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缓解骨折患者引起腹胀便秘的临床研究与护理

2017-07-12蒲云霞党学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4期
关键词:肉桂黄连灌肠

蒲云霞 党学军

(1 甘肃省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武都 746000;2 甘肃省陇南市卫生学校,甘肃 武都 746000)

中药穴位贴敷缓解骨折患者引起腹胀便秘的临床研究与护理

蒲云霞1党学军2

(1 甘肃省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武都 746000;2 甘肃省陇南市卫生学校,甘肃 武都 746000)

目的 探讨中药贴敷对骨折患者腹胀、便秘的疗效。方法 对腹胀、便秘的骨折患者在神阙穴等穴位进行中药贴敷,贴敷后每次按摩3 min,每2~3 h按摩1次。结果 有效缓解患者腹胀、便秘,促进排便。结论 此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明显,便于患者接受,希望普遍用于临床。

骨折;中药贴敷;护理;腹胀;便秘

1 研究背景

骨科骨折患者引起的腹胀、便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据报道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可高达90.47%[1]。长期以来除了灌肠方法外,未用其他方法缓解腹胀、便秘。而灌肠操作相对比较复杂,患者难以接受,排斥心理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找一种能有效缓解腹胀、便秘、安全性能高、成本低、疗效巩固时间长、便于患者接受的方法,是目前为骨科骨折患者引起腹胀、便秘患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主要课题。目前我院推广的大黄、黄连、肉桂等中药穴位贴敷缓解骨科骨折患者引起腹胀、便秘的穴位贴敷治疗方法,即有效缓解了患者的腹胀、便秘,节省了患者的开支,更便于患者乐意接受,也为中医中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 应用领域、技术原理、技术方案

2.1 应用领域:该项目为我院2016年申报的科技成果鉴定项目。本项目属于临床治疗与护理领域,涉及中药生大黄、黄连、肉桂及蜂蜜评估。

2.2 技术原理

2.2.1 生大黄。本项目应用生大黄:①抗感染作用,能够调节免疫、抗炎、解热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降血脂、止血作用,抗酸、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促进胰腺分泌,抑制胰酶活性,利胆、保肝、泻下作用。②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作用。③能够泻热通肠,逐瘀通经,凉血解毒等作用,达到有效缓解腹胀便秘的目的。

2.2.2 黄连。本项目应用黄连:①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②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作用。③抗炎镇痛、抑菌等作用。达到有效缓解腹胀便秘的目的。

2.2.3 肉桂。本项目应用肉桂:①补火助阳、引火归源作用。②散寒止痛、活血通经作用。③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等功效。综合上述分析,本方组成合理,在缓解腹胀、便秘作用上具有协同作用。

2.2.4 蜂蜜:中医认为,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心、胃、大肠经。具有滋阴润燥、补虚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作用。常用于肺燥咳嗽、体虚、肠燥便秘、口疮、水火烫伤、胃脘疼痛。

2.3 技术方案

2.3.1 病例筛选:从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来我院骨折住院84例患者,其中胸腰椎骨折32例,骨盆骨折16例,股骨骨折26例,其他10例。

2.3.2 分组方法:根据不同骨折患者引起腹胀便秘,分灌肠组42例,中药贴敷组42例,3种不同骨折患者分6组。

2.3.3 制定治疗方案:1日3次,每次贴敷6 h,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3.4 实施治疗:将大黄、黄连、肉桂等几味中药适量分别研末,按一定比例加以蜂蜜调敷,以患者肚脐神阙穴进行贴敷,每次贴敷均为7个穴位,操作者站在患者右侧,在贴敷处行顺时针按摩,腹部可按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顺序按摩,每次按摩3 min,每2~3 h按摩1次,这样按摩加中药贴敷可达行气活血、疏通经络、消肿散结、泻热通肠、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的功效。为了保证药贴敷疗效,一般一个贴敷药包在使用6 h之后需更换。

2.3.5 随访评估:对选定病例在1、2、3个疗程结束后分别评估患者的腹胀、便秘情况。在3个疗程结束后的第1天、3天、5天,3个时间段进行随访,评估患者的腹胀、便秘情况。

3 生大黄、黄连、肉桂性能

3.1 生黄连:《神农本草经》记载,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用称“生大黄”。性味:苦,寒。功能:功积导滞,泻火凉血,逐瘀通经。适用于胃肠中有积滞,大便不通,或溏而不爽、腹满痛及热结便秘等。

3.2 黄连:《神农本草经》记载,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李时珍《本草纲目》谓:“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清热止吐,清心除烦,泻火解毒。适用于湿热下痢等症。

3.3 肉桂:《名医别录》记载,为樟科常绿乔木肉桂的树皮。本名“桂皮”,皮质厚如肉者佳,故名“肉桂”。性味:辛、甘,大热。功能:温中补阳,散寒止痛。适用于腕腹冷痛、虚寒泄泻等症。

