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结合,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2017-07-13吕荣刚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6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结合小学数学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有着不同的适用条件范围和功能,不仅能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还能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避免课堂时间和资源的浪费,调节课堂的气氛,丰富教学手段,使教学发挥最佳效果,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选择有利于小学生学习和接受的教学方式,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构建和谐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接受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结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提到接受性学习,很多人就将它和机械学习与被动学习联系起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接受性学习是指学生将学习材料作为现成的定论性知识来加以接受、内化,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而不重复人类的发现,继而形成有关知识的过程。“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课程改革强调探究性学习,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多注重了接受性学习,而忽略了探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其实,就学习过程而言,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两者常常相辅相成,结伴而行。

一、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

接受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以定论的形式讲授教材,来接受文化科学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不要求学习者去独立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师所传授的东西加以内化,即把新学的材料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结合起来,并储存在认知结构中。接受性学习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精彩地讲、合理地引、适时地导,为教学任务的完成,学习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讲可以释疑,引可以启思,导可以益智,所以启发引导式地讲解无疑是传授知识最有效、最经济的好方法。何时讲呢?我认为应该在充分把握教材内容,学生完成探究交流的前提下开始讲。讲什么呢?应对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的、内涵和外延丰富的知识进行讲解,对复杂的运算和推理,易错的问题要讲思路、讲方法,总的来说,要做到“精”、“准”、“活”。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能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讲,只是对教师的“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过程。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与实践,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教师在课堂的突出地位取代了学生的主体角色,学生在“言听计从”中被动学习,因而,学生的思维长期停留于模仿和机械记忆,其发展空间也随之受到约束。可见,要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教师首先要“让位”,教师应给学生多一点的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凡是学生能探究得出的决不取而代之;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急于求成。给学生一个发展的平台,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给学生多一点自主探究的喜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二、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有效结合的意义

小学生有向师性的特点,他们愿意听老师的讲授,他们认识事物往往是直接的、片面的、零碎的、模糊的,需要老师的讲授给予系统的梳理,所以引导他们进行接受性学习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教师要看教学内容所处的学段,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探究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的扶持和引导,以有意义接受学习为主,探究性学习为辅。一方面要在接受式学习中引入探究性的方法,使接受式学习成为主动的有意义的学习。进而发挥出其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加速并强化“其固定”和“类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在探究性学习中融入接受式学习,使之在探究过程中有效地掌握大量的知识。使他们与学生的经验、背景、观念结构相符而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新旧知识的矛盾与冲突中找到这种矛盾与冲突的基础,并能根据更概括化、更一般化的概念与原理重新组织自己的知识,从而找到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最佳结合点。

三、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都要扬长避短

接受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期内掌握一些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活动的基础,通常会给学生的成绩带来较大、显著的提高。而采用探究式学习则能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有经验的老师会将两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因为这两种学习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例如在“小数乘法”中如果老师直接告诉学生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结果比原数小,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结果比原数大这个知识,学生可能只会死记硬背,但是如果老师出几个这样的题来让学生通过自己计算得出结论的话,学生的记忆会更深刻,也会在实际做题中加以运用。例如几何图形知识的组织教学的。有些内容还是采取接受性学习方式具有实际效果。如遇到画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高等一些几何知识的时候,你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去探讨、研究画法,那就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学生往往浪费了时间,又探索不到正确的知识,反而让错误的方法在头脑中留下定势。相反,如果老师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让学生试着跟老师一步一步地画,从跟老师的模仿中去初步感知画法,反而能让学生留下正确的体验。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接受知识离不开自主探究,同样,学生的自主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参与,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都是学生学习必需的。教师要寻求探究性學习与接受性学习之间的“平衡”,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握好对学生学习的“干预度”,防止从“一讲到底”到“一放到底”,这些是每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过分地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会降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这就偏离了教育的本质。让我们在积极倡导、努力构建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不断克服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弊端,发挥其优势,扬长避短,让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巧妙结合,和谐运用!

【参考文献】

[1]梁学贵.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3(18)

【作者简介】

吕荣刚,大专学历,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结合小学数学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