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文化遗产保护及开发研究
——以甘肃省定西市漳县为例

2017-07-14郑蓓媛1张东2

消费导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漳县盐井文化遗产

郑蓓媛1. 张东2.

1.兰州城市学院; 2.甘肃省博物馆

盐文化遗产保护及开发研究
——以甘肃省定西市漳县为例

郑蓓媛1. 张东2.

1.兰州城市学院; 2.甘肃省博物馆

定西市漳县悠久的历史蕴育了独特的盐文化,漳县盐文化包罗万象,包括了盐泉、盐井、盐商、盐法、盐税等,以及盐的产、销、供、管理衍生的一系列盐文化现象。文章以漳县盐文化遗产保护为关注焦点,界定了漳县盐文化及其概念;分析了其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漳盐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对策,试图为科学开展漳盐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漳县盐文化遗产 保护 开发

我国是一个产盐大国,有着久远的产盐历史且种类很多,例如有池盐、海盐、矿盐、井盐等。自古就有:“食盐,生人所必需,国人大利存焉”、“国之所资,其利最广者莫如盐” 的说法。“盐文化是指与盐有关联并且盐衍生出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及制度文化”[1]。盐文化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很长的时期内,人们只是把盐作为一种物质产品,而忽略它的文化层面的因素,因此盐文化的研究是极其必要的。本文就以定西市漳县盐文化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保护等相关内容,对定西市漳县盐文化遗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了较详细的归纳与研究,并提出了保护方法及对策。

一、漳县盐文化发展历程

漳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定西市南部,处于黄土高原和西秦岭的交界地带,北面靠近定西市陇西县、渭源县,南面与定西市岷县接壤,东面是天水市武山县,西面是甘南藏族自治区卓尼县,全县总面积2164.4平方公里。东汉章帝元年漳县设立县治,在汉王朝时因战略地位重要被认为是陇中地区的“西陲屏障”而得名障县;唐武后天授二年更名武阳县;明洪武年间因“漳水潆洄润地、宝井便民裕国”而改名漳县至今。

从古至今,漳县便与盐结下不解之缘,据《漳县志》记载,漳县古称盐川,因盐而得名。自古民谚说:“先有漳盐,后有漳县”,可见漳县因盐而生,因盐而发展。早在新石器时期,陇中先民发现并取食“露头”的盐泉,夏商时出现了“掘地以出之”、于戎以取之的“戎盐”。 西周时期先民掘井熬盐,形成了以盐产销为中心的盐井古镇雏形。明代六十五家盐业作坊联合开发,开始规模经营,产盐的规模与产量也随之扩大。随之围绕以盐井为中心的产、销为一体形成了古镇——盐井镇。盐井镇一直是旧时代漳县的经济、文化中心。纵观沧桑历史,漳盐的开发与生产始终伴随漳县历史进程中,且为漳县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漳县盐文化遗产特征

“盐文化遗产是指以盐主元素的文化资源,是人类社会所延袭下来的先辈们所创造的一切优秀的盐文化的结合体,包括物质类和非物质类盐文化遗产”[2]。漳盐文化遗产就是指以漳县盐井为中心,在漳盐的开发、产制、运销、管理的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出的物质、精神、社会财富的总和。既包括盐泉、盐井、盐商、盐法、盐税等,也有盐的产、销、供、管理以及衍生的一系列盐文化现象。

漳县盐文化也可分为物质类文化遗产和非物质类文化遗产。其中物质类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如地下埋藏的遗址类盐文化遗产、馆藏类盐文化遗产等,主要有围绕着盐井古镇盐文化建成的盐昌寺、城隍庙、盐神庙、文昌庙、观音阁、西峰寺、东龙寺等建筑群。最著名的是古盐神庙又叫盐昌寺,寺内雕梁画拣,树木挺拔巍蛾,正殿正中巍然端坐着盐神爷。每年农历五月十八的城隍庙会和十月十五的盐昌寺庙会,人们都来祭奠盐神爷,使得盐井镇十分热闹。非物质类盐文化即无形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盐衍射出的表演艺术、传统的手工艺、民间的文学传统的娱乐活动。如流传于今的盐井镇的社火、秧歌、婚嫁、丧葬习俗等都很有特色。漳县盐文化遗产具有以下特征:

