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激趣法
2017-07-12申艳君
申艳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131-01
当面对几十个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时,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让学生学好物理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学生学好物理关键要学生对物理感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兴趣?
1 课前一支歌激趣
物理课大多安排在下午又特别是下午第一节课,下午第一节课是学生最容易睡觉的课,看着精神不振的全班同学,把唱歌引入课堂,既能消除学生的睡意,又可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学生不仅精神饱满,而且从学生眼里读到了喜爱。显然比生硬地命令他们不要睡觉、坐好、认真听讲效果好得多。课前的一支歌为成功的一节课奠定了基础。
2 精心设计物理实验激趣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实验,并巧妙地进行演示,增强其趣味性,新颖性,能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小孔成像、光的色散、惯性小球、空瓶吞蛋等新奇有趣的实验,在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也可激发学生在实验中深入地学习有关理论、方法和技巧的求知欲。
3 探究物理规律巧模拟激趣
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有些规律可以用实验再现,有些规律却不能用做实验的方法来再现。但可以用模拟实验来展示。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时,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感受很少。我们可以用地球仪代替地球,用乒乓球代替月亮,用幻灯机的光源代替太阳来再现日食和月食的成因,通过模拟实验,让空洞、生硬的讲解变得直观、形象、浅显易懂,学生感兴趣易理解效果自然就好。
4 创设问题情境激趣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定情境引起学生新旧概念的冲突,从而感到原有知识的不足,造成认知的不协调,激发学生的疑惑,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索的愿望。如上《牛顿第一定律》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将小车轮子朝上放在桌上,问:“怎样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肯定有大部分同学说:“用力推小车就会运动起来。”教师边演示边问:“用手推小车,小车运动。当手停止推小车后,小车将处于什么状态?”学生都说静止。停止用力后,小车静止,让学生提出看法:你认为物体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一致认为,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将小车正放桌上,轮子朝下,用手推动小车达到较大速度时,使手与小车脱离后,小车仍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路程。问:“没有推力的作用,小车为什么仍然运动?”这样一来,引起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就像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兴趣盎然,急于知道答案,学习兴趣就会激发起来。
5 引用谚语、诗歌激趣
谚语是口头流传的语言,它常用通俗简短的话语表达深刻的道理。有些谚语会借助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表达某一物理事理,有些谚语则把复杂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通俗形象的表达出来,我们把这种谚语叫做物理谚语。多了解物理谚语,能提高学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认识物理现象、掌握物理规律。笔者特别注意把握这一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讲比热容这一节时,通过“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的解释,使学生对比热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讲汽化和液化课前,笔者给学生读了一首诗,“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沐浴着如酒、如月、如梅的茶香,修身养性的民族生生不息。中国的历史有多长,中国的茶就有多香。你知道吗?茶文化中有许多的物理知识,顿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
6 借用顺口溜、歌诀激趣
在教学中抓住物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编成顺口溜,学生颇感兴趣。如原本学生望而生畏的安全用电原则,一旦编成顺口溜:电灯离地六尺高,固定安装最重要;广播碰到输电线,喇叭怪叫要冒烟;如果有人触了电,首先要去斷电源;电线要是着了火,不能带电用水泼;安全用电要警惕,不带电的带了电;不导电的导了电;发现高压断了线,跨步靠近太危险。学生带着兴趣记忆,记忆效果明显。
巧编歌诀,理解记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他们。如:(1)安培定则:螺线攥右手,四指指电流,北极拇指头;(2)电磁感应:规模用电法拉第,电磁感应是原理。运动切割磁感线,闭合电路一导体。磁场运动定电流,机械能来变电能……歌诀记忆不但能巩固物理知识激发兴趣,而且也能培养学生跃跃欲试进行物理歌诀创作的热情。
7 充分利用物理史激趣
物理史不但能增长学生见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开阔眼界,从中得到启示、鼓舞,增强学习物理的热情。例如,讲《自由落体运动》这一部分时,可先介绍:“在16世纪以前,亚里士多德的运动理论居统治地位。他把运动分成自然运动和强迫运动:重物下落是自然运动,天上星辰围绕地心作圆周运动,也是自然运动;而要让物体作强迫运动,必需有推动者,即有施力者。力一旦去除,运动即停止。既然重物下落是物体的自然属性,物体越重,趋向自然位置的倾向性也就越大,所以下落速度也越大。于是,从亚里士多德的教义出发,就必然得到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结论。伽俐略的比萨斜塔实验对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致命的一击,得出落体加速度与其重量无关的科学结论。”通过物理史的介绍,学生热情高涨,学习效果自然就出来了。
8 精、训、练激趣
为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教师必须精选试题,删除一些“偏、旧、繁、难”的训练题。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消化、深化和细化所学的知识。否则,陈旧与单一的教学方式──机械训练、简单重复、题海战术、打疲劳战所导致的过重的负担,使人疲惫、使人厌倦、使学校和教师丧失对学生的吸引力。
激趣的方式多种多样,相信物理教师们能娴熟地掌握各种激趣法,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学习一旦变被动为主动,课堂高质高效就不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