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年级新生常见问题及对策

2017-07-12雷芳

湖南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规则家长老师

文︳雷芳

一年级新生常见问题及对策

文︳雷芳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孩子在人生早期所经历的一次重大转变,将对他们的心理和适应能力提出很大的挑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孩子们可能出现哪些心理和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的后果是什么?如何有效避免这些问题?

一、常见心理问题

1.失落感。看到邻居大哥哥大姐姐背着书包,戴着红领巾去上学,孩子总是心生羡慕。到了大班,这种渴望会随着家长和幼儿园不断做学前准备而增加。但是,真正进入一年级后,纪律上的约束和学习上的紧张使孩子们出现很大的心理落差,曾经期待的美好并不存在,小学生活不像想的那样容易、有趣,在课堂上的被关注度也下降了。这时,难免心理上有一些失落。

2.孤独感。小学活动范围比较大,孩子们不再局限于自己的教室,同学之间的竞争性增强,老师同时面对四五十个甚至更多孩子,没有办法与孩子及时地一一沟通,孩子们在心理上有一种被老师忽略甚至冷落的感觉。加上,与原来熟悉的环境分离,适应陌生的环境需要一段时间。新的同学关系还没有建立,在新的班集体里没有找到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难免产生孤独感。

3.压力感。从幼儿园到小学,三种变化让孩子产生不同程度压力感。一是行为规范的变化:幼儿园可以迟到早退,行为相对自由;而在小学,行为规范比较严格,讲究制度化、秩序化。由相对自由的园所生活过渡到相对严谨的学校生活,难免产生不适应感。二是学习方式的变化: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是在轻松、活泼、自由的环境下以游戏为主开展活动、进行学习,而小学则是以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为主,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不能随意乱动,在幼儿园动惯了的孩子一时难以适应。三是家长和老师要求的变化:在幼儿园,家长和老师对幼儿都是以维护快乐和兴趣为主,没有硬性的学习要求;而对小学生来说,则有一定的学习要求,而且规定了完成的期限,自由玩耍的时间少了,孩子会明显地感觉到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会感到约束太多、不够自由、学习负担重。

如果此时家长和老师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问题,不能有针对性地辅导和帮助,孩子长期处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可能产生种种不适应、抵触,甚至不喜欢上学的情绪和行为,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或心理问题。

二、常见学习生活问题

1.注意力易分散。大多数一年级新生每节课前十分钟注意力比较集中,越往后注意力越易分散,越不在意教师的教学内容。课堂上时常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被少数学生包打天下,大多数学生成了课堂的陪衬。在家里做作业时,有些孩子往往不够专心,边做边玩,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听到响动就分心。

2.听说理解能力差。不会认真倾听:在课堂上,常常是老师问题一提出,学生不管听没听清、会不会回答,几乎个个举手。被请到回答问题的学生一脸高兴,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未请到的则垂头丧气,不认真听取同伴的发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只顾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口头表达不好:当老师课堂上提问时,几乎所有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但回答时,又不知道要说什么;有的孩子站起来后,支支吾吾,声音很轻;有的孩子答非所问。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作业和考试时由老师念题,往往教师读了几遍题目,仍然有不少学生听不清楚题目的要求。

3.学习习惯欠佳。大部分一年级学生做作业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姿势不正确,大拇指压着食指,需要教师反复提醒。个别学生做作业时随意涂改,页面不整洁,作业完成的效率也不高。少数学生没有必须要做作业、测试的意识,或者没有按老师布置的任务来做,或者不把做作业作为要务,先做别的事,再做作业,出现作业完不成、完成缓慢、拖拉等现象。测试时存在翻书、看同学的答案、交卷不写姓名等现象。

4.时间、规则意识不强。少数一年级新生不能按规定作息、起居,坐立行走不讲规矩,让他站到大家面前说话,他摸脸、抠耳朵、扭衣服角、捏手指头;要他坐着,他躺在椅子上,蹲坐在椅子上,斜着身子趴在椅子上;走起路来,他在整齐的队伍里蹦蹦跳跳、手舞足蹈,在走廊里爬行、飞奔……上课铃响了,他不知道要回到自己的教室,或者记不清自己的班级,以致跑到别的教室或其他地方坐着,害得老师到处寻找。有些学生不会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缺少必要的礼貌、礼仪。

5.自立自理能力不强。有的孩子自我保护能力欠缺,依赖性强,上下学、外出需要大人接送,待在家里需要大人监管。有的离开家长就会无所适从、焦躁不安。不少孩子自己的事不能自己处理,如文具需要家长清理和准备,书包要家长帮忙背,没有为家里分担家务的意识。有的孩子处理问题能力差,遇到困难不知道采取有效的求助方式,只知道着急哭泣、生气发怒。有的孩子卫生习惯不好,自己的座位不能好好爱护和及时清理,等等。

6.发展不平衡。学生层次相差显著,社会化程度不同;知识上也存在两个极端,既有零起点的孩子,也有已经掌握了一年级上学期全部知识的孩子。这种差异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调控,零起点的孩子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能力、掌握所学知识,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与求知欲。