(一)独特性

漳县盐文化遗产是历史的积淀,是特定时期的环境、社会、文化凝练的产物,映射着盐井古镇独有的生活方式和当地人的文化信仰。因此漳县盐井古镇的历史风貌、艺术创造力及生活情趣等映射着当地居民的思想、情感、意识、价值观,难以被复制。例如漳盐比起海盐具有四个特点,“其一,捞出盐的盐化水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用盐化水泡脚可消除疲劳。其二,漳盐本身就含碘,不需要再添加碘,相对海盐节约了一些成本,而且食用后不得大脖子病和大骨节病;其三,盐块煅烧溶化成水后可服用治疗胃病,并能缓解胃痛及腹痛,有护胃、养胃的功效。其四,漳盐含有硝酸钾,具有保鲜作用,用漳盐淹制的菜肴鲜嫩可口且存放时间较长”。[3]

(二)地域性

文化遗产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衍生出来的。它依附于特定的生存环境,源于环境,随环境而变;随环境而传承,随环境变化而消失。漳盐文化遗产也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与当地的社会环境、民俗习惯相融合而形成,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例如 “盐娃娃”它并非盐制品,而是盐锅出现破缝后少量卤水漏出锅底,被大火烧成珊瑚状的盐块,有的形似小娃娃,所以人们把它形象地叫做“盐娃娃”,有些人把它当作“工艺品”来观赏。因此,“盐娃娃”虽不是商品,但在需求者眼里便成了紧缺的宝贝。因“盐娃娃”可以治疗肚子涨及肠胃痛等疾病,经常有人向“烧手”(熬盐工)讨要。随着制盐技术的进步,“盐娃娃” 这种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的特定产物也随之消失了。对于漳盐文化遗产而言,生存环境遭到了破坏,随之它反应的历史信息与之对应的艺术意义也将失去原味。因此漳盐的非物质文化遗是反应一个地域的影像,假使生存的地域环境有所迁移,随之反射出的文化就失去它真实的涵义。

(三)不可再生性

文化遗产是历史变迁中所遗留的历史产物,这就决定了它的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盐文化作为千年以来文化遗产,有其自己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它是文化的积淀,也是百年凝炼的精粹,具有不可再生性。漳盐文化遗产就是历史的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漳盐文化是漳县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一个历史符号,所以当代人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生活形态创造出历史信息与文化内涵完全相吻合的文化遗产,不能凭空捏造的,只能继承与发扬。

三、漳盐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对漳盐文化的关注度不高,致使漳盐文化的内涵埋藏于历史长河中,得不到有效合理的开发与保护。目前漳盐文化遗产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漳盐文化遗产缺乏系统保护意识

漳县是全国十大贫困县之一,资金不足致使政府及相关人员没有能力对其进行专项保护,不能及时保护和修复漳盐文化遗产。还有就是当地政府保护责任意识不强,导致漳盐文化保护的内涵呈缩减之势。各部门、行业之间缺乏组织协调合作。其次受到经济发展的限制,当地人的文化素质不高,且公众参与意识不强,导致许多原生态的文化痕迹逐渐流失。漳盐开发者只是着眼于盐本身的经济价值,而忽略了盐本身衍射出文化的重要性。

(二)保护措施不到位,缺乏创新

漳县有关部门尚未出台关于漳盐文化遗产保护的系统规划,没有合理规划漳盐文化将来发展的策略与保护措施;再加上信息资源的短缺、资金的匮乏等原因,导致相关部门的保护力度不够、执行与监管不到位、创新力弱等一系列的问题。此外漳盐文化还正面临更严峻的问题是漳县没有针对漳盐文化设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和相应的文化保护制度。忽略文化的管理,以致漳盐文化难以发挥其本身的价值,从而导致盐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开发滞后。

(三)理论研究贫乏

由于经济条件、环境等因素制约,致使漳县缺乏盐文化研究、开发、规划、文物鉴定等方面的人才,这就在某种程度上会限制盐文化的发展。没有前人的研究做铺垫,致使漳盐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任务繁重,工程量大。这就造成了漳县盐文化的理论研究、文献资源缺少。其次跟自贡市、盐城等其他的盐产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交流也较少,这些都制约着研究漳盐文化遗产保护。再次由于宣传的力度不够,导致对漳盐文化的认识渠道狭窄。

综上所述,漳盐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各个环节还不成熟,还需要借鉴其他地方研究技能与经验。因此漳盐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该转变思维方式,利用科学将外延性保护与内涵式保护相结合,逐步从粗放型保护向集约型保护转变。

四、漳盐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

鉴于漳盐文化遗产保护的严峻性和紧迫性,为了更好的保护漳盐文化遗产,需制定相关保护策略:

