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鲜食枣设施高效栽培技术探索与实践
2017-07-12郝哲
郝哲
【摘要】课题组立足榆林沙地自然气候环境条件和枣树生长发育特点,针对传统红枣栽培方式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多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沙地鲜食枣设施高效栽培模式和技术体系。该文简要介绍了该技术体系的总体思路、关键技术及应用效果,并对其推广应用前景和改进重点进行了展望。
榆林市是中国五大集中连片红枣产区之一,是红枣原产中心的一部分,已有3000多年的枣树栽培历史。全市红枣种植面积达170万亩(11.3万hm2),常规年產量约40万t,产值20亿元。目前,红枣已成为榆林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在陕北地区的生态建设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榆林红枣主产区主要在东南部黄河沿岸地区,主栽品种为当地的木枣、油枣,采用传统栽培技术进行栽培管理。近年来,当地气候变化使得区域降雨和病虫害增加,种植户的管理也相对粗放,导致红枣裂果、霉烂情况严重,虫枣多,部分区域或年份甚至出现绝收。再加上枣果市场竞争力不强,收购价格低,常出现丰产不丰收的情况。枣农收入锐减、信心受挫,对枣园的投资、管理就难以跟进,红枣的品质和产量很难提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枣树抗旱能力强,需水少,适合在贫瘠土壤生长。若能合理利用沙漠地区丰富的光热资源,利用其日照时间长,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环境条件来栽培枣树,势必能生产出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的优良红枣。因此,课题组在省、市科技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沙地红枣高效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和“鲜食枣设施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等项目研究,构建了沙地鲜食枣设施栽培模式和技术体系,并在榆林市鱼河农场及横山等地进行了试验示范,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鲜食枣设施栽培在陕北沙地地区的稳步发展,使之成为沙地高效开发的果品产业之一。
总体思路
课题组立足榆林市沙地自然气候条件和枣树生长发育特点,针对当前榆林市红枣栽培存在的裂果严重、品质差、效益低等突出问题,以‘冬枣
‘早脆王‘伏脆蜜‘灵武长枣等鲜食枣为主栽品种,开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防雨棚等不同栽培设施的设计建造、栽培模式和鲜食枣品种引进筛选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通过红枣栽培模式和栽培技术革新及良种良法配套,构建沙地鲜食枣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防雨棚等多种设施高效栽培模式和技术体系,实现由露地粗放型生产经营向设施精细化栽培管理的转变,为解决当前榆林市红枣栽培存在的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探索了新思路,为促进红枣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了科技支撑。
关键技术
沙地鲜食枣栽培设施建造技术
日光温室建造技术参数
日光温室坐北向南,东西延长,跨度为9 m,后墙高3.2 m、脊高4.7 m;主体为砖混墙体钢架结构,温室墙体为内外二层24 cm砖墙,中间留10 cm的空心隔热层。后墙顶部设置30 cm厚混凝土,墙体内外砂灰抹面,外层贴10 cm厚聚苯保温板;前屋面采用拱型双弦式镀锌钢架(上弦Φ20钢管,下弦Φ15钢管),拱架间距1 m,前屋面底角70°,中上部屋面角30~35°;后屋面为20 cm厚彩钢板,仰角50°左右;温室前沿设防寒沟,宽20 cm、深100 cm,内填20 cm厚聚苯板;前屋面保温覆盖醋酸乙烯聚合物农膜和密度在700 g/m2以上的太空棉被,配备自动卷帘装置和卷膜器。
