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原央行职工心理状况调查

2017-07-14黄砾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消费导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受调查者职工心理健康

黄砾 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高原央行职工心理状况调查

黄砾 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重点强调“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作为党和国家金融政策的的直接实践者、执行者,地处青藏高原的央行职工心理状况对履行基层央行职能,贯彻落实各项金融政策有着重要作用。

高原央行 职工 心理状况

一、青藏高原央行职工心理健康基本情况

(一)青海辖区人民银行职工心理健康基本情况

青海辖区人民银行干部职工作为党和国家金融政策在地方的直接实践者、执行者,职工心理状况的健康程度对各项金融政策的贯彻落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接受调查的287名职工中,男156人,占比54.35%,女131人,占比45.65%,博士研究生(含在读)2人,占比0.7%,硕士研究生113人,占比39.37%,本科151人,占比52.61%。30岁以下职工占比11.3%,30-40岁职工占比32.9%,40-50岁职工占比13.2%,50岁以上职工占比42.6%。

(二)职工整体心理状况

1.对基层央行员工队伍的整体认可度比较高。从统计数据看,占八成以上的职工对辖区干部职工队伍素质是给予了比较高的肯定,包括职工队伍的对外公众形象、社会地位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度。这与整体职工的学历层次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等有着正向的联系。

2.自我幸福感评价较高,对未来充满希望。女性受调查者普遍认为自己“幸福”(占比约70.3%)或“很幸福”(占比约9%),少数女性受调查者表示幸福程度一般(占比约20.7%);男性受调查者中表示“很幸福”(占比约47.6%)比例远高于女性。而在这些群体中,自我调节、家庭和睦、良好的工作环境、朋友的关心和帮助成为了积极心态、幸福感养成的优先因素。

3.职工整体承受压力程度较为适中,且能够有意识的去处理日常压力。

受调查者普遍认为存在工作压力,可以接受(占比约96.3%);而压力的来源多样,所处高原自然环境恶劣、社会服务有限、单位人际关系复杂(占比约20%)、工作应酬被动接受(占比约23.1%)、工作成就感低(占比约31.7%)等因素均有一定占比,但因工作责任(占比约15%)、工作难度(占比约5%)、工作强度(占比约10%)等工作直接因素导致的压力的占比并不高;大部分职工能够有意识的采取与人沟通、从事业余活动、自我调节等方式进行减压。

(三)存在突出问题

1.对心理健康知识了解不够,对单位内部或心理咨询行业的信任程度不够,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的基础较为薄弱,沟通难度较大。占九成受调查者没有阅读过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对心理健康知识“了解一点”(占比约76.4%);受调查者中遇到问题选择与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的人数占比几乎为“0”。女性受调查者中多倾向于向朋友、向家人寻求帮助,男性受调查者中选择“独自忍受”的占比(约24%)高于女性受调查者(占比约13.3%)。

2.对少部分新入职或入职时间较短的行员来说,环境的改变、对工作的陌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等因素对其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外在表现为“有些沉默、不爱讲话”,较严重者表现为“有些孤独、压抑”,其中男性受调查者此类占比略高于女性。

3.对自我压力认识不清,对自我在工作、人际关系中的存在感、价值感、归属感等定位不太明晰,了解自我的途径较狭隘,进而表现为工作缺乏成就感、自信心有损、不愿与人沟通交流等心理感受和行为形成恶性循环。

二、做好高原央行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的建议

1.多角度结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找准心理健康知识与职工文化生活、央行文化建设、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点,结合“世界精神卫生日”及心理健康相关主题活动等,通过讲座、现场体验、案例分享、交流活动等方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充分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将提高职工心理健康素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职业素养教育、职工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广泛运用机构门户网站、微信等平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创新宣传方式,营造良好氛围。

2.建立健全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内外网络。依托系统各级工会、共青团、女工组织,普遍设立心理减压服务中心、女职工爱心小屋,建立培养心理健康服务骨干队伍,对系统内人员和工作对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评估和心理减压训练等服务;寻求专业团队后援支持,与地方专业机构开展长期、深入合作,通过专业平台建立职工心理疏导专家后援团队,借助资源开展培训、讲座、实验室参观体验等具体活动,培养系统专业心理减压服务队伍,确保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有人员、有场地、有设施、有保障。

3.有针对性开展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制定实施职工心理健康服务计划,为职工提供健康宣传、心理评估、教育培训、咨询辅导等服务,传授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和抑郁、焦虑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方法,为职工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创造条件。对处于特定时期、特定岗位、经历特殊突发事件的职工,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援助。

4.提升职工对心理健康相关的认识。通过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对专业心理援助服务的宣传,改变职工对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错误认识,积极推动专业心理援助服务的实际应用。充分发挥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帮助职工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更好地进行人生选择,发挥自身潜能,解决生活、学习、职业发展、婚姻、亲子、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困扰,预防心理问题演变为心理疾病,做好心理危机预防基础工作,畅通心理健康教育到心理治疗等专业援助的通道,促进和谐生活,提升幸福感。

5.搭建平台增进职工间的交流。充分发挥系统工会、团委、女工组织力量,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为职工交流减压搭建平台,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增进各年龄段职工间的沟通和了解,引导职工表达自我、表达感受,增强职工在工作及工作关系中的价值感,缩减年龄差异代沟,营造大家庭的和谐氛围,促进职工同事彼此间的关心和关注。

黄砾(1984-),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师。

猜你喜欢

受调查者职工心理健康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党的优良传统流失状况调查
47.18%受调查者表示不休带薪年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