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家族地区土司城遗址与文化初探
——以永顺土司城遗址为例

2017-07-13谭思宇世界联合学院215500

大众文艺 2017年17期
关键词:永顺土家土司

谭思宇 (世界联合学院 215500)

土家族地区土司城遗址与文化初探
——以永顺土司城遗址为例

谭思宇 (世界联合学院 215500)

永顺土司城遗址是我国少数民族多年保存的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古文化遗址,也是土家族经营了上百年的都城。土司城遗址和周围的地质时代较为久远,地质结构稳定,并且具有丰富的地貌及秀美的自然风光,其是土家族世代居住的地方。永顺土司城具有“中国马丘比丘”的称号,上百年来被群山怀抱,默默的守护着土家族的记忆,土司王的墓穴、布满柏树的古道及铺满鹅卵石的古街,都向人们倾诉着土家族的历史。目前,土司城遗址在经历了多年雨雪风霜的擦拭之后,就像一颗尘封已久的明珠逐渐闪现出自身的光彩,并且被认为是湘鄂渝黔土家族中规模最大并且保存最好的土司城址。

土家族;土司城遗址;文化

永顺土司城遗址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其位于湖南湘西永顺县城。土司城原名为福石城,当地人民将其称为土司城,其曾经有四门,城内有八大街,土司衙称为金銮殿。土司城是土家族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发展的中心,没有直接被中国中央所控制,所以具有一定的特色。

一、土家族地区土司城遗址

1.土家族地区的集体记忆

土司城位于地势险峻的山地上面,依山傍水,和外界唯一的沟通渠道就是灵溪河,这种自然的地形使土司城易守难攻,具有完美的军事防御效果。在上百年的时光中,土司城都是个孤独的城池,这是因为我国古代土司制度,历代的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地方首领进行分封值,从而对当地老百姓进行统治。

土司城具有四个城门,分别为东西南北,城内的街巷交错,具有多座建筑物,包括紫金山陵园、金銮殿等,还具有多条密实甬道,包括热洞、凉洞等。在土司城鼎盛的时期,其人口密集,所以在史书中具有“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的句子。在岁月流逝过程中,土司城逐渐失去了往日辉煌的面貌,但是其中的建筑物依旧存在,比如德政石碑、玉皇阁、祖师殿、翼南牌坊等。

土司城遗址的核心区域大约为30平方公里,周围全部都是文物,其中的建筑物格局完整,摆手堂、祖师殿是土家族的纪念建筑,和土司城共同构建了土家族的记忆。祖师殿地处土司城太平南麓,创建于公元937年,重建于明代。祖师殿结构全部使用木材,屋顶由三十四根大柱支撑,殿中间有一柱金柱,砌有一座神龛,供着祖师神像,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

土司城有23座围遗址,比如军事、休闲、宗教等抑制及宗教建筑。休闲遗址处具有钓鱼石台、碧花山庄、石刻题记;宗教遗址包括八大神庙及观音阁;军事遗址包括谢圃公署、查老院遗址等;宗教建筑包括玉皇阁及祖师殿。以上围遗址与土司城遗址周围的山水环境相互结合,烘托了中心城址,表现了政治、军事、自然及人文的和谐统一。

2.土家族地区的碑坊

据史书记载,彭氏司治起始于公元910年,在溪州之战之后,溪州及楚王两人达成和平协议,并且在铜柱立盟约定。彭氏家族具有多为君王,也有一些碌碌无为的人民,但是大部分都喜欢通过不同的形式将自己存在的印记留下来,不管是经历多少年的岁月,都在其中的宗祠、牌坊及石碑上面保留下来。彭氏宗祠地处老司城中心,位于土司寝宫后方,其中供了世代土司排位,还具有多种木雕像,栩栩如生。

土司德政碑处于司城衙署遗址的左侧,通过青石雕凿铸成,其是清康熙1713年永顺土官为了歌功颂德所创建的,碑文记录了所辖的四个州、380洞军民、58旗及土司统治信条,还出现了多种洞的名称、人名及官名,碑文的书法及史料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二、土家地区土司城遗址的文化

