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7-12刘奕平谢海峰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中西药丹红传导

刘奕平 谢海峰

(阳西县中医院 广东 阳江 529800)

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刘奕平 谢海峰

(阳西县中医院 广东 阳江 529800)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阳西县中医院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所有患者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西药组加用甲钴胺片治疗,中西药组则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干预效果及神经传导情况的差异。结果 中西药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干预效果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传导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药组神经传导情况改善幅度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异常及全身性过敏、头痛、发热等不良反应。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丹红注射液;甲钴胺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常见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主要原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累及自主神经、感觉和运动神经,且多以感觉神经受累为主要表现,可导致患者出现感觉缺失,甚至需要截瘫,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阳西县中医院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中西药组患者男19例,女10例;41~78岁,年龄(57.34±10.13)岁;病程3~30 a,平均(16.51±6.29)a;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出现时间4个月~10 a,平均(3.24±3.29)a。西药组患者男20例,女9例;42~78岁,年龄(57.01±10.56)岁;病程3~30.5 a,平均(16.26±7.19)a;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出现的时间5个月~10.4 a,平均(3.26±3.31)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包括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西药组加用甲钴胺片治疗,口服。1片/次(0.5 mg),3次/d,可根据年龄、症状酌情增减。中西药组则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其中,甲钴胺片治疗方法同西药组,同时给予20 ml丹红注射液和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干预效果及神经传导情况的差异。显效:症状消失,肌电图显示感觉和运动速度显著提高;有效:症状改善,肌电图显示感觉和运动速度有所提高;无效:未达到上述疗效标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干预效果为显效、有效之和[1]。

2 结果

2.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干预效果 中西药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干预效果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干预效果比较(n,%)

2.2 神经传导情况 治疗前,两组神经传导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药组神经传导情况改善幅度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情况比较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异常及全身性过敏、头痛、发热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具有较大的临床危害性,可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跟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所致神经细胞钠离子-钾离子-ATP酶活性降低,对蛋白合成造成干扰,导致神经组织脂质合成异常并发生轴突变性,传导速度降低相关。另外,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也可引发微循环异常和代谢障碍,也是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的重要原因[2]。

在治疗上,西医多用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属于内源性辅酶型B12,可转移到神经细胞细胞器中,促进脂肪、蛋白和核酸代谢,加速损伤神经组织修复,改善组织代谢障碍和传递障碍现象,对神经病变所致麻木、疼痛等有良好治疗作用。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消渴症合并痹症”范畴,多以气阴两虚为病机,治疗应坚持活血通络原则[3]。丹红注射液为中药制剂,其由红花和丹参制作而成,具有良好的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作用。现代药理学证实,丹红注射液的有效成分丹参酮和丹参素有良好抗纤溶活性、抗凝作用,可抑制血栓形成,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4]。红花中的红花黄色素可抗血栓、抑制凝血、耐缺氧,有助于延长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丹红注射液和甲钴胺片联合治疗,可发挥中西医治疗协调增效作用[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药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干预效果高于西药组,神经传导情况改善幅度更大,说明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1] 张载宏.丹红注射液联合多贝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3,26(7):74-76.

[2] 潘美芳,龚福英.针灸并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2,24(5):144-145.

[3] 屈小青.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0):30-31.

[4] 骆杭丽.甲钴胺辅助治疗面神经麻痹30例[J].医药导报,2010,29(4):486-487.

[5] 蔡少雄,付红,向海燕,等.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8):1963-1964.

R 725.6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7.088

2016-06-23)

猜你喜欢

中西药丹红传导
肉牛口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中西药治疗和预防措施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肉牛前胃弛缓的临床症状、中西药疗法和预防措施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PI3K/AKT/Bcl-2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
中西药结合治疗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43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