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量化青年人群对体育经济的促进作用

2017-07-13邵光英郭世豪

运动 2017年19期
关键词:高科技产品体育用品圈子

邵光英,余 涛,郭世豪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量化青年人群对体育经济的促进作用

邵光英,余 涛,郭世豪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量化青年的消费理念以及量化青年对经济、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认为量化青年的消费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科技体育用品的发展,引领高科技消费品潮流,优化了我国的体育消费结构,提高了体育消费品的总额。

量化青年;体育经济;促进作用

21世纪兴起的科技之战,让人们感到新鲜而惶恐,各行各业积极学习进取,担心自己会被科技所抛弃。年轻人以驾驭高科技产品为骄傲,以没有或不懂高科技产品为羞耻,这就出现了一批通过科技来度量生活指标的青年,即量化青年。量化青年这一新兴人群的出现,极大程度上推动了高科技产品的更迭,体育用品也不再和传统意义上的一样单调乏味,而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改良、创新,吸引着更多的爱好运动健身的人们前来购买消费。这些高科技的体育用品除了有高性能的运行模式能够带给人前所未有的运动体验之外,还有一个优点是最受广大青年青睐的,就是可以将运动量化,让他们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运动量如何、距离目标还有几个阶段。当量化青年遇上可将目标量化的高科技体育用品,一场经济的发展又不知不觉被带动起来。

1 量化青年视角下的体育消费

1.1 量化青年简介

“Quantified self ”(量化生活)这个词最早由美国杂志《Wired》的Gary Wolf和Kevin Kelly在2007年提出,其核心是“通过自我追踪进行自我认知”,他们所观察的这类人群依赖于用高科技的产品和方法来分析自己的日常生活,并以此作为对生活目标是否完成的参考,也作为生活方式现代化的依据。而量化青年,简言之就是通过高科技产品将生活指标量化的青年。例如,手机上装有计步的软件,随时随地都会看看自己走了多少步,消耗了多少能量,以此作为对运动的参照;吃东西的时候会特别注意看包装袋上面的卡路里,会不会超出自己的预计标准;跑步的时候喜欢佩戴运动手环,热衷于通过运动手环记录下的跑步数据炫耀等,这类人群典型特征就是依赖于数据的力量。有关体育用品消费的研究不胜枚举,但是对于量化青年这一新兴人群对体育消费的研究却鲜有,所以本文针对量化青年这一人群,结合时代和科技发展对其进行研究。

1.2 量化青年人群视角下的体育消费

青年人群作为时代前进的代表人群,其对体育用品的消费理念直接影响了体育经济的波动,而青年人群的好奇心和攀比心都比较重,不畏接触新鲜科技和未知领域,乐于接受从未见过或听说过的科技、观念等,高科技产品的更迭大都是青年人的推动,许多科技产品,如手机、电脑等更是做到了主推“青春版”,所以说青年人群是高科技产品的主要消费人群,而量化青年人群则更是热衷于高科技产品带来的数据荣誉感。在量化青年人群的推动下,像咕咚善跑、悦动圈等计步软件有了更多的使用量,各个品牌的运动手环等科技产品销量猛增。所以,量化青年人群对体育消费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更加积极地引导其对体育的消费,不但对消费结构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整个经济的增长也是有很大意义的。

2 量化青年促进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

2.1 量化青年的心理需求

年轻人往往喜欢追求个性和潮流,追求与别人不一样的体验,这属于求异心理。而电子产品是时代潮流的代表,并且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进步,高科技体育消费品也融合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了电子产品的人性化的同时,很好地满足了青年人的求异心理。例如,越来越注重健康的青年人群,他们喜欢健身数字所带来的成就感,像跑步机上的圈数,像手机软件上的计步功能等,都是属于健身数据。而当自己看到别人有如此先进的科技产品来展示其健身数据的时候,内心会萌生一种攀比的心理,暗暗下决心也要购买高科技体育产品来分享自己的健身效果。毋容置疑,年轻人的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会刺激高科技体育产品的发展。

2.2 马斯洛需求理论指导下的高科技体育产品消费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能够对许多领域的现象进行解释,如经济消费、政治观念等,它能够准确反映人类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种需求层次,有基础的物质需求和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而攀比心理和求异心理都是在基本物质得到满足之后的较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所以,年轻人所追求的这些心理,不仅满足了好胜心,而且高科技体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所带来的不仅是潮流的体验,也是增加自信和自我实现的途径。因此,高科技体育产品既是一款产品,也具有彰显个人魅力、提升个人整体形象素质和满足社交活动等的功能。

2.3 “圈子文化”中的高科技体育品消费

人们总是生活在各种圈子中,有同学圈、运动圈、影视圈等,圈子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生活在同一圈子中的人,有共同的特征,所谓 “道不同,不相为谋”,生活在共同的圈子中的人,几乎都有共同语言、共同爱好、共同的价值观等,而这些角色大都是相互关联的。当某个个体进入到某类圈子中后,会通过这个圈子在在社会中寻求安慰、发展和保护,因此,合群倾向就成了所有人的一种最一般的特征,这种特征在年轻人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而合群倾向实际上是与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等都有联系的,如果同在一个圈子中,别人都有运动手环而唯独自己没有,出于从众心理的考虑,也会去买一个,使得自己更加贴近这个圈子的生活方式。这种现象的产生使得同一个圈子中人群的消费能力也更加趋同。