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受到国内外的旅游学者、考古家及教科文组织的青睐,并且最近几年我国都对文化保护非常重视。我国的北方有故宫,南方的贵族宫殿及王室较少,并且土司史料的记载和考证在之前的研究中一直处于空缺状态,人们对于土司制度并没有太大的了解。永顺溪州土司政权在五代后的梁开平四年到清雍正五年改土结束,经历了818年,一共世袭了25位土司王。目前,永顺土司城遗址是保存良好并且规模最大的土司城遗址。

曾经尤为辉煌的皇城在现代成为一个考古现场,通过专家及现场考证的论证,土司城从元朝直到清雍正时期都是古代土司制度的缩影,并且还集中了土家文化及建筑特点,具有一定的考古价值,所以其成为现代世界文化遗产。

永顺彭氏土司在五代开始就发展了具有自身特点及中国古代特色的土司制度,专家在对其进行实地考察之后表示其不仅维持了中国西南的安定,还有效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司城遗址的发掘及研究能够有效复原土司社会的内部结构,对土司政治制度、少数民族关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的建筑物风格及技术都表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神。另外,土司城遗址和周边还保存了讲土语、唱梯玛神歌、跳摆手舞及茅古斯村寨共同的区域,从而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土家民族文化生态圈,体现了人文及自然景观的统一,具有浓烈的完整性、真实性及观赏性。永顺土司城的民俗文化主要包括摆手舞、民族服等,以下对其逐个介绍。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土家语称之为“舍日巴”,流传于湘西的永顺县、龙山县等,具有悠久的历史,表现了土家族先辈的生产、狩猎、生活及迁徙的情况,大部分的学者表示摆手舞来源于原始社会,是一种民间舞蹈,关于此舞蹈的文献记载大部分都是在清代的碑文及地方志中。大摆手的规模较大,不易操作。小摆手的规模较小,其主要是模拟农事劳作,动作较为丰富。舞蹈的中速较快,动作有力,给人自由、强健的感觉,其伴奏为锣鼓,具有浓烈的气氛。

土家妇女擅长纺织,通过麻布、土锦一手织纬,一手桃花。通过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的服装来看,上装一般都是无领对襟的大袖短衣,没有肩缝,肩和袖部分的布都是通过裁剪而来,袖只有一条缝,花边宽约四五寸。男生衣服的花边为1或者2条,女生衣服的花边为4或者5条,衣服的下摆缝宽约三寸,有些男子在胸前钉两条飘带。衣服的下装是八幅罗裙,男裙不过膝,女裙为百褶围裙,外面有披肩。

以上种种都表示,土家及土家文化的精髓都处于土司城中,其表示了一种文化,影响了土家文化,这种文化也逐渐开始消失。通过挖掘及保护,使众人都能够知晓它的真实面貌,从而使土司城具有世界遗产的特质。

三、结束语

永顺土司城是西南少数民族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军事城堡,也是最典型的古文化遗存。土司城在创建过程中通过合理使用山体、地形、自然山水景观,使其不仅美观,还实用,体现了自然、文化、人们的和谐相处。从综合方面来看,永顺土司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特有的类型,也是中国的特色。土司城包含了多种文化遗址及文物,所以人们对其要尤为重视及保护,从而使永顺土司城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1]徐锦子.湖南土家族民歌传承的传播学研究——以石门县土家族地区为例[D]. 华中师范大学,2013.

[2]姚慧.浅谈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保护对策[J]. 中国民族博览,2016(5):55-56.

[3]陈飞,邓春艳, 谢辉. “土司遗址”突出普遍价值体系下的容美土司遗址与唐崖土司城址研究[J]. 中国文化遗产,2016(3).

猜你喜欢

永顺土家土司
贵州土司史籍编年系列总序
传播与传承:全媒体视域下的土家“啰儿调”
戒烟
从土司军事活动窥探土司文化
马永顺永远守护大自然
Fort Besieged
小学课间操跳“土家花灯戏”
从土司到土司学:中国土司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李良品《中国土司学导论》读书札记
冬去春来
明清两朝地方文献辑录的土家语词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