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的活动课设计策略探究

2017-07-13辛瑾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7年7期
关键词:设计策略信息技术

辛瑾

[摘要]以基于信息技术的活动课形式对 “创客”进行研究。结合具体案例,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活动课的设计策略:从生活发现创意,并让活动课的主题贴近这些创意;“讲原理”而不“讲过程和结果”, 强调多学科、多途径的融合;立足于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和提升,给学生最大的自主空间,期望帮助教育者找到更合适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活动课;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1008302

一、问题的提出

当下,“创客”大行其道,以强势的姿态闯入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作为信息技术教研员,笔者自2016年起尝试与我区名师工作室的同仁们一起将“创客”理念引入小学校园,引入信息技术课程之中,发现并点亮学生们心底的创新火种,帮助他们将一些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

在初始运行过程中,笔者发现以下难题:

(一)项目选择困难

一个合适的项目至少要符合以下三项标准:(1)具有较为独特的原创性,可行性高,需投入的设备简单,耗费资金较少,便于启动和开展。(2)学生们感兴趣,符合其年龄特征与认知特点。(3)教师驾驭得了,能提供项目的设计、运行等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和支持。而在进入选择的实际过程中,很难找到同时符合上述三项标准的项目。比如,学生提出设计根据土壤的干湿度的检测结果而工作的“自动浇花器”,我们上网查找之后发现市场上已经有类似产品出现了,显然创新度不够;再如教师们提出的针对一些教师上课时语速过快的问题要设计“语速控制器”,学生们并不感兴趣;又如师生们根据目前使用的安检设施辐射太强、而人工安检太麻烦太费时间等现状,提出设计新的安保器材,但经过讨论之后发现,以我们目前具备的知识水平,难以创造出一种代替X射线的检测技术。所以,选择恰当的项目是活动课设计的起点。

(二)定位困难

以“创客”理念为核心的项目实践,是归入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内还是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内?是趋向于校本课程还是社团活动?利用什么时间来开展?如何选择活动对象?谁来管理和实施?教学内容如何界定?如何进行评估与反馈?诸如此类的一系列问题,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性课题。

在这些问题尚未妥善解决之前,贸然或激进地在较大范围内推广或铺开“创客”项目,显然不够理性、客观和科学。

二、解决策略

经过在全区范围内的摸底调查,我们决定选择部分小学进行试点,以名师工作室成员为核心师资团队,利用社团活动的时间,按照自愿报名+教师选拔的原则选择参与的学生,以基于信息技术的活动课形式,来进行“创客”的研究与实践。以下即是我们探究形成的活动课设计策略:

策略(一):从生活发现创意,并让活动课的主题贴近这些创意

在引入“创客”理念之初,我们分别在教师和学生中间开展了创意项目的征集活动并进行了票选。排名前三位的项目如下:

1.坐姿报警器:预防近视和久坐,当坐姿不正确,或者坐的时间超过一定值,就发出电流刺激。

2.智能拐杖:能语音提示前方障碍,提示行进方向;能定位;能一键报警或拔打120、119等。

3.新型滚轮:行李箱、婴儿车等的轮子在上楼梯或有坑时,能在轮子下面自动伸出平滑的垫板。

这些创意项目的共同特点是: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发现与思考,切入点朴实而微小,但新颖而实用,一旦实现,我们和身边的许多人就可以成为该项目的惠及人。

为了帮助学生们实现这些创意,我们决定从最简单、最基础的活动入手,一步步地靠近最后的目标。为此,我们根据学校校情,设计了两类活动课:

第一类是智能机器人活动课。

针对前几年购置了机器人套件的乌市第71小学,我们将切入点放在了解智能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上,鼓励学生利用现有设备,结合清华版五年级教材中Scratch和六年级教材中的智能机器人仿真版操作系统,去搭建和设计一些初级的人工智能项目。

以王艳老师执教的活动课《智能路灯》为例,在世界各地提倡环保节能的背景下,王老师引导学生结合不同的场景来创作符合不同需求的智能路灯,学生们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当堂课不仅能够搭建出不同形状的路灯。还能够编写并调试程序让它们实现个性化的功能:比如为夜深人静的住宅小区设计了声控路灯、为高速公路设计了重力感应路灯等,学生们的创造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作能力等都在这样的团队项目中得到了鍛炼和培养。有了对人工智能的了解和积淀,学生设计出“智能拐杖”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第二类是焊接活动课。

从电路的基本常识入手,鼓励学生将各类散件拼装、焊接出完整的成品。例如,我们从网上购置了“节拍器”的散件,利用两次活动课,教会学生辨识二极管的正负极、接线、使用电焊枪等。当节拍器上的一排蓝色二极管终于随着声音高低不同而依次有规律地亮起时,学生们的成就感到达了峰顶!通过亲手焊接,学生对电学基本原理有了直观的认识,也有了主动去进行后续学习的愿望,而这正是我们设计以实践为主的活动课的目的所在——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创客的真正魅力和核心内涵,在学生心中播下创客的种子,让学生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他们真的能把“坐姿报警器”之类的想法变成现实!

