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中美托咪定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07-12刘家驷
刘家驷
(河北省滦平县医院,河北 滦平 068250)
全身麻醉中美托咪定的应用效果分析
刘家驷
(河北省滦平县医院,河北 滦平 068250)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 120例拟行全麻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在麻醉诱导前予以0.6 μg/kg负荷量右美托咪静脉泵注,B组则予以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泵注,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A组术中MAP及HR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用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率为5.00%,显著低于B组的16.67%(P<0.05)。结论 在全身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有利于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麻醉药物用量及麻醉不良反应,提高麻醉及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效果
全身麻醉是外科手术常用麻醉方式之一,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与可控性,但由于麻醉药物用量较多,容易产生心率(HR)加快、血压升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1]。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对于辅助麻醉可起到良好的镇静催眠效果,有利于减轻手术应激反应,从而提高麻醉及手术安全性。我院在全身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拟行全麻下手术患者120例,均排除肝肾功能障碍以及严重心血管疾病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0~65岁,平均(41.26 ±5.13)岁;体质量50~72 kg,平均(59.12±5.34)kg。B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2~65岁,平均(43.19±5.48)岁;体质量48~70 kg,平均(58.49±5.25)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术前均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常规建立静脉通道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A组在麻醉又道歉,予以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6 μg/kg)以0.9%生理盐水稀释至50 mL经静脉泵注10 min,此后以0.3 μg/(kg•h)维持静脉泵注。B组则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经静脉泵注,方法与用量均同B组。两组均常规进行全麻麻醉诱导,即予以阿托品(0.01 mg/kg)、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3 μg/kg)、维库溴铵(0.12~0.14 mg/kg)以及丙泊酚1.5~2.0 mg/kg经静脉给药。麻醉诱导成功以后,快速进行气管内插管。予以丙泊酚以及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给药速度控制分别为1~3 mg/(kg•h)、3~5 μg/(kg•h),术中视MAP及HR酌情调整。麻醉维持采用1%七氟烷持续吸入,手术结束前30 min停用,追加瑞芬太尼及舒芬太尼,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分别于麻醉给药前(T0)、给药5 min(T1)、10 min(T2)、手术结束时(T4),测定HR及MAP水平。统计两组麻醉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T1~T2时,两组的HR及MAP水平均显著降低,但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s,n=60)
表1 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s,n=60)
?
2.2 麻醉药物用量:A组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用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药物用量比较(±s)
表2 两组麻醉药物用量比较(±s)
?
2.3 不良反应:A组1例恶心呕吐,1例烦躁,1例眩晕,不良反应率为5.00%。B组5例恶心呕吐,3例烦躁,2例呼吸困难,不良反应率为16.67%。A组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B组(P<0.05)。
3 讨 论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α2-受体激动剂,且作用效率较高,能够直接对大脑蓝斑区内受体、脊髓受体产生作用而起到良好的镇静、镇痛剂抗焦虑作用,从而有效减轻手术创伤应激反应[2]。临床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辅助全麻能够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参数稳定,且对患者的呼吸及循环功能影响较小。右美托咪的蓄积效应极低,停药后作用消失较快,故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3]。高建瓴等[1]研究发现,在全身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可减少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波动,降低HR及MAP升高率,减少麻醉药物用量,麻醉效应与经济效应均较好。同时,右美托咪定具有与自然睡眠状态相似的镇静效应,且存在剂量依赖性,用药安全性好。还有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还有抑制外周炎性介质生成等功效,故可产生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减轻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4]。本研究中,A组在麻醉诱导前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后,术中HR及MAP相比于B组更为稳定,且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此外,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B组明显降低(5.00% vs 16.67%),尤其是眩晕、烦躁及呼吸困难等明显减少。
总之,右美托咪定辅助全麻有利于更好地维持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确保手术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高建瓴,詹英,杨建平,等.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患者的镇静及全身麻醉药物的节俭作用[J].上海医学,2010,33(6):525-527.
[2] 周述芝,宋丽,刘雪茹,等.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36):4939-4941.
[3] 杨旺东,王超,阮秋菊,等.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颅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唤醒试验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7):4946-4948.
[4] 倪红伟,张瑛,史东平,等.右美托咪定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2013,34(12):73-76.
R614
B
1671-8194(2017)14-0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