3 量化青年对我国体育消费的作用分析

3.1 推动高科技体育用品的发展

量化青年的这种消费理念推动科技的发展是毋容置疑的,但是具体到高科技体育用品的发展,这类人群也是做了很大贡献。愈演愈烈的人工智能更加刺激了科技的发展,而使用人工智能产品的无疑是青年人群,青年人不一定是科技的创造者,但却一定是科技的使用者。可穿戴设备,如运动手环的销量就很好的证实了高科技体育产品的发展。早在2015年,小米运动手环销量为1200万只,仅6月份一个月的时间获得了150万只的销量,这的确创造了一个庞大可穿戴用户群。而这部分的消费群体主要就是年轻人,并且以量化青年人群尤为突出。青年人群与高科技体育用品之间是互相联系的,高科技产品针对年轻人开发,年轻人反过来购买该类产品,并对其提供体验意见,以此来改进产品,实现产品和人群的共同发展。

3.2 引领高科技消费品潮流

高科技消费品不仅包括高科技体育产品,也包括其他的一些人工智能产品,如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能够驾驭高科技产品的,大都是年轻人,他们接受能力强,学习能力强,高科技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会给他们带来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会更加激发他们对高科技产品的追求,这样形成一个以高科技产品和青年人群为主导的循环圈。这个以青年人群为主导的循环圈也会带动许多行业的发展,如互联网+的运用、旅游业、会展业、培训业、影视业、电竞业等与体育的多方融合,打造新的体育消费模式,从而满足公众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多方需求。

3.3 能够优化我国的体育消费结构

居民生活消费结构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生活资料的消费、精神资料的消费和运动健康资料的消费等。而本文所研究的体育消费结构则属于运动健康资料消费,它是指组成居民体育消费各种资料的数量关系及比例关系。有关研究表明,我国20世纪90年代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体育实物消费和体育劳务消费比例严重不协调,体育劳务消费明显低于体育实物消费。经济发达地区体育劳务消费约占40%,体育实物消费约占60%;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体育劳务消费仅占20%左右,体育实物消费高达80%。进入21世纪以后,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来改善这种局面,但是我国的体育劳务消费与体育实物消费的比例依然没有得到合理的调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虽然在降低,但是居民在体育消费方面的支出仍然较少。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各种家庭体育消费中,消费均值最大的是购买运动服装鞋袜,家庭年均花费204.37元;排在第2、第3位的分别是购买器材和去场馆参加健身娱乐;人们观看体育比赛门票的消费最少,花费仅17.85元。这些数据表明,居民在进行体育方面的支出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实用而不是观看球赛等较高层次的考虑。年轻人一般从很小的时候就会受到西方消费理念的引导,秉承“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消费理念的年轻人会积极享受一场盛大的体育赛事带来的愉悦感,他们愿意自费观看比赛,参与服务性体育消费,进而带动体育劳务消费的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结构的优化。

3.4 提高了体育消费品的总额

高科技体育产品的更新换代,既是经济发展的代表,也是体育经济发展的代表。体育消费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消费成分,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台高科技体育用品带来的经济效益有时候会比现代非常普及的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经济效益还高。付冰指出,体育消费需求的大小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活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体育市场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效益。而无论是推动高科技体育用品的发展、引领高科技体育消费品的潮流,还是优化了体育消费品的结构,都会使得体育消费品的总额增加。体育消费属于第三产业的消费,而第三产业的消费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还会带来比第一、第二产业更加明显的经济增长。我国政府也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各项发展战略与措施已逐步开展,以促进对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状况的改善。

4 结论与不足

4.1 结 论

4.1.1 对于不同人群的体育消费的研究不胜枚举,但是具体到量化青年这一新型人群的研究却鲜有。本文通过对量化人群的心理等因素进行分析,解析了这一人群对体育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4.1.2 量化青年人群的消费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科技体育用品的发展,引领高科技消费品潮流,优化了我国的体育消费结构,提高了体育消费品的总额。

4.2 不 足

本研究只着眼于量化青年人群的理论分析,没有对作用进行更为彻底的数据调查分析。

[1]孙玉龙,侯京卫,郭强.试论“圈子文化”对体育消费的促进作用[ 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5):29.

[2]刘志强,张庚淼,韩省亮,等. 21世纪我国现代体育消费行为及对策研究[ 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3):3.

[3]涂志远.关于我国体育消费结构的研究[ 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5):3.

G812.0

A

1674-151X(2017)19-14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9.077

投稿日期:2017-07-03

邵光英(1993-),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高科技产品体育用品圈子
新时代中国体育用品进口贸易的研究进展、问题及优化路径
浅析中美高科技产品贸易摩擦及应对策略
我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对外贸易互动关系研究
我国体育用品进口与体育用品出口互动关系研究
中日韩对美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娃娃画报体育用品认知挂图
朋友无圈
论高科技产品电气装配的可靠性工艺
你的圈子在哪里
朋友无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