塑料大棚建造技术参数
单膜塑料大棚南北延长,跨度8 m,长度60~80 m,肩高1.8 m,脊高3.2 m。棚体包括拱架、拉杆和塑料薄膜,拱架为Φ25镀锌钢管,拱架间距1 m;拉杆为Φ15镀锌钢管,在拱架顶部至两侧肩高处横拉5道拉杆以固定拱架;南北棚头安装进出口门,棚体外覆盖塑料薄膜,用压膜线拉紧固定。双膜塑料大棚在单膜塑料大棚的基础上,每间隔3根拱架搭配一根双弦拱架,上弦Φ25钢管,下弦Φ15钢管,下弦安装一道卡槽用以固定内层膜,内层膜用卡簧卡在卡槽内。
防雨棚建造技术参数
枣树防雨棚为南北延长,跨度8 m,高度3.2 m,
长度依地形确定,一般60~80 m,包括拱架、拉杆、钢丝和塑料薄膜。拱架为Φ32镀锌钢管,跨度为8 m,间距3 m,肩高2 m,脊高3.2 m;拉杆为Φ20镀锌钢管,在拱架顶部和两侧肩高处横拉三道以固定拱架;钢丝在拱架顶部与拉杆平行方向每间隔1 m横拉一道,以支撑棚膜;塑料薄膜覆盖在拱架顶部,在拱架两头的拱杆和两侧2 m肩高处各上一道卡槽,以固定塑料薄膜,并用压膜线拉紧。
鲜食枣不同设施高效种植模式
日光温室鲜食枣栽培模式
该模式是指在日光温室内,于1月上旬用酸枣直播育苗,5月中下旬嫩茎嫁接培育苗木,实现当年播种当年嫁接成苗,第2年成园挂果。保温条件好的日光温室枣园于10月下旬扣棚降温,昼盖夜揭,人工低温暗光促眠,11月下旬~12月上旬拉苫升温,6月上中旬上市;一般日光温室可推迟1个月扣棚降温促眠,12月下旬~次年1月上旬开始拉苫升温,7月上中旬上市。
塑料大棚鲜食枣栽培模式
该模式第1年酸枣砧木直播,第2年嫁接培育成苗;第3年成园挂果。双膜大棚2月上中旬开始扣膜管理,单膜大棚3月上中旬开始扣膜管理,8月上中旬~9月上中旬上市。
防雨棚鲜食枣栽培模式
该模式第1年酸枣砧木直播,第2年嫁接培育成苗;第3年成园挂果。防雨棚3月中下旬棚体全膜覆盖,类似单膜大棚管理,9月中下旬上市。
选用优良品种
优良品种是枣树优质高效栽培的基础。鲜食枣设施栽培宜选用‘冬枣‘早脆王‘伏脆蜜‘灵武‘长枣等休眠期短、坐果率高、品质优异、外形美观、早实丰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根际配方改土技术
播种或定植前将设施内的沙地平整,按行距开挖宽为50 cm、深60 cm的栽培沟,再将黄土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农家肥)按7:3比例配置成营养土,同时每667 m2加入油渣300 kg、过磷酸钙50~80 kg、硫酸亚铁10 kg,填入栽培沟内踩实后进行播种或定植,解决了沙地保水保肥能力差的难题。
直播建园技术
直播建园技术是解决枣树移栽时死株严重、成活率低的有效措施。在经过配方改土的栽培行内,按照20 cm的株距播种酸枣仁,出苗后待砧木生长至适宜标准时进行嫁接培育成苗。一般日光温室于元旦前后播种酸枣仁,5月中下旬酸枣砧木生长至茎粗0.5 cm以上时平茬,将鲜食枣接穗嫁接于酸枣砧木根茎上,并进行抹芽、肥水管理、摘心等措施处理。11月中下旬落叶后,将多余苗木挖出移栽别处,第2年开始按照鲜食枣设施栽培技术标准规范管理。塑料大棚和防雨棚直播建园方法参照日光温室,其中双膜塑料大棚直播建园应于3月上中旬播种育苗,第2年3月上中旬嫁接;单膜塑料大棚和防雨棚直播建园需推迟至4月上中旬播种育苗,第2年4月上中旬嫁接;嫁接当年培育成苗,第3年成园挂果。枣树育苗的同时可在设施内的行间套种甜瓜等低矮作物,保证设施在育苗期间的收入。
矮化密植技术
为便于管理,提高早期产量,改善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提高枣果品质,减轻病害,设施栽培应选用矮砧品种,实行高度密植,南北向栽培,沙地鲜食枣设施栽培适宜行距为2 m,株距为1 m,定苗密度为330株/667 m2。日光温室东、西两个边行分别距山墙1 m,南、北边株分别距温室前沿和后墙走道1 m。塑料大棚和防雨棚栽培东、西两个边行和南、北边株距棚边缘不小于1 m。
轻简化整形修剪技术
为提高光能利用率,促进枣树早结果、早丰产,设施枣树应采用“细长纺锤形”或“主干形”等结构简单的小冠瘦高树形,且应实行低干、矮冠,干高在25~30 cm左右,日光温室前部树高1.2~1.5 m,中后部1.8~2.0 m,塑料大棚和防雨棚东西两侧边行1.5~1.8 m,中部1.8~2.0 m。主干之上培养主枝,主枝上着生结果基枝,一般不再培养侧枝。幼树期重在整形,细长纺锤形树形留骨干枝6~8个,错落轮生在主干上,角度70°~80°,相邻骨干枝间距20~25 cm,枝长50~60 cm,骨干枝上培养结果枝;主干形树中心干上不留主枝,全树有小型结果枝组8~12个,直接着生在中心干上,与主干夹角70°~80°,结果枝长度50~60 cm,下强上弱,呈水平状均匀分布在主干周围。经过3~5年的整形,在树体达到理想高度后进行顶端短截或摘心,使其不再向上生长。由于枣树树冠容易控制,整形完成后,只需对过于衰弱和过旺的枝条进行回缩更新,修剪的工作量相对较少。