(一)制定漳盐文化遗产保护的系统的保护措施

漳县盐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艰巨而又意义深远的的工程。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需要当地政府积极推动保护工作。首先政府应建设漳盐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改善漳盐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促使漳盐文化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适应。再者就是修复和完善破坏的漳盐文化遗址,如兴盛一时的盐昌寺、城隍庙、盐神庙、文昌庙、观音阁、西峰寺、东龙寺等,进而稳固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推动以保护漳盐文化遗产为目的的各种民间活动的有序进行,促使更多的人融入到漳盐文化文化遗产保护的队伍中来,为其发扬与传承孕育力量。

(二)创新保护模式

对漳盐文化中的文化遗产进行重点保护,完善传统制盐工艺技术,对已经破坏的漳盐文化必须进行及时抢救性保护。可在盐井古镇原址建立遗址博物馆,收集相关的实证材料,征集民间艺术珍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采用文字与图像相结合,较全面、系统的将盐文化作展示。还可将漳盐文化生产制造的过程及相关联的移风易俗拍摄成纪录片,生动形象的将盐文化展现出来。

其次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再忆历史信息,如利用3D或4D的技术将生产盐的一系列过程呈现出来,加深历史记忆,追溯盐文化历史根源,丰富盐文化的信息元素。利用规划设计的方法,合理布局城镇的文化元素,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巧妙的相结合,在城镇空间中得到再现。修复历史场所,历史接想,回顾历史沿用的称号,将承载着古镇的商业店面和手工作坊有机融合。将古代与现代元素巧妙的配合在一起。

(三)合理开发漳盐文化旅游业,保护和传承漳盐文化的遗产资源

可以依托贵清山,遮阳山、盐井等地构建旅游产业链,合理开发以盐文化为特色的漳盐文化旅游。漳盐文化经历千年的淬炼,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要挖掘漳盐文化,将漳盐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完美结合,打造出以漳盐为特色的旅游景点。并融入当地民俗风情,如庙会、人物故事、诗词歌赋、名言佳句、歌舞戏剧、宗教民俗等地域元素设计出关于漳盐文化的主题形象,提高其知名度。

1.打造漳盐文化旅游

合理规划漳县文化旅游专线,将漳盐文化的人文景观与漳县贵清山、遮阳山自然景观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打造出富有体验性、休闲化、生活化、原真化、生态化、文化性现代元素集于一身的特色漳县旅游。设计出不仅要适合大众旅游者休闲与娱乐、观赏的旅游需求,还要符合为文化研究探求需要的高层文化者旅游需求的旅游专线。

2.开发以“盐”为主元素的旅游商品,丰富漳县的旅游产业

文化旅游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是旅游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是旅游业创新与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把漳现盐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放在文化旅游发展的范畴内,不仅能够拓宽盐文化的范畴,还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因此漳县要因地制宜的发挥盐文化的优势,要利用现代传播媒体,广泛传播漳盐文化,塑造出漳盐文化的品牌。在技术、质量、包装上要依托现代科技,开发具有漳盐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打造漳盐的的品牌特色。如把漳县的中药材和盐产品相结合,打造漳县盐保健品;还可把当地的特色手工艺品与漳盐结合,打造漳盐艺术品等,创新出多元素现结合的漳盐文化的品牌。

3.加强理论研究,培养漳盐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人才

深入挖掘漳盐文化的历史精粹,繁荣当地的文化内涵,扬长于世。推动以“盐”为特色的漳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弥补对漳盐文化研究及保护的不足,吸取先进的盐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丰富漳盐文化保护与研究的理论资料。引进和培养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人才,加强与国内其它产盐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交流。其次导游在旅游活动中扮演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培养培养盐文化知识渊博且极富感染力的景点讲解员,宣讲与传播漳盐文化,给漳盐文化注入活力与生机。

本文对漳盐文化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增添了思路,为保护与开发漳盐文化遗产提供了依据。漳盐文化遗产保护意义重大,开发和推动以盐为特色的漳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可以有效的培育漳县的旅游增长点,提高漳县的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国内盐文化遗产的研究。

[1]曾凡英.盐文化的内涵与特征[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5-47

[2]曾凡英.盐文化的内涵与特征[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31-34.

[3]郑本法.依托漳盐文化,做强漳县旅游 [N]定西日报,2008,(3).

猜你喜欢

漳县盐井文化遗产
The Four Coldest Places in the World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清末川边改土归流前期西藏东部盐井社会状况及周边环境考察
浅谈漳县草原现状及发展对策
甘肃漳县墩坪遗址东周墓地
叩访盐井祠
文化遗产保护
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情快速评估及应急处置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