4 研究实验内容

4.1 资料与方法

4.1.1 一般资料:从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来我院骨折住院84例患者,其中胸腰椎骨折32例,骨盆骨折16例,股骨骨折26例,其他10例。

4.1.2 腹胀便秘评估:对同种骨折患者进行腹胀便秘评估,确定腹胀便秘处在同一级别。

4.1.3 分组:将3种骨折病例的患者采取患者自愿的方式分为灌肠组和中药穴位贴敷敷组,3种骨折病例共分6组。见表1。

4.1.4 制定治疗方案:1日3次,每次贴敷6 h,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4.1.5 实施治疗:将大黄、黄连、肉桂等几味中药适量分别研末,按一定比例加以蜂蜜调敷,以患者肚脐神阙穴进行贴敷,每次贴敷均为7个穴位,操作者站在患者右侧,在贴敷处行顺时针按摩,腹部可按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顺序按摩,每次按摩3 min,每2~3 h按摩1次,这样按摩加中药贴敷可达行气活血、疏通经络、消肿散结、泻热通肠、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的功效。为了保证药贴敷疗效,一般一个贴敷药包在使用6 h之后需更换。并分析比较每个疗程后的腹胀、便秘缓解情况,刺激性,舒适性,患者接受程度,进食障碍。见表2~表4。

表2 32例颈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

表3 16例盆骨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

表4 36例股骨骨折及其他患者的疗效比较

4.1.6 巩固时间分析比较:在3个疗程结束后的第1天、3天、5天对患者各随访1次,并分析比较治疗后的巩固时间。见表5~表7。

4.2 结果判定。本研究结果显示:①两种方法对骨折患者引起的腹胀、便秘均能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②在疗程相等的情况下,中药穴位贴敷更便于患者接受;③在疗程相等的情况下,经中药贴敷组治疗骨折引起腹胀、便秘几乎没有刺激性,患者无进食障碍,患者明显感到舒适,与灌肠组比较患者更乐意接受中药穴位贴敷治疗。

表5 胸腰椎骨折32 例患者病种、时间、复发情况和治疗方法比较

表6 盆骨骨折16例患者病种、时间、复发情况和治疗方法比较

表7 股骨骨折及其他36例患者病种、时间、复发情况和治疗方法比较

5 护 理

5.1 患者评估:接诊时应详细询问患者受伤时间、姿势、着地时的体位,了解患者平时饮食、排便习惯,是否有胃肠疾病史,饮食嗜好,以及患者的经济状况等,了解患者对本病的认知程度及预防腹胀便秘方面的知识,以便作出正确的病情评估。

5.2 饮食调护:伤后早期(受伤后2周内)应给予清淡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忌油腻生冷食物。鼓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每日清晨空腹饮用温开水,刺激胃肠反射而促进排便。减少肠胀气,并要注意尽量少食含气、产气的食物如蛋、奶类、蔗糖、豆类、等。中期(受伤后2~-8周内)患者食欲改善可进清补,富含高蛋白及铁、钙、磷等微量元素的食品如鱼汤、排骨汤等。后期(8周以后)患者处于恢复阶段,可多食滋补、强筋壮骨的食物,并适量增加水果及蔬菜量,总之饮食原则宜清淡理气、健脾和胃、易消化食物。适当增加纤维食物的摄入,在增加新鲜蔬菜瓜果的基础上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尽量达1500~2000 mL以上,防止大便干结。

5.3 体位活动护理:患者骨折后需长期卧床,活动量突然减少、胃肠蠕动减慢、食欲下降、摄入食物及水分较少[2]。同时患者也担心因活动影响骨折愈合,因此早期体位改变和活动,能较好地解除腹胀和便秘。临床上视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适当体位,也可给翻身枕或下肢垫加以翻身变换体位。

6 结果讨论

根据临床研究结果,中药贴敷治疗腹胀、便秘,操作方法简便,患者易于接受舒适度高于传统的灌肠法,便于患者配合治疗护理。在临床两年的应用中无其他不良反应,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1] 石敏,张秀琼,周永霞,等.骨科卧床病人发生便秘的原因调查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5):21-22.

[2] 许海英.胸腰椎骨折病人的辩证施护[J].河北中医,2006,28(8): 620.

R473.6

B

1671-8194(2017)14-0220-02

猜你喜欢

肉桂黄连灌肠
肉桂精油和肉桂醛的抑菌、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体寒的人吃点肉桂
开塞露联合温盐水滴注灌肠法在脑卒中便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不一样的“双黄连”
黄连及其有效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量效关系
肉桂全身都是宝
灌肠缓解便秘是否合适?
肉桂醛的调味、保鲜及稳态化研究进展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