控产保果技术
枣树成花容易、花量大、花期长,通常情况下无需促花和保花,关键在于保果。设施生产中应通过严格控制氮肥用量,合理确定开甲部位、宽度、次数及赤霉素的使用时间、浓度和次数等措施促进坐果。并要根据树势适度摘心,促进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协调发育,注重培育木质化枣吊结果,适当控制产量,以平衡树势,减少用工和提高枣果品质。
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管理对枣树长势、产量、品质和病虫害发生等均有重要影响,是枣树周年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同时也是用工较多的一项工作。为了节约灌溉用水和肥料,减少水肥的投入和用工,稳定产量和提高品质,可以在设施内配备滴灌系统,实现水肥一体化施用。枣树管理中,要注意控制化肥特别是氮肥施用量,加大有机肥和钾肥用量,同时注意多种微肥的配合施用。在追肥和生长季灌水时要通过水肥一体化系统施用。干旱和盐碱情况严重的设施枣园,可在发芽前(春灌)、盛花期和采收后(冬灌)各进行1次栽培行树下漫灌。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病虫害防治是设施枣树生产上对产量、品质与安全性影响最大的管理环节之一。可利用物理杀虫灯、张挂粘虫板和树干涂抹粘虫胶等物理方法进行杀虫,并通过平衡肥水、通风透光、控制产量、增强树势等措施减少病害发生。在虫口密度过大及病害严重时,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尽量采用生物农药和矿物农药进行防治,必要时再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但要确保在枣果采收前的安全期限内停止施药。
应用效果
课题组在多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并在榆林市鱼河农场和横山等地的沙漠地带,建设新型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防雨棚等适用于鲜食枣不同栽培模式的设施类型,以‘冬枣‘早脆王‘伏脆蜜‘宁夏长枣等鲜食枣为主栽品种,通过应用根际配方改土、直播建园、矮化密植、轻简化整形修剪、控产保果、水肥一体化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配套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4年生日光温室枣园平均每667 m2的产量可达1320 kg,产值6~8万元以上;5年生双膜塑料大棚枣园平均每667 m2产量达1210 kg,产值4~5万元;5年生单膜塑料大棚和防雨棚枣园平均每667 m2产量达1130 kg/667 m2,产值1.5~2万元。
前景展望
沙地鮮食枣设施栽培以其独特的生长方式、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枣农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和致富之路。该文提出的在沙地气候条件下,以鲜食枣为主栽品种,建立了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防雨棚为栽培设施的沙地鲜食枣设施高效栽培模式和技术体系,已陆续在榆林市各县区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生产者应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选择建设不同的设施和栽培模式,不断探索、实践并加以完善,逐步建立起总体目标一致但各具特色的设施栽培模式和技术体系。为了更好地完善和推广该技术体系,今后还应进一步完善适合鲜食枣栽培的设施结构,降低建造成本,培育综合性状优异的优良品种,优化高效栽培管理和重大病害的防控技术,为促进鲜食枣设施栽培在沙区的稳步发展和高效开发及其在标准化建园、规模化发展、良种化栽植、科学化管理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