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在心内科中开展PDCA循环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

2017-07-12关舒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4期
关键词:心内科家属满意度

关舒文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循环科,辽宁 沈阳 110024)

观察在心内科中开展PDCA循环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

关舒文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循环科,辽宁 沈阳 110024)

目的 研究分析在心内科中开展PDCA循环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内科住院患者12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护理服务。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内科开展实施PDCA循环护理可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同时也可有有效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心内科;PDCA循环;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

心内科主要收治您血管疾病患者,如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1]。因此心内科收治的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不稳定、反复发作等特征,从而心内科各种不安全因素也相对较多,心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及工作压力也相对更大[2]。如何有效提高心内科的临床护理质量,是心内科相关工作人员长期研究的重点。为了解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心内科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心内科住院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其具体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26例,其中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50例;所有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85岁,最小为36岁,平均年龄(57.45±18.73)岁;其中心脏病患者42例,高血压患者38例,冠心病患者22例,高血脂18例,肺动脉高血压6例。所有患者均已确诊并正在进行积极治疗,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26例患者平均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上均无较大区别,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实施临床护理服务,主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按照相应的规定流程实施护理服务,做好对患者的各项指标的监护工作,同时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教育,让患者了解自身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适当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尽量让患者排除恐惧、忧虑烦躁等相关不良情绪。

观察组患者按照PDCA循环护理模式实施临床护理服务。PDCA循环管理模式就是将管理方法分为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4个阶段[3]。在计划阶段,我们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并仔细阅读患者病历资料,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疾病类型、疾病严重程度、心理情绪、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资料[4]。

1.3 效果评价: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护理质量评分由护士长及科室医师按照患者的身体恢复状况以及心理状况进行评分,然后取平均分作为评定标准,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80分以下为差。护理满意度评价由患者及其家属填写问卷记录表,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优42例,良16例,优良率为92.06%;对照组患者优31例,良16例,优良率为74.6%。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n(%)]

2.2 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表示非常满意的有46例,比较满意的有11例,总满意度为90.48%;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的有28例,比较满意的有20例,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6.19%。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而PDCA循环也被称为“质量环”,是管理学中一种较为常用的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最早有休哈特在1930年提出来,后来又被美国一位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发掘出来,并对其进行广泛的宣传[4]。PDCA循环就是计划、实施、检查、总结不断循环的管理模式。由于心内科疾病种类繁多,且患者病情变化无常,护理人员工作繁琐,压力较重,容易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出现各种纰漏,进而对患者病情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4]。PDCA护理模式是将护理工作进行详细计划和分工,然后按照计划实施护理操作,在操作中有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然后再将操作中所暴露的各种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将分析结果纳入下一轮计划中,再按照计划实施……以此类推,在这一过程中让护理方法在不断改进,让护理质量在不断提高。在本研究结果中也可以看出,在心内科护理中实施PDCA模式后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因此该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1] 李艳萍.PDCA 循环在心内科胰岛素注射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1):3222-3224.

[2] 胡灵娜.PDCA循环在心内科护理记录质控中的运用和体会[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5(2):31.

[3] 朱小翠,王颖.持续质量改进在心内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101-102.

[4] 张美芹.PDCA护理模式在改善心内科护理质量中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11):172-173.

R473.5

B

1671-8194(2017)14-0247-02

猜你喜欢

心内科家属满意度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