创新大赛的金牌教练韩宜飞老师曾这样解读“创客”理念:创客=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学生们不乏创意的智慧火花,但因缺乏动手能力,难以让创意落地生根。所以,我们随后还将根据学校的实际陆续开设下列活动课:核雕、纸桥搭建、陶艺等,期望通过不同的活动课淬炼出孩子们一双巧手、一双慧眼和一颗匠心!

策略(二):“讲原理”而不“讲过程和结果”, 强调多学科、多途径的融合

想将“创客”理念真正根植于学生心中,我们教师自己先得摆脱掉信息技术课单纯讲技术的禁锢,尝试在创新意识上有所突破。在我们看来,“创客”的关键点在于有价值的想法,然后才是用技术去实现想法,那么,教师们有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想法?教师有没有勇气去颠覆传统,去尝试一些新的互动模式?所以我们设计的活动课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技术课,而是打破、重组的过程!我们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支撑或底色,以最大的开放度和包容度去尝试跨界整合。

整合的宗旨是学生能“一课一得”,甚至“一课多得”,想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在设计活动课时必须把重心放在帮助学生弄清楚原理上,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要聚焦“原理”, 只有掌握了原理,学生才有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才能产生创新的内在动力!

例如王乐老师曾设计了一节活动课,主题是利用遮罩动画制作手影效果。我们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在研讨之后,决定从“原理”入手,回溯到知识的源头让学生探究光与影的成像关系。于是我们设计了这样的系列活动:观看手影视频—分组创作手影故事—自己发现影子大小不同的现象—猜想可能影响影子大小的因素—用自己的方式去验证猜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经过验证或主动理解后的结果。

我们的创新就体现在对原理的探究上!不是由老师告知,而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发现真相!学生有的用了实验法,将测量的数据用计算机制作成了表格;有的借助网络,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然后利用图片或文字来表达光影成像原理。

在这节活动课中,信息技术起到了辅助作用,真正发挥了其“工具性”的学科特点,以信息技术为连接点,不仅整合了物理学中的光影成像原理,还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了手影故事的创作,而这属于“非语言学习活动”领域。若干年后,也许孩子们已经忘记了这节活动课上老师说过什么样的话,但一定還记得他和同伴合作的手影故事!这就是“非语言学习活动”的魅力所在,它的作用不是立时可见,不可被直接量化的,但却与我们内心深入的感受与意识相关!

策略(三):立足于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和提升,给学生最大的自主空间

衡量一节信息技术课是否为好课的标准,应当是看在这节课中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了正向的发展。那么在设计基于信息技术的活动课时,我们必须尽可能多地拉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而成为学习的真正意义上的主人。

以邹荣老师设计的一节活动课为例,他原来的主题是利用会声会影进行图像加工,在集体研讨时,我们追问他创新点在哪里,他归结到自定义滤镜上,我们感觉还是立足在技术本身之上了,不符合我们“创客"的理念。

于是我们倒推回来,不让教师提供素材,而是提前分组,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手机、相机等设备,随后在开课时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团体游戏。按照预设的分工,承担拍摄任务的学生则占据不同的位置用手中的设备来记录游戏的精彩瞬间。之后,按照分组,把拍摄到的素材传至每个组员的计算机,组员们集体讨论后,确定用一种或多种软件来将采集到的素材制作成电子相册或视频短片等。

在这节活动课中,学生在愉快而兴奋的游戏氛围中,经历了从采集图像素材再到筛选加工素材的完整过程,我们的创新就体现在“完整”和“自主”上。不是教师统一发布的素材,不是教师统一规定的任务和主题,甚至,不是教师统一要求和使用的软件,学生们自主选择拍摄的工具和视角,自主选择需要用到的照片或视频,自主选择加工的方式和相应的软件,自主添加效果和背景音乐,每一个过程,学生都必须积极主动地去想、去做,由此产生的思维能量无疑是巨大的。

从情感层面来看,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是放松的、快乐的、激情的、飞扬的。而透过最后的作品展示,传递给每一个人的,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快乐的,并且还有久违的感动!

我们期望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基于信息技术的优质活动课,构建“生本”课堂,在丰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创造的快乐,感受思维变化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一个想把“创客”引入教学之中的教师不断地进行严肃的思考和大胆的尝试。而教学研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和调整的过程,若我们这些教育者找到了更合适的方法,获益的终将是我们的学生!

(责编韦淑红)

猜你喜欢

设计策略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