薪资待遇
薪资待遇是就业质量研究的重点,也是基于质量法进行就业状况分析统计的重点。分析毕业生的薪资待遇水平并结合当前社会中生存物资消耗,能够很好地反映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问题。随着近年来高校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多,企事业单位对于大学生人才招聘有了更多的选择。另外,近年来高职教育改革取得突破,高职学生的竞争力大大增强,所以大学毕业生由于自身竞争力的下降导致薪资待遇情况也不容乐观。数据显示,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月平均工资为3000元,2015年则下降为2800元左右,薪资待遇的下降反映出大学生就业质量较差,在职场与生活中大学毕业生普遍面临更大压力。并且,现实与预期的不符使得大学生对薪资待遇方面的问题越发敏感,丧失在职位中的主动地位,使得就业质量显著下滑。
(五)工作地点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更加倾向于选择国企、外企等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面临招聘难的窘境。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预期的工作单位统计中,国有企业占比居首,达34.31%,合资企业以19.25%的占比次之。由于近年来一线城市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开始选择回归到二线城市寻找工作。这一人才回流的现状使得二线城市岗位竞争指数渐渐逼近一线城市。加之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人才的吸引,苏州、沈阳、西安、天津、大连等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二线城市,岗位竞争指数甚至超越了部分一线城市。在工作地点的分布上,选择二线城市就业比例增加,就业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略微提高。
(六)工作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近年来不断变化以及世界经济的区域化融合发展,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为了取得进步发展,企业员工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大学生在初入企业时很多方面尚不熟悉,在工作时压力更大。而且,由于当前大学生的薪资待遇普遍不高以及自身尚无生活保障使得大学生对于现有的工作环境很难适应。整体来看,当前大学生的工作环境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无法起到促进作用,但对于自主创业的部分大学生进行工作环境调查后发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于当前的工作环境表示满意。所以,当前的工作环境无法对就业质量分析产生一个客观的评价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对大学生的就业率、就业满意度、专业相符度、薪资待遇、工作地点、工作环境等问题开展思考,能够对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认识。整体来看,当前大学生面临严重的就业难问题,但现实中的岗位却在不断地增加,只是职位与学生之间没能形成一种协调的关系,致使就业难状况出现。
四、未来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的策略
基于质量法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对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状况有着较为清晰的了解。新常态经济下的大学生就业数据显示,当前的社会就业面临危机的同时也蕴藏着很大的机遇。为进一步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可以从社会、国家、学生三个方面做出积极的调整。
(一)社会方面
加强宣传,转变现有思维,突出中小型企业就业的优势。舆论对大学生的就业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合理利用舆论的引导,协助调整社会的就业结构,帮助学生客观分析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与地点,可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各类媒体也要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宣传,使相关类型企业能够得到大众广泛的了解,既能够推动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又能够为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提供帮助。
(二)国家方面
国家要加强对二三线城市的企业就业保障,吸引大学生就业。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诸如地方就业保障政策、地方就业扶植政策等,引导毕业生将就业重点转移到二三线城市之中。地方政府积极响应,配合国家工作,对本地区的中小型企业开展宣传以及提供人才招聘方面的保障。合理利用人才市场进行人才的分配,保证企业与毕业生的共同利益。另外,加强对企业的引导,积极提升毕业生在企业中的待遇水平。相关政策还要加强企业规范,倡导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呼吁企业对初入职毕业生的待遇进行提高,加强对地区企业监管,规范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保障毕业生与企业双方的利益。
(三)学生方面
学生要提前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与未来发展路线,坚定地按照自身的意志前进,最终改善当前的就业状况,提升自身的就业质量。当前社会跳槽现象严重,严重破坏良好就业风气,对毕业生的就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学生要有远见,明白就业的选择首先要提升自己的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待遇。学生不可盲目跳槽,要提前规划好职业生涯,以提高就业质量为依据进行就业的选择。另外,在入职准备阶段,学生要加强与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加强对社会形势以及相关政策的了解,为自己毕业后的就业发展确定出切实可行的方向,避免毕业即失业现象的出现,抓住应届毕业生的优势,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职业开端。
【参考文献】
[1]邱晨辉,谢婷婷.大学生下一个就业高地在哪里——大数据盘点75家高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J].劳动保障世界,2015(02):16-20.
[2]薛在兴.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北京市14所高校的一项实证研究[J].青年研究,2014(03):55-64.
[3]王永贵.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29(02): 122-126.
[4]胡夢荻,易昆南,赵珊珊.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统计分析与对策[J].科教导刊,2010(34):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