这些问题的产生,如不及时加以干预和调整,孩子的学习就会落后,跟不上班,最终成为学困生。

三、对策

(一)做好学习能力的准备。

1.树立良好的时间和规则意识。要提高孩子的规则认知及执行规则的能力。它包括对各种规则的理解、知道怎样做是符合规则,培养遵守规则的能力和习惯。作为小学生应该明确和遵守日常生活规则、学习规则,如到校、上课、考试、下课、放学、作业、吃饭、睡觉,注意守时,严格作息。按规定动作坐立和行走,回答和提问主动举手,课堂不随便起身和离开座位,不讲小话。遵守排队的纪律。

2.养成任务意识。它包括对任务的感知、承担任务的责任感、完成任务的决心、执行任务的办法。具体对一年级新生的要求是:知道教师布置的预习、听课、练习、家庭作业、复习、考试等任务,理解任务的内容,能把完成任务与玩分开;对任务很在乎,知道任务是必须做的,愿意完成任务并有兴奋反应,对完成任务时遇到的一般困难不畏惧,能坚持。能够探寻完成任务的方法。

3.训练记忆力和注意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在学习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在识字、朗诵、拼音学习时采取边记忆边在老师引导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可通过音乐律动游戏、口令、静坐等方式培养孩子保持安静的品质,可借助数学传真、听字游戏、听写、找差异、玩扑克牌等,训练孩子们注意力的持续性。

(二)做好生活能力的准备。

1.培养自立自理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孩子尽快与社会整合,对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很关键。包括在生活上愿意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家长,尝试在家里对自己的物品归类整理和保管。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让外人触碰。掌握一定的交通、消防知识,提高防拐防骗能力,能够识别和破解常见骗局,真正做到让家长放心、放手。

2.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包括主动与身边的同龄伙伴、教师打交道,能以宽容的态度对人,不胆怯、不害羞,与人和睦相处。愿意与小伙伴一起游戏,有问题主动找老师,敢在老师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与小伙伴发生纠纷,能自己解决与小伙伴的矛盾,不攻击他人,被小伙伴接纳与喜欢等。待人接物、与人交往都“讲规矩”,学会运用文明礼貌用语。掌握争端、矛盾、纠纷、困难等发生时的解决办法。

3.培养劳动卫生习惯。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学校劳动、家务劳动,学会使用扫帚和拖把等卫生工具。乐意为同学提供帮助,做老师、家长的小帮手,关爱同学的热心人。保持穿戴整洁、手脸干净,大小便入池并主动冲水,垃圾不乱扔,不购食和携带垃圾食品。

(三)适当做好学科知识准备。

1.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选取切合这一阶段孩子阅读的国内外优秀绘本故事作为教材,引导孩子有效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储备上学需要的知识与能力,激发上一年级的热望。如可让孩子阅读脱离上学恐惧感,学会应对与父母暂时离别孤单的《魔法亲亲》《小魔怪要上学》等;可阅读让孩子了解写字的重要性并能够愉快地学习写字的《不学写字有坏处》《不会写字的狮子》;可阅读让孩子保持安静,并养成良好倾听习惯的《图书馆狮子》《图书馆里有只金丝雀》;可阅读学会控制情绪并能以正确的方式疏导自己情绪的《菲菲生气了》《山田家的气象报告》;可阅读保护自我、养成良好安全意识的《小兔子走丢了》《警官巴克尔和警犬葛芮雅》等。

2.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学会当众自我介绍,锻炼孩子胆量和自信心。学会回答问题时站直、说大声、说清楚、说完整。可以适当选取幼童朗朗上口的韵文诗歌或是国文经典篇目片段,教授孩子朗读、背诵,加强大脑记忆力的培养,提高语文朗读水平,增强语文素养,提高孩子理解能力。

3.做一定书写、识字、拼音准备。如了解书写格式,学会在田字格中观察字的结构,学会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学习正确的读书、握笔和写字姿势,运用正确的格式、姿势练习写正楷字;结合当下小学语文汉字教学的字源字理教学方法,让孩子了解汉字的演变发展过程,体会汉字的魅力,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学会认读声母、韵母,认识四线三格,尝试正确书写字母。

(四)家长要关注和陪伴孩子度过学前关键期。

1.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一年级是孩子学习之路的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家长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把握好这一关键期。随时关注,及时调控,担负起作为家长应尽的责任,不能全部交给学校和老师了事。

2.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带领孩子参观即将就读的小学,找到教学楼、厕所、老师办公室、学校功能室等,让孩子爱上校园。要给孩子打好预防针,告诉孩子,幼儿园到小学会有哪些变化,经历这些变化是长大的结果,也是长大的证明,还是进一步成长的需要。向孩子讲清楚,每个人都是要学习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有吃苦的准备。但学习也有很多乐趣,会让自己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博学的人。要鼓励孩子多帮助别人,多交朋友。

3.引导孩子制定和执行规则。要让孩子知道,生活是有规则的,有了规则人们的生活才方便,每个人都应该遵守规则。要与孩子商议,共同制定规则,自己调好闹钟定好起床时间,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做完作业才能看电视,看电视的时间不能超过多长时间,几点钟必须上床睡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及时清理好学习用品,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没有做到要监督改正,孩子做得好要鼓励。家长要言传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事,自己首先不做。

(该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小衔接创新教育研究”课题成果之一,作者为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规则家长老师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家长请吃药Ⅱ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