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7-07-12田光辉
田光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二团中学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田光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二团中学
创新作为我国改革的方针策略之一,在教学中也要加以运用,中学生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创新意识必不可少。从整体来说,创新意味着在旧有基础上进行改革,或者通过创新思维造就从未出现过的内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对创新的整体性开展研究,争取把创新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此为主要教学目标,培养具备高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中学语文;创新意识;培养
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在何种学科都应受到重视,教师也要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有意识的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应试教育不再是教学的主流,培育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国内外针对创新的改革实践众多,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创新思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中学的语文课程是锻炼学生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科目的根本,因此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语文课程开始。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中学生的思想已经于小学生不同,在不断成长中接触到了更多人情世事,对待事情的考虑角度也各不相同,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教学进度,在新课改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情境下,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同样能够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环节。首先,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用人格魅力来感化学生,注重民主与平等,让学生体会到被关注的情感,从而热衷于语文学习;其次,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采取教学机智,防止因过度批评使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收集学生的特点,通过细心的教导引领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继而在牢固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再就是定期举办语文拓展活动,在活动中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并通过家长会或者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明确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薄弱点,将平等的师生关系贯彻到中学生的心中,在和谐的气氛下完成教学[1]。
二、教师应具备创新理念
从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中学教师仍旧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即为了考试而教学,虽然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任务已有改观,但老教师的固有作风还存在,学生负责听,教师负责讲,二者之间完全没有融合,这与教师脱离创新理念有关。
相比之下,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一定的叛逆心理,但若借助中学生不服输的精神灌输创新思想,便能将学生引入正轨,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发挥职业素养中的育人精神,重视对成绩差的学生的辅导,运用精心准备的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彻底将灌输型教学模式刨除,课堂中可适当借助多媒体播放短视频或轻音乐,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2]。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
中学阶段学生的创新大多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以掌握的语文常识为前提,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时要支持学生的思考与联想,将枯燥的理论语言转化为丰富多彩的想象世界,不要一味服从于教师的答案。通常,中学生认为必须要研发出以前课程中没有遇见过的内容才算创新,其实不然,在社会快速前进的过程中,只要对原本有缺陷的知识点进行更新或改进,都属于创新的理念,只有根据自身的能力主动考虑问题,摆脱他人思想的束缚,才能真正从创新中找到乐趣。
每个人的性格很难改变,但对不同的人格进行升华却是追求的目标,教师在锻炼学生创造力的时候,要以课堂为主要区域,针对学生的听课想法不断改进,开发学生智力,可通过不定期播放著名影片来引导学生写观后感,从文章随笔中体会学生的思想感情。
四、借课外活动培养意识
语文的学习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仅仅局限于课堂中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师可以挑选几节校内外培训课,让学生组织策划,展开部分学生的领导能力,发挥每名学生的特长。
建立学习小组是在小范围内锻炼学生创新精神的模式。像朗诵组、书法组、作文组的建立能够让学生从多种选择中发现自己的优势,逐渐提升自己的水平,并且在参与过程中与同学们团结互助,有利于班集体的凝聚。语文教师可以将社会上的热门事件导入课堂教学中,或者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周围公园、树林中寻找人文乐趣,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于宁静中迸发灵感[3]。课外学习结束后,教师通过屏幕播放在活动中拍摄的画面,为学生留下纯真的记忆,也有利于学生在后期观看照片时重温当时的感受。
五、恰当的语文教学评估
中学生对教师充满敬佩之情,从教师处获得的光荣能够缓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成绩进行恰当的评比,避免只从成绩着手,忽视学生在创造力方面的成果。
首先在课堂中,教师要对提出问题的同学进行表扬,继而带动全班学生对合适的问题展开讨论,倘若学生的提问不合常理,教师也要持鼓励态度,并在课下单独为该同学解惑,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促使成绩的提高,也敢于异想天开,发挥创造力。
其次,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上课前展示优秀作业,不仅是文字版,对通过计算机制作的语文知识也要进行赞扬,现在是信息时代,借助电子工具能够使学生具备多元化的创造意识,比如教学课件的制作、作文的配图配乐等,让学生的探索能力与发现能力得以有展现的平台。
再就是通过新科技下的检测系统来评价学生的表现。目前市场上流行一种抢答软件,教师可以借助这种软件来当堂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分小组来抢答问题,渲染课堂的氛围,把上课情况反映到系统中去,教师在课下反复研究,对回答具备创新意识的学生进行称赞,让学生在困难中实现自己的价值[4]。
六、结语
概而言之,创新意识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必不可缺,中学生的语文课程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课堂中的语文教学要以开发学生创造力为目的,通过新时期下的教学工具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锻炼,使中学生在日后逐渐成为创新型人才。
[1]罗丹.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2]周影.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5,(25):146-147.
[3]徐晓红.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5,(09):287.
[4]刘富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田光辉(1967-),男,河南西平县人,毕业于新疆石河子大学汉语言文学,中学一级教师。