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数学能力下降原因分析
2017-07-13吴江红
吴江红
【摘 要】影响新生数学成绩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听课不认真、学习方法不正确,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未彻底弄清楚。高中数学在语言符号概念等方面比初中要抽象,因此应对学生在学法上加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数学成绩稳步上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成绩;原因;方法
初中生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处现象呢?又如何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呢?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不适应高中数学语言符号的抽象性
初中数学语言一般通俗易懂,概念符号、定理、公式等比较具体形象,学生到了高中后,尤其是必修一的集合与函数,其内容贯穿整个高中数学。数学语言抽象,内容比较复杂。如函数与映射的概念,函数符号等这一抽象概念,没有了初中数学的感性认识,更多的是难于理解的理性认识。学生运算能力、思维想象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又都没有及时得到提升,对高中数学内容不太适应。从而学生积极性不足,效果也不佳,这些都是高一新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客观原因。
二、不适应高中数学单位知识的容量
高中三年各科教材内容主要集中在高一、高二年级内完成,高三全部用来高考复习,尤其是高一,都是必修的教材。高一数学要学习的必修课本接近四本书,每节课教学容量增加不少,在初中需要几节课的内容,在高中则一、二节就完成。第一节课知识与概念刚了解,第二节课的练习及思维活动较大的变式题,让学生难于理解,而课后自习的时间不多,各科都有练习要处理,不像初中数学学习时间较多,甚至还可以挤占其他时间来完成数学内容,课外时间的大幅度减少,对数学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困难,想在高中阶段把数学学好又出现了障碍。
三、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每节课老师都要把基本知识讲清楚,分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公式、定理等是如何应用的,而有的学习只在听,却不动脑动手做,或者只知道记笔记,而不认真听讲。做作业时看公式定理不知道用哪一个,乱套例题,对概念、法则、定理等一知半解,没有对要点做笔记的习惯。更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自己动脑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整个详细的过程,甚至一些计算都不愿动手做。对老师讲的例题不认真总结,也不再巩固一遍,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习上没有计划,课前不预习,课后也不复习,对老师要讲的内容不了解,盲目被动地随老师运转,更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的能力。有的上课心不在焉,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些都是学生在高一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
针对学生出现上述学习的情况,我认为应当积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方法上多指导。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决在于兴趣”。兴趣是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学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数学家华罗庚等对其工作领域充满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新情境,用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吸引学习思考,有些较抽象难于理解概念充分运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成图片或动态影像以生动形象浅显的方式教给学生,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充实。即使有较深的知识也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上充满好奇心,不断对数学感兴趣,数学成绩不断上升。因此,需要老师充分发挥课堂45分钟效益,认真组织教材,紧扣教学环节,提高师生互动频率,课堂充满生机,学生则学得轻松,又能牢记数学基础知识。
二、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1.课前学生要预习老师要讲的内容。这既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通过预习哪些是自己清楚的,哪些是自己还未弄懂的内容,上课时,听老师是如何讲解的,重点、难点是如何突破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是如何运用的。长期坚持就会把自己不会的问题在课堂上现场解决了,课前预习的学生上课听讲态度更端正,记笔记更有针对性,课堂效益更高。
2.课后及时复习。将所学的新知识,与前面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并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及时巩固。对老师所讲的例题要反复思考,为什么是这样做?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还有其它方法吗?边做边思考其逻辑思维关系, 多练习是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关键。学生做题要独立思考,认真分析已知与结论,从已知题干能推出什么,与结论有什么关系。同一知识点往往有很多题型,细心比较,其核心是一样的。通过作业的反复训练,能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3.加强个别辅导。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爱好兴趣各不相同,学生之间存在各自的差异。在学习中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有的学生学习数学较困难,老师要对这些学生提供足够的阳光和雨露。当学困生没能掌握课堂上应掌握的知识点时,老师在学生练习时,多指导、分析其原因,对其关爱,多鼓励其做些基础题,明白公式概念,或分小组讨论,人人参与其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有利于学困生成长。老师应对重点常考的内容反复训练,形成通法通解,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数学成绩。
三、培养学习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学生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数学本身就是重要的思维活动。其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习数学一定要活学活用,做题要反思,要总结归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用数学思维方法来武装自己,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旭红.《让学生步上创新之路》
[2]岳芬娟.《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关爱学困生》
[3]高俊伟.《高中数学成绩分化成因与对策初探》
[4] 沙娟.《高一学生數学学习能力下降原因分析与对策》
[5]刘立君.《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