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某高职院校课程考试改革效果研究报告
2017-07-14陈晓耘文武全
陈晓耘 文武全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某高职院校课程考试改革效果研究报告
陈晓耘 文武全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考试评价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业发展状况,影响着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与修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通过一系类的改革措施,进行试点改革乃至逐步推广阶段,基本取得了预期效果。将改革前后的效果对比分析如下。
改革 问卷分析 研究报告
一、改革措施
针对改革前“定成绩”、“定学业”的简单粗狂型评价方式;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不够、科学性不强;考试评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不够;重视总结性考试评价,过程性评价偏少;考试评价与学生学习过程的同步性差;考试评价对教与学的反馈、指导功能弱等存在的不足,课题组通过对高职院校考试评价体制的客观状况进行准确和客观地了解、分析、反思,进行了如下改革。
首先,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及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一是通过探索试点,稳步推进实践教学评教在教育教学评价中的比例。二是根据各专业特点和不同课程的特点,尝试建立适合每门课程教学标准的考试评教标准,尤其是实践性强的课程的考核标准。
二是,建立成绩评定、命题、监考和试卷分析的一套规范流程,提高考试的规范性,建立健全考试制度。
三是,突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特点,在传统学校评价的基础上,在评价主体上进行扩展,尝试进行多方评价。合理地接纳考试主体——学生对考试的感受和建议;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校外中立教育评价机构)。
四是,发挥学生主体在考试改革中的作用。对其加以引导和教育,提升其对学校考试体制现状的参与度和认可度。
五是,按课程分类进行,探索考试评价的方式、标准的改革。根据不同类型课程各自的特点,建立以系部统筹,教研室负责的分类考试标准、考试管管理和考试评价制度。
六是,系部统筹,以教研室为单位,建立“出勤情况+教学参与+平时考核+结业考核+期末考核”等多阶段和“平时表现、论文、作业、实践操作、结业考试或期末考试”等多形式、全过程考核评价模式。
二、效果分析
(一)问卷分析
1.改革前
改革前主要是对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行调查和分析。问卷设计在充分考虑研究目的的基础上,结合调查对象具体情况,在进行初步先测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并邀请3位相关专业人士进行问卷的修正,形成以“考核设置”、“学生学业考试主体感观”为主体,学生对学校质量总体感受、课程设置等为辅助的,3大项共26个小项的调查问卷。发放的问卷样本共2068份,回收问卷1974份,回收率95%;有效问卷1608份,有效率为78%。
2.改革后
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并结合改革的措施的执行情况,编制了改革后的问卷。形成了以学生对学校考试状况感知的17个选项的调查问卷。发放的问卷样本共1000份,回收问卷880份,回收率88%;有效问卷840份,有效率为84%。
(二)改革后效果分析
1.学生对学校质量总体感受
(1)学校满意度。改革后学生对学校总体的教育质量满意度在87%,与改革前提高了20个百分点。
(2)教师工作态度。75%的学生认为所有教师工作严谨,认真负责,提高了16个百分点。
2.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合理性。绝大部分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总体合理,10%左右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降低了10%。
(2)课程类型的选择。在公共课方面,74%的学生认为学校总体课程开设类型选择上是合理的,提高了20%;在专业课方面,78%的学生认为学校专业课开设合理,提高了30个百分点。
(三)考核设置
1.课程考试现状满意度。78%的学生认为满意或较满意,提高了14个百分点。
2.课程考核科学性。92%的学生认为比较科学或者很科学;8%认为不科学或者很不科学,降低了15个百分点。
3.考核内容分布。86%的学生认为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考核的比例适中,提高了26个百分点;14%的学生认为理论性知识考核较多,实践性知识考核较少,降低了26个百分点。
4.期末考核试卷规范性、科学性。90%学生认为期末试卷的印制规范和科学,提高了29个百分点。同时,10%的学生认为有时候会遇到试卷错印、漏印的情况,降低了12个百分点。认为经常遇到试卷错印、漏印的情况的比例不到1%。
5.期末考试总体评价。35%的学生认为考查形式单一,以笔试为主,降低了23个百分点。老师评判客观公正平等,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的比例提高了25个百分点,为68%。
(四)学生学业考试主体感观
1.期末考试严格度。学生认为期末考试的纪律依旧很严格,但“认为考场纪律较好,仅有少数学生作弊”的比例提高了22个百分点,为88%。仅12%学生认为考场纪律不理想,有作弊现象的发生。
2.学业压力。改革前40%的学生都担心考试挂科,改革后降低了20%个百分点。同时在对取消部分科目的期末考试方面,90%以上的学生认同和支持,提高了20%。在考试方式方法改革后,学生的学习负担压力减少,由改革前的27%,降低到了改革后的18%。
三、总体结论
通过改革,学校的考试评价体制基本健全。改革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包括:改变了学校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考试评价方式,建立了理论与实践考试并重的考试模式;部分课程建立相对科学可行的课程考试评价标准;建立健全了考试评价流程;考试试题库建设不断完善;学生对课程考试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学校考试评价科学性不断提高。
[1]陶学梅.孙灵高职课程考核改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东方教育2015(4).
[2]田鑫.对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思考源.新校园·上旬刊,2015(05).
注: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53281,主持人:陈晓耘)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